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消息,预计全年生猪出栏6000万头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川猪安天下。作为全国生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四川如何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
12月29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日,农业农村厅印发《四川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下称《方案》),设定我省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60万头,为稳定我省生猪产能使出“关键一招”。
把住生猪调控“总开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00万头左右
《方案》提出了全省生猪产能调控的总体要求: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县级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制度,逐级压实责任,细化“三抓两保”(抓产销大市、养殖大县、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底线、保规模猪场数量底线)任务,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方案》确定了能繁母猪保有量底线,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60万头。“这一数据是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四川实际、综合数据模型和多年经验确定的。”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生猪出栏量维持在6000万头左右,要维持合理存栏水平,需要以此为目标。
具体如何调控?
《方案》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当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即处于绿色区域,属于产能正常波动。此时,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保持监测预警工作常态化,定期发布监测动态信息。
当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即处于黄色区域,属于产能大幅波动。此时,需要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区间。
当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即处于红色区域,属于产能过度波动。此时,要强化相关调控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存栏水平。
举个例子,当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区间时,此时需启动增加产能调节机制,政府部门将引导和督促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减缓淘汰能繁母猪,增加补栏。农业农村厅还将视情况发预警函,要求降幅较大的市州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至合理水平。
稳住生猪养殖“主力军”我省将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除了把住“总开关”,还要稳住“主力军”。
“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和养殖户,贡献了四川六成左右的出栏生猪,他们是生猪养殖的 ‘主力军’,关乎川猪的生产大盘。”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因此我省把“调控生猪规模养殖产能”作为重要手段,把产销大市、养殖大县、养殖大场作为抓手,确保规模猪场数量底线。
《方案》明确,我省将确定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保有量,并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具体来看,对年设计出栏育肥猪1万头及以上的规模猪场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建立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对年设计出栏育肥猪3000至9999头的规模猪场、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年设计存栏能繁母猪300头及以上的种猪场建立为“四川省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022年2月底前将完成基地挂牌工作,产能调控基地还将依法优先享受相关生猪生产支持政策。
为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督导考核,强化财政、信贷、保险、环保等支持政策,落实土地保障,优化屠宰加工布局、强化疫病防控。
据悉,《方案》将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我省已将总量控制任务分解到各市州,农业农村厅将定期组织考核各市(州)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落实情况,并将生猪产能调控落实及生猪生产情况纳入市(州)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绩考核和四川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政支持方面,《方案》提出,当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或突发疫病等因素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低于各地最低保有量时,或当全省生猪养殖连续3个月(含)以上严重亏损时,各级可以统筹资金对规模养殖场(户)和种猪场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
“这有利于稳定养殖主体预期。”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作为调控指标,调控时间节点提前,有利于避免后期市场大幅波动。同时明确了调控边界,压实了各地责任,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