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明确,着力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其中包括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
仅就产值而言,生猪行业要远高于家禽、奶业、肉牛肉羊等其他产业。而与万亿产值相对应的,却是来自从饲料到养殖,再到屠宰、肉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需求……
幸运的是,生猪期货的上市和稳定运行,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正在逐步发挥。
2022年1月8日,大商所生猪期货上市1周年,期间全市场持仓量从初期的1.8万手逐步增加至今的超过10万手,去年12月初的峰值更是一度达到12.1万手。
另一边,来自生猪产业链的企业也在尝试和学习,包括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在内的行业龙头均已参与生猪期货。
来自大商所的数据显示,共有2500多家单位客户(不含资管、特法客户)参与期货交易和交割,90余家养殖企业申请了套期保值资格。
当然,一些现实问题同样存在。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走访过程中,多家养殖企业反馈,虽然过去一年生猪期货快速发展,但是当前的市场容量仍显不足,这使得部分大型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并不能得到完全满足。
一般而言,期货新品种上市初期追求稳定运行,可视作为市场参与者理解、学习的“过渡期”。此后,随着产业链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新品种变成老品种,最终走向成熟。
“稳定运行”目标达成
生猪期货,是国内上市的首个活体交易品种。
这决定了,交割环节与其他期货品种的不同。另一方面,生猪期货的成功稳定运行,无疑也为肉牛、肉羊等其他品种的上市积累了不少经验。
而就生猪期货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来,基本达到了新品种上市第一阶段“稳定运行”的目标。
先说上述差异较大的交割环节。2021年9月5日,生猪期货完成首次交割,卖方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为主,买方则包括了永安资本、辽宁爱普罗斯和重庆万州蓝希络等。
截至2022年1月7日,生猪2019、生猪2111两个合约共交割54手。
这意味着,活体交易品质的全业务流程成功完成闭环,相关规则制度及流程设计得到了市场的全面检验。
而衡量期货合约成功与否的关键,还包括了成交、持仓、成交持仓比等指标,这决定了期货品种“人气”的高低。
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持仓量。2021年5月生猪期货加速下跌,价格端的剧烈变化吸引产业投资者快速介入,此后生猪期货整体持仓量从5月下旬的2.2万手,一路上升至同年12月8日的12.1万手。
截至目前,生猪期货持仓总量仍然维持在10万手以上水平。
相比之下,成交量在追求稳定运行的目标,和维持较高交易成本的限制下,尚未出现显著“放量”的情况。
具体表现,同样以2021年5月为界。5月之后,伴随着持仓规模的增加,生猪期货成交量快速攀升,单日成交量高点达到10.3万手,日均成交量维持在3万手上下。
而就衡量合约活跃度的“成交持仓比”来看,生猪期货多数时间在0.2至0.4倍区间波动,明显低于其他交投活跃的成熟品种。
于新品种而言,这是正常现象,至于后期提高合约活跃度并非难事,完全可以通过降低保证金、交易费用等方式来实现。
更为重要的是,生猪期货的价格有效性,也经过了市场各方的检验。
衡量指标有二。一是价格发现,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当(生猪)现货价格1月份高企时,期货价格呈现贴水,而当现货价格6、7月份跌入谷底时,期货价格呈现升水,这给生猪行业的生产和消费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价格指引。”
二是期货、现货价格的一致性。
继续以上述首次交割为例,交割配对日为9月1日,当天生猪2109合约结算价为13450元/吨,即13.45元/公斤,当周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为14.09元/公斤,相差十分有限。
而在交割前两周,生猪2109合约结算价还超过16元/公斤,此后受交割月临近影响,期货价格快速向现货价格回归。这一特性和价格变化,亦保证了生猪期货、现货两个市场的有效联动。
整体上看,生猪期货上市第一阶段稳定运行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
政策强化期货现货连接效果
新品种的成熟是一个产业链参与者从拒绝到接受,以及交易、交割制度不断完善的缓慢过程。
与其他期货品种相比,生猪产业链参与者众多,除了牧原股份等超大型养殖企业外,还云集了大量的中小型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如何增加产业客户风险管理的渗透率、覆盖度,以更有效地服务实体产业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来自大商所的数据显示,共有2500多家单位客户(不含资管、特法客户)参与期货交易和交割,90余家养殖企业申请了套期保值资格。
这一参与度,于期货新品种而言,已经十分可观。其背后,则是交易所层面为贴近产业所作出的多项政策“微调”。
对于牧原股份这类交易、持仓需求较大的龙头企业而言,大商所提供了产业客户专用的套期保值额度,从而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满足了大型养殖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套保需求。
对于中小养殖户,交易所则通过引导机构重点服务中小养殖户,使生猪期货成为大商所首个上市当年便纳入农保计划的品种。
截至目前,2021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共立项131个生猪期货价格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份,覆盖养殖户近万户。
以华西期货和平安财险为例,其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开展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为当地36户生猪养殖户、2880头猪提供保障,赔付约115.5万元,赔付率高达334%。
最终,形成了大型养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中小养殖户则以参与“保险+期货”项目为主的格局。
加大覆盖度的同时,交易所层面亦将不少精力放在了交割环节,以此强化期货、现货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效果。
“硬件”方面的载体是期货交割库。生猪期货上市初期,农业农村部全国大区政策中划分的东部区共设立有14家交割仓库。
同年6月,东部区又增加了5个交割场点为交割仓库,8月,进一步在河南、湖北地区增加4个交割场点,使生猪期货指定交割仓库增至15家企业的23个交割仓库。
而从大商所发布河北、陕西等9个生猪期货交割区域的升贴水的情况来看,下一步中部、西部地区的交割库也将逐步落地。
“软件”方面,交易所则针对期货交割后可能难以处理的问题,设计了协议交收、养殖场回购、场外交易等替代交割方案,并与所有生猪交割库沟通,由生猪交割库帮助接货买方协调物流和屠宰资源,便于买方处理生猪。
从生猪期货9月、11月合约的实际交割情况看,54手交割配对中,买方选择协议交割方式自行交收的有17手,交割库回购的有1手,使用交割库推荐的物流车辆的有5手,交割库推荐屠宰企业处理生猪的有13手。
交割方式的多元化,一方面增强了产业投资者的交割意愿,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期、现两个市场的连接作用。
业内建言: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市场容量
生猪期货上市时日尚短,但是初步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两大功能,已经开始显现。
四川德康集团,港股拟IPO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畜禽育种与养殖、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下属公司90余家,遍布于全国各地,黄羽鸡优势品种2018年获国鸡前三,生猪出栏全国前十。
对于衍生品市场,该公司通过吸引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专业人士等方式,提前组建了自身的期货交易团队。
截至2021年末,德康集团在对养殖主要原料豆粕、玉米等,利用场内、场外期权等多种工具灵活开展套期保值的同时,还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都参与了生猪的“保险+期货”项目试点。
“因为我们有专业的团队,所以我们自上市后就一直进行常态化的套期保值工作。”德康集团期货团队负责人叶波表示。
以2021年2月底、3月初为例,当时华东地区爆发区域性的非瘟疫情,不少市场主体认为未来生猪市场价格将大幅上涨。
“我们通过分析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产能后,确定即使这些省份因为疫情损失了40%的猪,全国生猪存栏量的损失也不会超过12.5%,头均上千元的养殖利润必然调动生猪养殖户养殖大猪,体重的增长完全可以弥补存栏量的减少,生猪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跌风险。”叶波表示。
于是,该公司选择利用卖出生猪期货2109合约,以锁定养殖利润,在接下来生猪期货的下跌行情中,该期货头寸获得的收益一定程度弥补了生猪现货养殖上的亏损。
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也指出,生猪期货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定价方式的转变,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套保、仓单销售、或者通过从场内产品延伸出的非标准品的交易等方式,来提前锁定出栏价格,“未来牧原股份将继续加深对期货品种及整个市场的理解,逐步增加参与度……”。
当然,如牧原股份这类超大型养殖企业参与力度的高低,还取决于生猪期货市场容量的大小。
这可以简单算一笔账。每手生猪期货16吨,按照生猪110公斤标准出栏体重计算,每手生猪期货约为145头生猪。
目前,生猪期货总持仓接近11万手,相当于总持仓在1600万头左右的规模。
反观牧原股份2021年生猪总销量超过4000万头,2021年下半年单月销量在400万头左右。
在不考虑持仓数量限制的因素下,即便每个月需要对100万头生猪期货进行套保,考虑到当前单日500万头以下的成交规模,也足以对期货盘面价格构成冲击。
这也是德康集团等大型养殖企业所担心的,对此该公司也提出了建议:“首先,放开生猪期货持仓量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更深入地参与这个市场。其次,建议出台保证金优惠措施,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这个市场,更好发挥期货功能。”
若按照上述思路调整,接下来生猪期货的市场容量,以及市场对价格波动的承接力将显著增强。
当然了,生猪期货上市时间尚短,任何新品种走向成熟并发挥功能,都有一个渐进过程,市场规模的提升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