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粮安天下”,生猪养殖与猪肉市场供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生猪养殖的排污与绿水青山的矛盾时有发生。如何实现既要猪肉稳产保供,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建议普及推广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
陆銮眉指出,近年来,与生猪养殖相关的研究所、企业、养殖户等不断探索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比如利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微电子和量子科技结合生物技术的要素构成、互作机理和耦合作用,取得了生猪养殖无排放、无臭味、零污染的科研成果。
“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有望解决畜牧养殖的污染问题,而且对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和群众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陆銮眉认为,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历经五年多的规模化养殖验证,不仅无污染,还具有高质量、低成本、易普及推广的特点。
对此,陆銮眉进一步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大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的研究,鼓励校企共同开展研究,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政府与大学三位一体的合作典范,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从种植到猪场、从猪舍到还田的综合效率与价值最大化工程,实现环境、居民、企业、经济等各方诉求的相对平衡。以地市为单位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各种高质量低碳绿色养殖技术,通过示范逐步加以推广。
二是改善生猪饮用水设施与用水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尝试以小分子团活性氢水替代现有供水,提高生猪健康水平,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排污量,同时提高猪肉品质。
三是充分利用发酵技术,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刮粪、固液分离、无辅料有机肥发酵技术、测土施肥方案等,可以为企业节约投资和治理污染的成本,降低能耗,普及低碳绿色养殖。
四是建立养殖场粪肥还田基地示范点,以乡镇为单位,划出百亩用地,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主导、乡村集体经济融入、农民合作社参与等模式,以种养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和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监督,尝试每年1次公开公平检查评分,进行得分排名,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