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反复和新型消费场景的双重作用下,迎合了“懒人经济”的预制菜站上风口。4月18日,预制菜概念持续走高,福成股份(600965)、仙坛股份(002746)、得利斯(002330)、中百集团(000759)、中水渔业(000798)等多只个股涨停。加之此前,从“中国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上市,到味捷、珍味小梅园、王家渡等十余家预制菜企业获得千万元级别的融资,再到盒马、叮咚等玩家加速布局预制菜,显而易见的是,预制菜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8300亿元。更有分析师预计,随着我国预制菜行业逐渐成熟,如果其市场规模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未来五年内将达到万亿规模。同时,面对万亿产业热潮,广东、山东、福建、河北等地先后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意欲打造“预制菜之都”“千亿产业集群”或“单项冠军企业”等。
然而,目前预制菜产业整体仍存有诸多问题,例如集中度低、区域发展不均衡、规则规范不统一、入局门槛低,行业头部企业偏少,以地域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主等。另外,随着“土坑酸菜”、便利店销售过期食品等问题的暴露,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至聚光灯下。无疑,预制菜产业也面临着不少考验。
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月10日期间,江苏全省关于年夜饭预制菜的舆情共计56948条,消费者普遍反映,预制菜菜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在加工中偷工减料、食材不新鲜、口味不佳,且物流配送及售后相关问题也频频出现。
由此可见,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不容忽视。
据笔者了解,近日,为了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首个全国公益性预制菜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在京成立。不过,笔者认为,对于预制菜产业而言,仅有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行业大市场的建设也同样需要专业的产业标准和评价体系。此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虽在2019年出台了《预制包装菜肴》团体标准,但行业标准仍不细化,且缺乏可操作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高明芹表示,作为舌尖上的新产品、新服务,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也是行业的最基本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尽早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条件。
在品牌层面,面对资本市场中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多家预制菜企业纷纷聚焦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以“中国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为例,味知香会根据原材料的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同时保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的完整和生产的标准化。与此同时,今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官网发布通知表示,由湛江国联水产(300094)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已被批准立项,等待后续发布。
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火热的预制菜产业将在规范和标准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