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发布了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谋划实施“1373”工程,即到2025年,全省牛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奶类产量300万吨,肉牛奶牛一产产值7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3000亿元。
新形势下,做大做强河南肉牛奶牛产业,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
河南发展肉牛奶牛产业已具备四大优势
河南是肉牛传统养殖大省和新兴奶业大省,推进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四大优势。
作物秸秆优势。河南常年小麦播种面积850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5700万亩、花生播种面积1800万亩,可年产玉米、小麦、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8200万吨,可转化成饲料的秸秆约6500万吨,目前利用率仅22%,秸秆饲料化蕴藏着巨大潜力,可为肉牛奶牛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
种质资源优势。河南拥有夏南牛、南阳牛、郏县红牛等三大全国知名肉牛品种。其中夏南牛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培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养殖效益高等优良特性,已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区,仅泌阳县夏南牛产业年产值突破了150亿元。
市场加工优势。河南有1亿多人口,本身对肉奶消费基数大,加上两小时航空圈内可覆盖12.3亿消费群体,市场潜力很大。驻马店恒都、南阳科尔沁等企业屠宰能力均达10万头以上,花花牛跻身中国奶业20强,伊利、蒙牛均在河南投资建厂,全省肉牛屠宰加工和乳制品加工能力均居全国前列。
科技支撑优势。河南拥有泌阳夏南牛国家级核心育种场,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年生产牛冻精900万剂,占全国三分之一,稳居全国首位。建有全国唯一部级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率先构建了免疫试纸快速检测三大技术体系,拥有首家细胞毒疫苗微载体悬浮培养生产线企业。
河南壮大肉牛奶牛产业要聚焦五个关键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如何推进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应抓住五个关键——
做实种质提优。优异的种质资源是做大做强肉牛奶牛产业的核心所在。组建省级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实验室,做实品种登记、基因组测序等基础性育种工作;创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做细生产性能测定和后裔测定工作。加强南阳牛、郏县红牛、夏南牛等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皮南牛、德南牛等新品种(系)培育,打造全国制种供种核心大省。
推进规模养殖。规模化、集群化是做大做强肉牛奶牛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广复制“村集体建场、经营主体租赁”“户繁、企育、龙头带动”等发展模式,培育一批养牛大县,创建一批以肉牛奶牛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一批肉牛奶牛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肉牛奶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不断提升豫产牛肉牛奶市场竞争力。
保障饲草供应。充足、优质的饲草料是做大做强肉牛奶牛产业的基础保障。加快推广青贮、氨化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加大裹包青贮、颗粒饲料、生物饲料等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积极培育规模化秸秆收储加工主体,加大秸秆收集场点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秸秆收储加工能力。持续实施全株青贮玉米等粮改饲试点项目,加快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打造一批多元化、规模化饲草基地。
优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是做大做强肉牛奶牛产业的重要抓手。加快焦作蒙牛百亿产业园区、驻马店夏南牛精深加工产业园、豫西南肉牛产业化集群等畜产品加工产业园体系建设,扩大调理牛排等牛肉制品和巴氏奶等低温奶生产,开发奶酪、功能性乳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健全肉牛奶牛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等全链条冷链物流体系,持续提高产品精深加工率和冷链流通率。
加大政策扶持。统筹利用农业生产发展、动物防疫补助等涉农资金,加大对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领撬动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肉牛奶牛产业发展。金融机构要创新研发独具肉牛奶牛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探索开展养殖圈舍、活体抵押等信贷业务。科学谋划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切实解决肉牛奶牛养殖设施用地问题。
作者:张道明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