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种业芯片被卡脖子?国内生猪育种标准更应该符合国人需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8-26  来源:🔗金羊网  💛2379
核心提示:为何我国每年的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种猪同样被卡脖子?国内生猪育种标准能否更加符合国人的口感需求?种业探索,广

为何我国每年的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种猪同样被卡脖子?国内生猪育种标准能否更加符合国人的口感需求?

种业探索,广东再当“排头兵”。日前,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壹号食品依托中山大学牵头省内多家科研单位及企业强强联合,正式开展广东省地方猪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通过产业带动育种,为国内生猪种业自强之路探索一条产学研合作赋能科学育种的特色道路。

吃货拯救中国土猪

据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进口种猪2.79万头,数量虽然相较于2020年下降0.38万头,但也是自非瘟以来,我国引种数量高峰。中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表示,占我们市场80%以上的大型猪基本上靠进口,一旦“洋”种猪的供应受限,我国生猪性能就会大大滞后于国外的困境。

对此,壹号食品董事长、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持同样的观点,“不要看现在我们每年的生猪出栏、猪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实际上我们的种猪同样被卡脖子。我们讲拿来主义,拿别人的又快又好,慢慢就成为了一种路径依赖”。事实的确如此,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的结果,中国83个地方猪大多数核心群数量逐年减少。

如何将美味的土猪请回国人的餐桌?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散布着各具优势的“土猪”品种,能否以此为基础培育质量和经济性兼优的新品种?答案是肯定的。“十多年前我们的土猪肉在农贸市场占比只有1%,现在部分城市已经30%以上,在超市销售价值上来讲,已经达到50%,这说明我们中国人还是喜欢自己传统的土猪”,结合市场实践发展,陈生说。

也就是说,为了拯救餐桌上的“土猪香”,庞大的吃货群对味蕾的追求形成了一种市场的“倒逼”:通过产业反哺育种工作。事实上,近年来“壹号土猪”等知名猪肉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满足老百姓对美食需求的同时,也为我国自主掌握种猪这一“猪的芯片”打开一片天地。

产学研合作赋能科学育种

这种背景下,广东地方猪现代种业产业园应运而生。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以壹号食品现有地方猪种质资源规模为基础,由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壹号食品、艾佩克、广垦等省内有影响力的校企,打造世界级的地方猪活体基因库。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别于静态基因库,活体基因库是有效和完整的生物遗传多样性保存方式,具有关键的价值。

该负责人表示,活体基因库首批建设包含地方猪品种主要有广东小耳花猪、大花白、蓝塘猪、粤东黑猪以及五指山猪等5个华南地区品种,其中广东小耳花猪种群庞大,仅壹号食品基地内就保有超过4万头的纯种群体,领先其他地方猪核心种群。

活体基因库的建成,将为我省高效发展地方猪种业、地方猪养殖销售等下游产业、地方猪领域相关技术创新等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探索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中国生猪育种标准,攻克生猪种业“卡脖子”难题迈出关键一步。

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育种标准

科技、人才和地方猪产业相结合,打造全国大型的地方猪种业平台,陈生对产业园模式寄予了更大的期许。几年前,他曾前往澳洲调研,发现一个家族养了几百年的公牛,他一代一代不断选育、淘汰、改进,“对方跟我说,他也不知道育种了多久,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养公牛的。”他感慨道:育种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与生物打交道,要与时间做朋友。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说,我国生猪育种应该制定自己的标准,才能站稳脚跟、长远发展。“为什么不能根据我们国家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呢?我们中国的品系,在中国做土猪,大一点的万头以上的就那么几家。虽然起步晚,但也是有基础有条件做的。”

据了解,国外瘦肉型猪更多追求经济性和更快出栏,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饲料出栏,五至六月的时间,一头猪就可以达到200多斤,瘦肉率65%左右,肌间脂肪1.5%左右。对此,陈生认为,国内生猪育种标准更应该符合国人需求,把香味、甜味、肌间脂肪等风味指标加进去,把品质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到中国生猪育种的标准里面去,“肌间脂肪就是雪花肉,瘦肉里面的肥肉,我们土猪现在的瘦肉率超过50%,肌间脂肪是3.5%~5%,这样的指标比较符合国人的口味标准”,陈生说。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