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2022年下半场,预制菜的火热依然持续。在众多选手入局预制菜后,做为行业第二大猪企,有着千亿级体量的正邦集团,宣布三年冲刺预制菜20亿新目标。
其实早在2010年,正邦集团已经布局肉制品业务,期间收购了上海山林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山林”),并于2014年成立正味坊(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味坊”),正式开启它的“预制菜”之路。
经过近十年发展,正邦集团预制菜年产值达5亿元。不仅如此,还围绕上海山林和正味坊打造了“门店连锁”、“企业端业务线”、“零售端业务线”三大事业群。不同品牌定位,聚焦服务不同渠道,探索了一条新的预制菜发展之路。未来三年,正邦集团要实现预制菜年销售额20亿元新目标,它的底气来自哪里?
千亿级企业的“预制菜”之路
总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正邦集团,在业内人士眼里是“神”一般的存在:饲料生产、生猪繁育养殖、农药生产、兽药生产、种鸭繁育均居全国前10强;畜牧、植保、食品、金控四大产业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拥有500家子分公司,2020年,实现总产值1037亿元;2021年,总产值1200亿元……
这样一个千亿级企业,做啥都备受关注。预制菜火热的当下,有生猪养殖、屠宰深厚基础的正邦集团会不会也进入其中?它用什么打法?
正味坊市场总监彭泽告诉菜菜,正邦集团预制菜业务板块主要围绕吉安正邦食品公司和正味坊深度打造,其中,正味坊业务发展相对成熟。
以生猪养殖专业出身的正邦集团,为全面实施 “打造城市中央厨房”发展战略,在2014年成立了“正味坊”。正味坊定位“高品质猪肉调理制品综合服务商”,致力于打造集品牌、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全价值链业务板块。猪肉调理制品实际上就是广义概念下的“预制菜”,只不过以前称作“猪肉调理品”或“半成品菜”。
将上海这个全国商业中心、消费“天堂”作为预制菜事业大本营,是因为正味坊和上海山林门店连锁在渠道和产品上互有侧重和业务协同,二者同是正邦集团“城市中央厨房”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正味坊定位猪肉调理品赛道,打造了”正味佳”和”山林风”两个核心子品牌。“正味佳”的产品通过经销渠道、直销渠道(商超会员店、便利系统、新零售等KA渠道),销售猪肉速冻调理制品,表现为“即烹”,主要服务企业级客户,而‘山林风’则定位为酱卤熟食类肉制品,可以“即食”,服务于线上渠道及特通渠道。
上海山林门店连锁业务在上海拥有300家“山林大红”品牌连锁熟食门店,其中直营店60家,联营和加盟店总共200余家,满足了社区及周边顾客“5分钟买菜,10分钟在家吃饭”的营养、丰富和便利的正餐需求。
部分预制菜产品既可以在门店渠道销售,也可在正味坊渠道流通,企业会根据不同渠道特征对销售品类品项进行统筹设计。门店连锁产品覆盖了上海千余个社区,正味坊则服务于餐饮连锁、团膳、商超便利、流通批发等传统渠道,并抓住新零售时代风口,积极拓展电商业务,步步为营,有的放矢。
目前,正邦集团的预制菜业务已辐射华东、华中、华北、华南等主要区域市场。这就是正邦集团的“预制菜”之道。
三年实现销售20亿元新目标
彭泽表示,预制菜业务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抓手,而上海山林和正味坊便是抓手。
起源于1949年的上海山林,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作为上海本地“老字号”品牌代表,其“质高、价优、美味”的产品非常受消费者欢迎。正邦集团的收购让其预制菜业务发展有了渠道基础。
“上海有900多个农贸批发市场,大红肠系列产品的覆盖率超过七成。通过电商渠道,大红肠和酱卤熟食产品已销往全国家庭用户,电商业务是正味坊未来重要增长点。”彭泽说。
自2020年启动电商业务以来,业绩表现突出。前期产品以低温大红肠系列、真空装酱卤熟食系列为主要销售品项,近期将推出面向家庭端的“即烹”类预制菜产品。
在供应链端,正邦集团围绕上海金山和江西吉安等生产基地,打造了完备研发体系和多条优质生产线,为下游提供个性化、质高价优预制菜产品。
此外,正味坊联合上海山林门店连锁共同开发系列预制菜产品,线上线下渠道协同、联动发展,满足不同场景下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共同打造正邦集团预制菜产业版图的“商业护城河”。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预制菜的行业竞争,市场对创新、研发、品牌推广等要求越来越高。正邦集团早年在养殖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和积累,带来供应链规模效应和综合实力,是正味坊立足“预制菜”行业、快速成长的底气。
而正味坊始终坚守“顾客为本,品质第一,创新引领,守正出奇”价值理念,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通过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和持续性的研发投入,推动组织变革和品牌创新,这些才是正味坊未来制胜预制菜赛道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