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在重庆石柱龙潭乡龙潭村中蜂养殖户岑维权依山而建的蜜园里,小路蜿蜒、山花吐艳,整个基地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130余群蜂箱错落摆放在“花山”上,一只只中蜂从箱房里飞进飞出,“嗡嗡嗡”的蜂鸣声打破了养殖基地的寂静。岑维权、徐吉芳夫妇在忙碌着打理蜜园、观察中蜂采花酿蜜情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机遇:与蜂结下不解之缘
屈指算来,年过半百的岑维权养蜂已有20个年头。他曾外出到浙江、上海等地务工多年。一次,他回乡办事时发现院坝里闲置多年的一个空蜂桶居然入驻了一群蜜蜂。从此,他与中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掌握中蜂的生活习性,有时候端着饭碗也要跑到蜂桶边观察;为了攻克一个养殖难题,半夜还在查看相关书籍……”岑维权说,养蜂是一门技术活,何况当初他还是一个门外汉。
与中蜂结缘以来,他便苦心钻研养蜂技术,自掏腰包参加技术培训,走访大户请教养蜂知识,阅读专业书籍汲取营养。从传统的圆桶养殖到方箱养殖,从蜂王培育到蜂群保护,从蜂群越冬到蜂蜜采收……两年下来,他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养蜂技术。
发展:打造“绿色产业”基地
岑维权住房后面是一座小山,灌木荆棘密布,他与妻子徐吉芳开辟山路、铺设水泥小径,选取合理的位置放置蜂箱,培育五倍子、刺老包、乌泡、玉兰等蜜源植物。
几年下来,他和妻子将这座小山打造成花园式的养蜂基地,成立了石柱县深积中蜂养殖农场,狠抓产品质量,注册了“骋笑”品牌商标,取得了产品质量合格证书。
“骋,就是纵马驰骋的意思;笑,含有丰收后喜悦的意思。”岑维权道出了将品牌取名“骋笑”的“秘密”。
时光荏苒,天道酬勤。多年以来,他养殖的中蜂量一直保持在100群以上,每年采蜜在1000斤左右;每年春季,其繁育出来的中蜂在分桶时,还要出售数十群,年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成为当地的养蜂大户。
心愿:带动村民“与蜂共舞”
蜂酿蜜,蜂农们都把养殖中蜂称为发展“甜蜜产业”。 随着产业发展渐入佳境,岑维权便指导和帮助当地的群众养殖中蜂,共同打造“甜蜜产业”。
然而,当他开始引导大家养蜂时,但不少村民持质疑态度:“养蜂不如种粮食,粮食起码能填饱肚子,养蜂要是失败了,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岑维权通过点对点帮扶,指导当地村民岑学堂在掌握到养蜂诀窍后,养殖量达到60余群,每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令周边村民羡慕不已。
通过以点带面,该组的部分村民在岑维权的言传身教下,开始小规模试养中蜂,如今已带出10多位“徒弟”,养殖中蜂在300群左右。
远在枫木镇昌坪村的冉华平是一名脱贫户,为帮助其增加家庭收入,今春以来,岑维权与其达成“股份”合作协议,他用10多群中蜂“入股”并提供技术指导,送到冉华平住地由其管护,卖蜂蜜的钱两人平分。不到半年时间,冉华平增收达4000余元。尝到甜头后,冉华平主动要求加大合作力度,将中蜂管护量增加到50群。该村的其他几位村民见状,也与岑维权达成了“股份”合作协议。
“我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
面对未来,岑维权信心满满地表示,到2023年,通过拓展“桥边桥蜜园”面积,将养殖量增加到200群;在枫木镇通过“入股”方式,将中蜂养殖量将扩大到300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