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行业的集中度低,所以有做品牌的机会。但目前支撑中国鸡蛋生产的是大量小而散的蛋鸡养殖户,据了解,养殖规模在500到1万只的小养殖户有59万家,而超过50万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全国仅27家,养殖规模在5万到50万的养殖户有3000家,行业非常散。
事实上,没有人不想做大,也没有人不想做品牌溢价,没有人不想赚钱,那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人们去做鸡蛋品牌?到底是什么样的困难这么大,以至于在3000亿规模市场里谋生存谋发展的从业者们都束手无策?
第一,鸡蛋的毛利率低。
参考以鸡蛋为主的几个新三板上市公司,它们都是在2015年、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金晋农牧、格润牧业、荣达禽业成立时间分别是2010年、2003年、1999年,它们去年营收规模从1亿元到3亿元不等,净利润最高的企业刚突破5000万元关口。而金晋农牧今年上半年还亏损了867.87万。
根据2021年上半年财报,格润牧业的毛利率为19.79%,荣达禽业的毛利率为19.56%。为什么鸡蛋的毛利率这么低呢?据了解,普通的鸡蛋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在60%以上,此外,一只蛋鸡从破壳到开始下蛋一般需要120天,也就是说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这段时间蛋鸡是不能产生收益的,但仍需投入金钱和资源。并且因为各种原因,不符合要求的鸡还要淘汰,比如有些散养鸡的养殖户就会淘汰产蛋率低的鸡。
第二,零售价提不起来,只能控制成本。
黄天鹅创始人冯斌称:"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20年前一只鸡的饲料成本是1200元一吨,到今天大概是3600元一吨,也就是说成本涨了三倍。那个时候的鸡蛋零售价大概在两到三块一斤,今天也就是四五块一斤,所以这个行业发展很慢,我们没有看到真正成长起来养殖蛋鸡的大企业 ,原因是这些企业都不赚钱。"
快乐的蛋CEO罗曜称:"鸡蛋这个行业早期有一句话,养得越烂越赚钱。这是什么意思?因为零售端是去品牌化的,零售价格是无差异的,那怎么赚更多钱,那就让鸡生产更多的蛋,让鸡延长寿命。所以有一些养殖户为了减少鸡生病,就用抗生素。接触过一些养殖户的时候,曾经问过他们,咱们其实可以做无抗鸡蛋,可以做得品质更高。但对方回复到,这样做没有意义,没有人会为增加的成本买单。"
但在养殖的过程中,有些成本是很难降下去的,因此在消费端,人们也害怕养殖场的洋鸡蛋,因为怕抗生素和激素。消费者不信任,这更加重了这个产业的升级难度。
政府也注意到了,2019年7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194号公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但据彩虹星球创始人王来库在官方抖音号里的说法:"真正停用的是11种抗生素,这些是禁用的,但仍然有一些是可以用的,不过有限量的要求。"
第三,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黄天鹅创始人冯斌称:"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你用更好的原料去生产的鸡蛋和使用不好的原料生产出去的鸡蛋,在消费者一端,他没有识别力,他认为都是一样的。企业也就走向了不断负循环的道路,不断地追求降低成本,整个路径都是以降低成本为导向的。
很多问题你解决不了,比如鸡蛋作为一个食物,怎么更安全?怎么能更好地保持风味?可你这个行业一直低价,一直没有盈利,就没有人才,没有资金进来。那你就很难指望一个没有资金没有人才的行业去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创立黄天鹅,其实根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推动这个行业走向正循环,实现优质优价。而优质优价,要质量和价格两方面都实现了才可以,只实现一个都是不可持续的。这其实是所有农产品的问题,不仅仅是鸡蛋的问题。"
第四,从业者长久分工问题,负责生产和负责渠道的是两波人,他们离消费者都很远。
快乐的蛋CEO罗曜称:"现在中国养蛋鸡的这波人,大部分都是子承父业,这是一个传统行业,他们只会把鸡养好,但对渠道的运作、市场的打造、品牌的推广很弱。而农业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远远不是一个养殖场能干的事。中国大部分的模式还是养殖户只负责养,等着渠道商来收,全中国鸡蛋的库存率是0.98天,也就是说基本上当天产的,当天就给卖了,养殖户也不会去担心什么。"
EGGLAB创始人梁清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负责渠道和生产的是两波人,大家离消费者太远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对于C端的运营他们是欠缺的,没有能力去捕捉消费者的需求。而更多的是什么,在养殖户和消费者两者之间是有专门收鸡蛋的供应链公司的,有一些供应链公司去整合分发到更多渠道,他们更多的是供给B端用户,比如学校食堂等,也没有面向C端消费者的经验。"
第五,重资产模式,投资回报周期长。
梁清云称:"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我认识一个专门做养殖场的,自己家也养了几十万只鸡,他还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过,那如果它要做一个品牌,可能什么都没有,比如花两三百万元去做这个品牌时,他会在心里算一笔账,就是我一枚蛋做批发赚一毛钱的话,我这三百万元花出去要多久能收回来,那一算,他就望而却步了。"
综上,为什么传统鸡蛋行业很难做出品牌?传统鸡蛋产业链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缺少品牌化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和人才,零售端价格恒定,毛利率低,抗生素、激素超标等积弊已久,消费者害怕鸡蛋有抗生素,对鸡蛋品质不够信任,很难为真正的优质鸡蛋买单,由此很难形成产业的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