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2022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趋势及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3-03-29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11367
核心提示:李军1,金海2(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100083;2.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摘 要:2022 年我国羊

李 军1,金 海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100083;2.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图片

摘 要:2022 年我国羊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所下降,肉羊产业技术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获得突破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情况下,预计 2023 年,我国羊肉产量将继续增加,市场需求会更加旺盛。但我国肉羊产业仍存在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与执行脱节等核心问题。对此,建议继续推进育种和屠宰加工技术创新,优化产业支持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NO.1

 2022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政策导向更加鲜明,农业支持保护持续加力,市场驱动更加强劲,农村消费潜力不断激发。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切实保障和促进了肉羊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回顾2022年,我国肉羊产业产能稳速增加,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所下降,羊肉价格总体仍保持高位运行。

1.1 羊肉价格下降,但高位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1—2022年全国羊肉集贸市场年度平均价格从84.1元/kg下降至82.4元/kg,下降了2.0%;全国羊肉集贸市场月度平均价格(以下简称羊肉价格)与2021年同期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10月份羊肉价格略有上升之外,其他月份最高降幅达到4.7%。其中,上半年各月同比下降率平均为3.1%,下半年差距不断缩小,年内各月羊肉价格平均较上年下降2.0%。1—12月,羊肉集贸市场价格从84.7元/kg下降至81.7元/kg,下降了3.6%,但仍处于高位运行,受“假日效应”和季节变动影响较大:①1—6月,从84.7元/kg下降至80.6 元/kg,下降4.9%;②6—11月,从80.6元/kg上升至82.6元/kg,上升2.6%;③11—12月,从82.6元/kg下滑至81.7元/kg,下滑1.1%(图1)。

图片

1.2 羊肉产能持续增加,增速放缓

2022年我国肉羊生产继续向好,羊存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创历史新高。从存出栏量看,我国羊出栏33 624.0 万只,较上年增加579.0万只,增幅为1.8%;年末羊存栏(此处包含毛用羊)32 627.0万只,较上年增加 658.0万只,增幅为2.1%。从出栏率看,近5年羊只出栏率都突破了100%,2022年为105.2%,较上年下降了 2.6 个百分点。从羊肉产量看,2022年达525.0万t,比上年增加11.0 t,增幅为2.1%。虽然我国羊肉产能持续增加,但2022年我国羊出栏量、存栏量和羊肉产量增速均有所下降,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7、2.2、2.3个百分点。目前,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肉类产量年均增速预期目标要达到2.8%,可以预料,我国肉羊产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表1)。

图片

1.3 羊肉进口量和进口额再次下降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羊肉生产和贸易均呈现低迷态势,我国羊肉进口量开始下降。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市场逐渐活跃,我国羊肉进口量出现一定回升,但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多点散发及国际冲突不稳定的影响,2022年我国羊肉进口量和进口额又呈现下降趋势。2021—2022年,我国羊肉进口量从41.1万t下降至35.8万t,下降了14.8%;羊肉进口额从23.8亿美元下降至20.8亿美元,下降了14.4%。从年内季度数据来看,2022年1季度我国进口羊肉6.4亿美元,2季度进口羊肉5.3亿美元,3季度进口羊肉4.7亿美元,4季度进口羊肉4.4亿美元,羊肉进口额也在持续下降;进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1月份进口量最大,达到3.8万t。中国羊肉进口品种分布非常集中,主要为冻带骨绵羊肉、冻整头及半头绵羊肉和冻去骨绵羊肉。其中,冻带骨绵羊肉是我国第一大羊肉进口品类,2022年进口量达到29.3万t,占进口总量的81.9%。进口来源国主要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2022年从新西兰进口的羊肉数量为19.5万t,占进口总量的54.6%;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肉数量为14.9万t,较2021年上涨了3.1%,占进口总量的41.8%,澳洲羊肉的贸易竞争力有所增加。

1.4 羊肉消费规模稳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国内羊肉需求量持续增长,羊肉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羊肉表观消费量达到560.6 万 t,较上年增长1.0%;人均表观消费量也从 2021 年的 3.93 kg/人增长到 2022 年的 3.97 kg/人,国内羊肉消费需求旺盛。从销售模式看,2018—2021年全国居民户内羊肉消费总量占比从36.3%下降至35.6%,下降了0.7 个百分点,而羊肉户外消费不断增加。在肉羊产业信息化、科技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微商、电商等新零售模式不断涌现,在农贸市场、超市等传统场所消费的基础上,“户外消费”和“线上消费”已经成为羊肉消费新的增长点。

图片


1.5 羊肉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步下降

2021—2022年,我国羊肉出口量从1 989.2 t 下降至1 607.6 t,下降了19.2%;羊肉出口额从2 488.1万美元下降至1 932.8万美元,下降了22.3%。从羊肉出口贸易趋势来看,每年度年末羊肉出口额有增长的趋势,9—12月是羊肉出口的密集期,2022年4季度我国羊肉出口额上升至0.08亿美元,较1季度增长了约 1.5 倍。我国羊肉出口以山羊肉为主,除了2004—2007年、2021—2022年等个别年份外,山羊肉的出口比例一直高于绵羊肉。出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主要为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向中国香港出口的羊肉总量占比最大且在不断增加,2022年达到89.7%;对中国澳门的羊肉出口规模整体较为稳定,2022年出口至澳门 25.1 t, 较 2021年下降62.3%。总体来看,2022年羊肉贸易总额较之上一年减少12.8%,贸易逆差也略有缩小,比上年缩小12.6%。

NO.2

2022 年我国肉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2.1 育种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我国种业安全和发展,多次强调要把民族种业搞上去。肉羊产业不断攻关,成果显著:一是育种技术持续提升,新品种不断育成。先后育成 44 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特性明显、生产力水平较高、适应性强,它们在提高我国羊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利用引进国外品种级进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育成了一批新品种,例如鲁西黑头羊、云上黑山羊等。这些品种的推广利用对提升区域肉羊的生产性能起到了良好作用。二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以种羊场为核心,以繁育场为基础,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性能测定中心为支撑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国共有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3 个、性能测定中心(站)10 个;有绵羊种羊场 904 家,山羊种羊场 520 家,遴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 28 家。

2.2 营养与饲料技术

为提升肉羊养殖产能效能,肉羊产业持续提升科技水平,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一是功能调节性添加剂研究。主要分析了黄芪提取物、花椒籽、小麦低聚肽、丁酸梭菌、乳酸菌、酵母硒、桑叶粉等对肉羊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等的影响。

二是发酵饲料研究。使用金牧粮草青贮饲喂育肥期盐池滩羊可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提高增重和平均日增重;30%鲜菇菌渣发酵全混合日粮品质优良,能促进贵州黑山羊采食和反刍,降低饲养成本;添加适宜比例发酵桑叶饲粮能提高湘东黑山羊的采食量、屠宰性能和机体的抗氧化性能,改善肉品质。

三是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应用。添加藜麦秸秆能够提高羊肉肌间脂肪的沉积,提高羊肉多汁性和嫩度,改善羊肉品质,使用 66% 藜麦秸秆替代玉米秸秆效果较好;日粮中为精料添加 5% 花椒籽能够显著提高肉羊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肉羊的消化吸收能力。

四是胃肠道发育研究。在日粮中添加沙蒿多糖组合制剂可增加滩羊羔羊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并改善断奶滩羊公羔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以沙蒿多糖 + 包被丁酸钠组和沙蒿多糖 + 丁酸甘油酯效果较好。

五是饲养方式。舍饲降低了苏尼特羊的瘤胃菌群多样性,改善了育肥增重效果和屠宰性能,提高了苏尼特羊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和蒸煮损失率,但劣化了羊肉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口感。

六是特殊生理时期的营养调控。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 5 mL/ 只能够改善妊娠母羊流产数、弱羊数、瘫羊数和提高产羔率及羔羊治愈率。

七是舍饲智慧化养殖技术研发。有窗式羊舍风机运行可有效改善舍内的环境质量;反光膜可有效降低羊舍环境温度,缓解育肥羔羊的热应激。

八是营养需要。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云南半细毛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可消化氮、沉积氮、氮的沉积率和氮的消化率影响显著,生长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为14.72 g/(W0.75·d)。

九是 TMR 及粗饲料的应用。粗料为50%全株青贮玉米 +50% 燕麦干草的试验组肉羊总增重最多(4.93 kg),耗料增重比最小(16.67),饲料转化率及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最高;日粮中添加玉米 DDGS 有助于提高育肥肉羊的日增重、全期增重、耗料增重比等生长性能。

十是杂粕替代豆粕。棕榈粕可替代部分玉米饲喂藏羊母羊,推荐替代玉米的比例为15%;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日粮中的豆粕可以提高育肥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促进瘤胃发酵。

2.3 疾病防治技术 

传染病、寄生虫病是肉羊养殖的最大威胁,科学的防治工作不仅可减少羊病的发生,保证肉羊生产的顺利进行,还可以保护人体健康。2022 年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羊源 A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羊源 D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羊源沙门氏菌、羊肠道病毒等重要病原的分离鉴定等病原学分析、羊口疮病毒、诊断方法建立(以 PCR、ELISA 为主)、山羊痘病毒、羊口疮病毒感染机制的探讨等。一是完成了 S2 疫苗免疫的系统评价。二是完成了羔羊腹泻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性病因的系统梳理。三是对西北地区羊群发性流产的病因开展了系统的分析,发现布鲁氏菌、流产衣原体、胎儿弯曲菌、李斯特菌、阿卡斑病、立克次体、弓形虫是导致西北地区羊群发性流产的主要病因。四是建立了羊源肺炎克雷伯菌诊断技术和妊娠母羊毒血症快速定量诊断方法。五是完成了痒疫预警评估;《小反刍兽疫胶体金试纸条》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

2.4 屠宰与羊肉加工技术

我国肉羊屠宰与加工技术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技术应用日臻成熟,相关研究进展主要有:一是中式标准化分级分割技术研究。制定了鲁西黑头羊分割技术标准,确定了莱芜黑山羊分级指标。二是羊肉真实性鉴别技术研究。构建了基于电子鼻、可见 /近红外光谱、PCR技术的羊肉真实性鉴别模型。三是羊肉新鲜度检测技术研究。确证了三甲胺和二甲胺可以表征羊肉新鲜度,解析了不同来源 ATP 表征冷鲜羊肉新鲜度的内在机制,构建了基于 ATP 的羊肉新鲜度预测模型。四是冷鲜羊肉加工与保鲜技术研究。解析了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冷鲜羊肉品质特性的影响机制,明晰了香芹酚纳米乳能够提升冷鲜羊肉的贮藏时间,确证了低压静电场综合高湿解冻可以改善羊肉的保水性。五是羊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分析了自然发酵羊肉香肠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胺的代谢规律,明晰了烤羊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六是肉羊脂肪副产物高值化加工技术研究。明确了不同生长阶段肉羊的尾部、皮下和肾围脂肪生物学结构、化学性质差异,开发了液态羊油产品。七是羊肉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利用计算机断层扫(CT)测量胴体性状,解析了不同 RFI 的澳洲白羊和杜泊羊的采食行为和肉品质。

2.5 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

提升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对于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 年度的主要进展有:一是智能化饲养管理及环境控制技术。目前,我国肉羊产业中智能化饲养管理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还刚刚起步,主要在育种生产环节中发展较快。智能化、信息化的系统和设备提高育种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二是肉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围绕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和南方肉羊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方面进行研发,具体内容包括:1)以安徽白山羊和黄淮肉羊的新鲜羊粪为样本,完成含水量、粗灰分、钙、磷等成分的测定;2)以羊粪为单一原料,重点检测不同月份羊粪的含水量、pH、全氮、全磷、有机质、全盐、硝态氮含量;3)研究采用堆体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对羊粪堆体在腐熟过程中的温度、pH、CO2、全氮含量的影响;4)优化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形成了以“病死羊 + 羊粪 - 生物菌剂 + 菌渣 + 秸秆 / 农产品下脚料 - 混合堆肥 - 有机肥 -牧草种植”的模式;5)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黄淮肉羊羊粪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NO.3

2022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后

虽然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丰富,但受育种体系制约,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水平不高。部分地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没有形成区域统一的良种繁育规划,生产培育技术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此外,由于缺乏良种选育标准和产业发展指导规范,尽管不少省(区)都在利用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拟培育地方性畜禽良种,但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导致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间生产性能差异较大。

3.2 肉羊养殖规模化程度低

2020 年,我国年出栏 100只以下的肉羊养殖场(户)为 1 053.7 万个,占全国养羊场(户)总数的95.9%。可见,目前我国肉羊养殖仍然以家庭小规模经营为主,尽管分散饲养形态有其经济与现实合理性,但小规模生产所导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肉羊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效益低,抵御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的能力低。并且这种生产方式既给重大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带来巨大隐患,也严重影响着畜禽良种、动物营养等先进肉羊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

3.3 产业组织发展水平不高

肉羊产业主要存在着家庭经营、合作社和企业 3 类生产组织形式。对于合作社来说,目前大多数的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少数核心成员掌握实际的经营权和剩余控制权,大部分养殖户并未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本身就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企业不敢带,也无法吸引更多的牧户与之合作。另一方面,已经开展合作的企业主要采用“养殖户 + 个体中介 + 企业”与“养殖户 + 合作社 + 企业”2 种模式,但是企业偏向于选择规模较大的养殖户,而将小户排除在外,协作较为松散,利益联结较为薄弱。

3.4 屠宰加工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是羊肉生产消费大国,却不是肉羊屠宰加工强国。发达国家肉羊屠宰加工基本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工,加工规范标准,产品质量高,智能屠宰、分割,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规模化加工企业少,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多以鲜肉为主,种类单一;肉羊屠宰加工半机械化普遍存在,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减损降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装备落后;高效扯皮、智能精准分割等先进装备缺乏。

3.5 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与执行脱节

我国肉羊产业相关扶持政策贯穿种、养、加、销各环节,各类政策的实施效果、主体政策满意度等地区性差异明显,政策制定和执行脱节现象普遍存在。从 2022 年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对产业支持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结果来看,我国40%~60% 的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落实问题,尤其是地处偏远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农牧区。究其原因,与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覆盖度不高、资源要素错配、机制体制不健全、资金保障不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是政策宣传不足,政策激励作用难以触达广大养殖者,政策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二是部分支持政策覆盖率不高,供需错位,或者支持内容有限,仍然无法满足养殖户多元化需求。三是地方财政资金短缺,导致相关政策实施时断时续,技术推广费用和专业技术人员激励不足。四是缺乏配套措施,导致政策无法落地,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NO.4

2023 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4.1 羊肉产量将继续增加,但增速会受资源环境约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农业强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继续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并强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林牧渔业倾斜。在此背景下,羊肉作为重要农产品,其产量将保持长期增加的趋势是确定的。肉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以及产业支持政策等将会加快产业提质增效,但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条件约束、自然灾害和政策规制等也可能会限制产业发展提速。与此同时,我国羊肉产量已经渡过快速增长阶段,目前羊肉产量增速有所减缓,近 3 年年均增长率为 2.5%,开始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因此,预计 2023 年羊肉产量将继续增加,但如果短时间内无法突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将使羊肉产量增速在长期中继续减缓并达到上线。

4.2 羊肉市场需求将整体上升 

过去 3 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的大范围传播,人流量和户外就餐大幅减少,餐饮业遇冷导致羊肉消费市场缩减。但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加持下,国内羊肉市场需求仍保持着小幅增长。2023 年在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作出调整的情况下,我国羊肉市场需求涨幅有望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居民户外消费将全面上升。但考虑到羊肉市场需求还与其他肉类产品价格、供给和自身市场价格息息相关,2023 年随着生猪产能恢复,猪肉价格趋于稳定,羊肉对猪肉的替代效应将减弱,成本推动下的羊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也可能会抑制居民对羊肉的消费,这将是未来影响羊肉市场需求和消费总量的重要因素。

4.3 羊肉进口将回升,出口或将继续下降

进口方面:一方面,国内羊肉市场需求激增,但羊肉产量增速放缓,供给与需求的差距将主要由我国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羊肉填补;另一方面,根据我国与第二进口国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我国对澳大利亚的羊肉进口关税将在 2023 年降为零,进口羊肉价格下降,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质优价廉的羊肉进入国内市场。出口方面:供不应求是我国羊肉市场的常态,且与世界畜牧业先进水平国家相比,我国在肉类品质、养殖成本、生产技术等方面均不具备竞争优势,多年来羊肉出口缓慢下降。若无突发事件影响,2023 年我国羊肉出口将继续下降。

4.4 羊肉价格将小幅上涨 

虽然2022 年羊肉价格较2021 年有所下降,但国内羊价持续升高是主要趋势,2018—2021 年平均每年上涨 10.9%。羊肉市场价格上涨一方面源于市场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源于养殖成本高涨。根据前文分析,短期内我国羊肉市场需求端增长较快,若羊肉进口没有大幅回升,供给端仍然偏紧,预计2023 年羊肉价格整体仍将高位运行。除此之外,羊肉价格是否将上涨还取决于养殖成本的高低。随着生态环保压力的增加,养殖方式转型升级,肉羊产业进入门槛会越来越高,人工、饲草料、管理等养殖成本的刚性上涨将助推价格小幅上涨。

NO.5

2023年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2年我国肉羊产业在生产、消费、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成绩,为“十四五”期间继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2023年我国肉羊产业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育种和屠宰加工技术创新、发展多元化规模化产业主体、优化产业支持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5.1 推动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 

一是注重本土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在做好本土良种资源开发,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本土的良种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不同品种优势性能的充分结合;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开展系统性联合育种,培育适合中国生产条件的品种品系,改进本地品种,加快本土化选育和种群扩繁,强化优质种畜的纯繁和提高供种能力,形成比较有竞争力的肉羊种业。

二是科学制定引种繁育和种业发展规划,出台良种选育标准和产业发展指导规范,明确品种培育方向,建立良种谱系登记制度,强化基础数据测定和利用工作。

三是加快建设种禽畜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做好种质评价和质量认证,积极推广和应用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减少小农户试错成本,提高农户对改良品种的接受度。

5.2 发展多元化规模化产业主体 

一是要继续开展多种合作生产形式,积极引导和支持众多的小规模散户走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养羊方式,增强竞争力。

二是要正确引导肉羊相关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则应向精深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此提高加工效益。引导合作社、企业等主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完善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业化经营,促进利润合理分配。推动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跟进、广大养殖户参与的肉羊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紧密合作,共享加工链上的红利。

5.3 提升肉羊屠宰加工关键技术装备 

一是开发高效屠宰加工装备。研究核心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屠宰加工装备;依据工艺制定设备标准,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多对象、多环境,实现便携稳定使用和设备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开发连续化、自动化和工程化成套加工装备,为羊屠宰加工装备升级换代提供支撑。

二是建立羊肉分割体系标准研发智能分割机器人。在建立适合我国膳食习惯的羊肉分割体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屠宰分割的个体差异和复杂性,将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与机器视觉、力觉反馈、图像分析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改造传统屠宰产业,为羊屠宰分割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推进智能分割机器人产业化,实现分割环节机器代替人工。

5.4 不断优化肉羊产业相关支持政策 

一是加强肉羊相关支持政策宣传提高养殖户认知能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相关责任主体要拓宽宣传渠道,通过电视、广播、资料发放、技术培训、宣讲等形式开展政策宣传,将相关政策及时传递给养殖户。

二是提高政策覆盖范围强化技术研发支撑一方面,持续提高政策覆盖人群及优惠范围,政策着重向中小规模化养殖场倾斜。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并予以专项资金支持,研制适应各地区畜禽养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工艺、设施装备。

三是优化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扶持兴办科研实体。提高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补贴待遇,注重对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者知识更新和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养;可适当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和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四是统筹财政资金使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一方面,强化资金保障,设立畜牧产业财政补偿基金,适当提高各项政策的补贴标准。另一方面,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结构合作,推进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政策,共同探索建设适合肉羊生产的贷款。

五是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制度建设整合运用各类涉牧资金,实施政府投资主导与牧民筹资辅助配合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牧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等,尤其是对一些生计资本较弱的农牧民予以政策倾斜。

 

致谢:本文是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成员集体协作成果。感谢姜勋平、王锋、王凤阳、张德权、张英杰等功能研究室主任以及体系办、各岗站专家提供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军(197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mail:sirlijun@126.com

* 通讯作者:金海(1960-),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E-mail:jinhaicnm@vip.sina.com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