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融创新合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牧智能控制设备。王倩摄
内乡牧原210万头生猪养殖综合体。王倩摄
6月19日,雨后的内乡碧空如洗。这天,牧原集团总部所在地、偏居豫西南的内乡县办了一件“大事”:隆重举行第六届中国畜牧工程行业交流会暨内乡农牧装备招商引资大会。
指点畜牧、论道华夏生猪第一县。与会代表发现,内乡县为加速隆起“中国农牧装备之都”做足了准备。内乡县坚持头部带动,积极发挥全国畜牧行业头部企业牧原集团的带动效应,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生猪全产业链大力招商引资,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紧扣时代节拍,用“一头猪”撬动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如今,一批“专精特新”的供应链企业搅动着内乡工业发展的涓涓活水,一个冉冉升起的“中国农牧装备之都”带动县域农牧产业加速隆起。
头部带动,聚合县域经济勃勃生机
6月20日,记者来到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参观,一排排高楼和一座座欧式建筑就是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养殖区域,在综合体的最西侧规划的是环保区、销售区等配套设施。
眼前的景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畜牧业的认知。映入眼帘的白色建筑是牧原首建的楼房猪舍,分为7排3列,共21栋,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存栏超85万头。每栋猪舍共有6层,母猪、保育猪、育肥猪分层居住。猪舍左右两侧网格状的是进风口,顶部白色突起的部分是排气端,可以做到无臭气不扰民。环保区域包含有有机肥加工区、污水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产生的粪污将在这里进行加工处理。达到出栏标准的猪群将经过销售区售往各地。
综合体内圆柱形建筑是智能供料中心,平均日加工饲料2000余吨。饲料在这里加工成精准日粮,通过外部高空管链的形式直接输送到栏位里,实现智能饲喂。饲料的来源则主要依靠312国道对面的智慧物流园,内部专门为综合体开通有铁路专线,由中国的东北和沿海区域源源不断地为综合体输送优质原粮。
“粮进肉出”。牧原集团已构建起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猪肉产业链。牧原在全国布局1700多个养殖场,200多个饲料厂,20多个屠宰场。
依托牧原集团,内乡县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奔跑:发展农牧装备,走出了工业强县新模样;不断延链补链,锻铸出生猪产业强力引擎;依靠创新驱动,打开生猪产业高科技之门。这种模式得到了河南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将内乡作为“头部带动型”案例在全省予以推广。
科技赋能,农牧装备加速领跑
“这是行业内唯一的纯电动散装饲料运输车。”6月10日,在内乡农牧装备产业园,河南盛达专用车辆有限公司负责人骄傲地介绍。
该公司研发的这款纯电动散装饲料运输车降低行车电耗,每公里电费不到1元。此外,该公司研发的9.6米空气过滤车辆能实现智能化调控、空气过滤和温度控制;4.2米雏禽运输车同时配备进、出风双重空气过滤、通风、喷淋、照明、温湿度监控等多种装置……
智能化的农牧装备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说:“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趋势,未来的生猪产业将是一个‘无人’产业,农牧装备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在内乡农牧装备产业园,星罗棋布着众多农牧装备企业。“南阳市的农牧装备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内乡县的寅兴、恒辉等企业正快速发展,年产值达到10亿规模量级,已经成长为龙头企业。到内乡发展的中建南方、融创新合等企业都发展得很好。目前,牧原上下游合作伙伴超过4000家已经落户南阳,其中大部分是农牧装备供应商。去年南阳市的农牧装备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内乡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农牧装备生产基地之一。”牧原集团常务副总裁曹治年说。
基于牧原集团的强大带动能力,内乡县因势利导,打造了内乡农牧装备产业园。产业园总规划占地面积约1500亩,计划投资5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税收3.5亿元。在牧原公司的吸附作用下,在内乡注册的供应链企业已经超过了3000家,其中生产型企业200余家,由牧原集团协同县招商局等相关单位从牧原上游供应链企业筛选优质企业入驻。该县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农牧装备产业园三期全部建成,引进全国知名农牧装备企业1000家,把内乡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农牧装备产业基地。
“河南省正以畜牧机械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为基础,坚持用产业化思路、全产业链模式,着力促进畜牧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内乡县将抢抓机遇,以绿色高效现代畜牧业为方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华夏生猪产业第一县’‘中国农牧装备之都’。”内乡县委书记张智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