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肉“席卷”美食圈的当下,产业上游“鸡苗”被垄断问题,却成为不少企业的逃不开的“阵痛”。
近日,“养鸡大户”益生股份定增申请终于获得深交所通过,其拟募资11.6亿元,其中7.4亿用于种猪养殖项目。关于益生股份为何加码养猪业务,该公司曾表示,为了尽可能熨平“鸡周期”的影响,益生股份加码生猪养殖,寄希望双轮驱动抵抗单一肉鸡产品的高风险。
分析表示,由于养殖鸡具有“强周期”特性,益生股份受此影响业绩常出现“大起大落”,给企业经营带来强不确定性。值得探究的是,为何曾经家家户户都能养的鸡,如今却成为如益生股份般行业大佬都要“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鸡养殖行业呈现出“强周期”特性呢?
01种鸡大部分靠进口
事实上,如益生股份鸡养殖公司不确定性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对“鸡苗芯片”未实现完全掌控,不少鸡养殖企业的祖代鸡依然要从国外,如美国、德国等国家进口。资料显示,鸡有体系之分,主要分为纯系、曾祖带、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祖代鸡涉及留种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你买的祖代鸡,每个品系只卖给你一个性别,要么公鸡要么母鸡,配套利用后不能继续留着种用,用完一代后又得继续引种。”这使得“鸡苗芯片”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析人士指出,从常规意义上理解,养鸡似乎不具备“高科技”的属性,但为何我国的白羽鸡种源却没办法自给自足?其中难点主要在于工业化养殖的成本比拼。国外公司的品种在长期的选育过程中积累了产蛋率高、产肉率高这些优势,即便是花钱买他们的种源,也要比使用低效率种源更经济,这便是白羽鸡种源的核心商业逻辑。
如今,随着鸡肉消费量增大,白羽肉鸡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庞大的消费量也导致愈发依赖国外种鸡。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年祖代种鸡引种量是124万套,同比增长23.65%。而据Mysteel 农产品数据统计,2023年1-5 月,我国祖代鸡海外引种量约20 万套。我国每年对父母代白羽鸡的需求量有6500万套,自给率不到15%。
不得不提的是,种鸡依赖进口,“鸡苗芯片”未掌控在自己手中,这便意味着未来要面临更多不确定风险,如地缘问题、传染病等造成的鸡苗短缺、鸡苗涨价等。
02“卡脖子”问题的现实困境
无可厚非,如同科技芯片、水稻育种等,掌握鸡苗育种技术将是解决行业困境的不二之选。
圣农集团育种首席科学家肖凡曾直言,“你的种源被别人控制,今天有明天就没了,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不安全。”
但鸡养殖企业的现状是,自主研发育种的长周期,难以匹敌“引种快速收回资金”的传统模式。这亦被不少从业者视作种鸡研发的科研困境——成果不少,转化成效不高,企业愿意从事商业化育种的尝试者寥寥。当然,如此面临的结果便是,大多企业只能去做利润最薄、竞争最激烈的初级领域。
对此,肖凡直言,因为育种需要高投入、长期投入,见效很慢,直接经济效益也不高,是间接效益。而且你一旦做了育种,你就不能停,你每年都要投,每年都要研发,每年都要有进展,要求你的种源生产效率越来越高。
从国内鸡苗育种现状来看,据专家透露,我国的蛋鸡种业已经摆脱对国外品种的长期依赖,蛋鸡育种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肉鸡育种也开始起步。
如肖凡表示,“我们也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收集素材,因为你要育种,首先要从素材里面去挑选鸡种。从2011年开始搜集素材,一直到2015年开始做育种,到了2021年才通过了审定。”新广农牧有限公司曾透露,基因组单核苷酸标记SNP芯片研发与新品种选育交织并进,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肉鸡基因组育种芯片“京芯一号”一经应用,就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动国内首批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之一“广明2号”的诞生……育种领域的一场芯片浪潮正在涌动。
未来,或许在国家政策、以及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助力下,“鸡苗芯片”将回归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