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15家养殖龙头前8个月出栏8889万头生猪 行业人士称产能调减不到位难开启真正景气周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3-09-12  来源:🔗证券日报💛2276
核心提示:在8月份,生猪销售单价普通上涨,上涨幅度从12%至18%不等。

截至9月11日,沪深两市有15家拥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了前8个月的销售数据,数据显示,这15家公司在前8个月累计出栏生猪达到约8889万头(含仔猪,下同)。

虽然数据显示,8月份的销售单价回暖明显,但对比出栏数量的同比、环比数据可知,这些养殖企业的产能依旧较大,在需求端旺季不旺的背景下,这样的供应量为未来的行业盈利状况留下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的猪价大多数企业仅能维持微利运营。而且利多因素都是短期的,一般只能维持2个-3个月。在“中秋—国庆备货”高峰期过后,猪价大概率会下行,而后期出栏的二育养殖又会进一步压低猪价,形成下行螺旋。因此进入第四季度后,目前的生猪养殖行业盈利状况或将结束。

销售单价普遍上涨

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可知,在8月份,生猪销售单价普通上涨,上涨幅度从12%至18%不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有行业人士介绍,上涨为全行业带来了短暂的盈利。

徐洪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生猪行业的养殖端盈利,源于7月末开始的价格反弹。本轮反弹的主要动力并不是供需问题得到解决,而是生猪存栏经历了前期亏损抛售后,待出栏育肥猪出现阶段性紧张。此外,叠加二次育肥现象增多,导致进入屠宰环节的生猪数量减少,造成屠宰企业收猪难度增大,又成为近期价格上涨的助推器。

不过,从“供需”的角度来看,进入第四季度之后,生猪养殖行业,有可能再度陷入亏损状态之中。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亚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9月份各大养殖集团的出栏计划普遍增加,意味着供应增多;而需求恢复较为缓慢,市场供大于求,猪价有下降可能。

“此轮猪周期,盈利时间短的根本原因是去产能不力。由于产业集中度上升,企业实力增强,去产能较为缓慢,供需失衡状况难以缓解。2023年以来,行业一直处于猪周期的磨底阶段,价格和利润走势出现反复震荡,盈利周期自然难以持久。现存的能繁母猪存栏至少要调减10%才能维持市场供需平衡。如果2023年剩下几个月时间里,去产能进度仍不及预期,则2024年猪价可能会在更大的区间内进行磨底震荡,生猪产业‘多亏少赚’和‘长亏短赚’的局面将被迫持续下去,会有更多企业退出,直至产能完全调减到位,才会开启真正的景气周期。因此,目前的价格震荡也是在为未来的猪周期上行阶段蓄势,综合来看,当前的局面不会成为新猪周期的常态特征。”徐洪志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专家建议多方式增加抗风险能力

徐洪志坦言,龙头企业由于融资渠道多元,在成本控制得力的前提下,头部企业抗亏损的能力更强,因此不会简单地去库存。

“生猪养殖企业的存栏中,根据育肥猪、仔猪、能繁母猪等不同环节,其应对策略有很大区别。通常操作是在不影响整体产能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出栏和存栏结构。在价格不利的情况下,首先保证能繁母猪存栏不缩减,或淘汰部分超龄母猪以提高平均繁育指标,其次是保证仔猪生产,然后是接近标准体重的育肥猪则快速出清变现。”徐洪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面对行业的这种状况,王亚男建议,对于养殖企业而言,迎合猪周期去调整产能布局、降本增效仍然是主要的保证盈利方式。除此之外,由于猪病呈季节性发作规律,做好生物防控、减少因猪病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利空影响亦是当前保证年内养殖利润的重要方式。另外,可拓展产业广度及维度,如向上扩展种猪养殖,进行场内选种培育,减少外购种猪成本;向下延伸屠宰行业,实现育种养殖屠宰一体化,减少单一环节的亏损风险。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养殖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