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文件提到“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这是连续第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振兴行动进行部署。2023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的收官之年,翻开北京种业成绩单,三年来成果多点开花、分量十足,其中最亮眼的莫过于首次走出国门的良种蛋鸡“京红1号”。
“京字号”蛋鸡登陆非洲
2023年,由华都峪口禽业自主培育的1.55万只“京红1号”高产蛋种鸡首次走出国门,抵达非洲坦桑尼亚,实现了种鸡出口“零的突破”。截至目前,鸡群产蛋率已到达90%以上,蛋鸡们开始在非洲大陆繁衍生息。国内由北农大科研团队最新培育的“农金1号”蛋鸡品种也成功发布,填补了我国中等蛋重蛋品领域的空白,为我国自主培育的蛋鸡大家族又添一位重量级新成员。
良种是北京蛋鸡产业发展的源头,不断创新的“京字号”蛋鸡品种正在持续发挥产业集群的“芯片”效应。近年来,北京市已建成完备的蛋鸡育种体系,“京”系列、“农大”系列和“油鸡”系列等10余个蛋鸡新品种配套系相继破壳而出,齐放光彩。围绕种业振兴行动的总体部署,北京蛋鸡种业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上大力推进,全市现有国家蛋鸡核心育种场2家,蛋鸡核心种源占国产蛋鸡市场的60%。
当前,北京蛋鸡的品种数量和推广量均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此外,“北京油鸡”等优秀地方品种及正在培育的“北京农效绿壳蛋鸡”特色高产品种将作为北京蛋鸡品种的有效补充,实现蛋鸡羽毛颜色和蛋壳颜色品种全覆盖。
多样养殖模式助农增收
走进北京市诚凯成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鸡舍,明亮温暖的灯光下,自动化饲料搅拌机正为鸡舍里的蛋鸡输送营养餐。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来回巡视;料槽喷液机器人按时喷洒菌剂,为蛋鸡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多亏了政府支持的蛋鸡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项目,设备改造后,合作社的蛋鸡存量从3万只增加到了4.5万只,2023年蛋年产量达到了500吨。”合作社负责人冯保芹自豪地说。
养殖是蛋鸡产业发展的关键。标准化立体养殖、生态放养……多样的养殖模式提高了蛋鸡的产量和质量。截至目前,全市蛋鸡养殖现代设施化率达80%以上,产能965万只,鸡蛋产量达13.84万吨。
“我们的蛋鸡产业也带动了周边玉米等种植业的发展,增加了合作社和周围农户们的收入。”龙年伊始,冯保芹又有了新的目标,“我想把北京油鸡的生态养殖这块做起来,把存栏量扩增到6万只。”看着正在院子里熘达的北京油鸡,冯保芹信心满满。
蛋鸡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近年来,北京良种蛋鸡产业集群通过项目建设,吸引土地、人才、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集聚,现已形成了“三带四区一群”的产业布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良种蛋鸡主产区集中在平谷、延庆、密云、房山等地,占全市产区的94%以上,产业集聚化程度进一步凸显。
产业集聚带动着蛋鸡产业中品种培育、养殖生产、加工仓储等生产链条逐步完善。“京红”“京粉”“农大”系列等蛋鸡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显着提升,“正大”“德青源”“绿多乐”“凯成”等“京产鸡蛋”品牌深入人心。如今,全市21个蛋鸡规模生产标准化基地、8个鸡蛋产后加工冷藏及运销基地和2个鸡蛋深加工基地都已建设完成,鸡蛋加工转化率和仓储保鲜能力有了显着提高。
在蛋鸡产业集群发展的引领下,一批蛋鸡产业领域的“领头雁”发挥出了显着的联农带农作用,带动近1.2万农户就业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集群建设之初增加15%。当前蛋鸡产业集群总产值约124亿元。
在北京市“种业之都”建设的规划蓝图中,打造平谷良种蛋鸡、密云西红柿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北京市种业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2024年,北京市将继续发挥蛋鸡产业制度、科技和市场优势,按照“保供给 强优势 延链条 促融合”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北京良种蛋鸡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北京良种蛋鸡产业竞争力,促进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