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稳定生猪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将生猪作为畜牧业的“王牌”突出来抓,近年来,全省通过精准调控、创新引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全省生猪存栏403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73万头,生猪出栏6029万头、其中净外调折合生猪2094万头,为全国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作出了河南贡献。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构建稳产保供机制。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调控方案,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及时将全省能繁母猪保有目标由400万头调减至370万头,压实分级调控责任,全省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7个月保持在绿色合理区间,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发展到1316家,其中国家级644家,全省规模猪场保有量1.8万个、占全国总量的10.2%,与国家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更加有力。
激发稳产保供动力。在认真落实好中央项目资金的同时,省政府制定出台支持畜牧业发展十一条政策措施,强力支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财政资金1000万元,以唐河县为试点,探索创新出“养加销智联”中小养猪场高质量联动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集团企业与中小养猪场“双赛道”协同发展格局。秉承“用数不见数”原则,与省建行合作搭建“智慧畜牧大数据服务平台”,会同省农行大力推进“智慧畜牧贷”,会同省工行推出“养殖e贷”,持续扩大“信用贷”“数字贷”“活体贷”业务规模。截至2024年底,全省以生猪业务为主的畜牧业贷款余额663.8亿元、同比增长6.3%,有效解决了融资难题。
夯实稳产保供基础。一是抓大市,支持南阳打造全国生猪生产中心和肉食品加工中心,支持驻马店、周口、商丘打造升级版生猪产业强市,支持郑州打造都市型现代生猪产业强市,全省培育年生猪饲养量超500万头省辖市9个。二是抓大县,用好用活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培育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58个、占全国总量的12%,生猪出栏占全省总量的68%,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优势更加凸显。三是抓大场,全省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发展到747家,较2020年增加193家。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5.1%,较2020年提升8个百分点。四是抓种业,全省拥有种猪场(站)268家,其中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站)9家、省级7家,种猪数量和猪精液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提升稳产保供质量。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先后提出“五控一隔离”和“五关六保障”等细化措施,扎实做好养殖、调运、屠宰和无害化等全链条管控。全省126个涉农县级实验室全部达到生物安全Ⅱ级水平,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兽药豆粕减量,兽用抗菌药使用量较2020年下降6个百分点,牧原公司饲料豆粕含量降至5.7%、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累计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85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24个,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2.5%,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9033万头,全省“调肉”与“调猪”比例由2020年的0.8:1提高至目前的1.8:1,实现了反转飞跃,产业增值更多留在了县域,在做好稳产保供中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