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通讯员 史晨曦 王景隆
4月1日,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获悉,近期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康相涛等权威专家担任评委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该校牵头承担的“规模化猪场精准生物安全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被专家评价为:“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生猪养殖中病原传播难监测、消毒效率低等难题,河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历时十年攻关,通过集成病原快速检测、智能化设备研发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成功构建了覆盖猪场全流程的精准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目前,该成果已在牧原、温氏、新希望等38家国内头部养猪企业推广应用。
创新检测技术:“雷达系统”预警猪场疫病
该项目团队突破传统检测瓶颈,建立了18种涵盖非洲猪瘟病毒、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的快速检测方法。
“我们首次建立了猪源冠状病毒通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同步检测6类常见猪冠状病毒,实现了病毒的广谱检测,相当于为新发疫病预警提供‘雷达系统’。”该项目负责人、河南农业大学魏战勇教授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滑县一家大型猪场场长李发望表示:“过去新发疫情确诊需要3—5天,通过该检测方法,现在2小时内就能锁定病原。”
破解病原传播密码:自动化洗消减少死角
“我们通过监测发现,传统清洗设备对车辆底盘、轮胎凹槽等部位的清洁有效率不足40%。”团队成员袁晋博士透露,针对这一痛点,团队研发了自动化清洗设备,采用多向旋转喷头和热风循环系统,将洗消死角降低至5%以下。
广东省云浮市一座现代化猪场场区经理廖贤亮算了一笔账:“引进该自动化洗消设备后,单次车辆处理时间从10小时压缩至两个半小时,水电消耗降低15%,每年节省成本超百万元。”
智能装备革命:数字防控守护猪场安全
在猪舍环境治理方面,项目团队研发了26种用于猪舍内部环境的自动化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更令人瞩目的是项目团队开发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消毒温度、时长、药剂浓度的精准控制。该系统在我国规模前十位的猪企进行应用,成功将交叉感染率从8.7%降至0.5%。
据统计,该技术体系使猪场疫病发生率降低9.5%,死亡率下降4.5%,育肥周期缩短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