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成立40周年,也是播恩集团创业的第24年。在过去的20多年里,播恩集团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发展路径,积极投身于饲料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征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保障两个安全,行业在行动
国家明确要求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其中饲料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粮食饲用消费在终端消费总量中占比超一半,饲料粮安全已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点。从养殖端入手,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减少粮食在饲用方面的消费,是饲料行业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举措。自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大力组织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秉持底线思维与系统思维,围绕“提效节粮、开源替代”的目标发力。在需求端,全力压减豆粕在饲料中的用量;在供给端,积极增加替代资源的供应。到2024年,饲料中豆粕占比从2017年的17.9%这一历史峰值降至13.7%,下降了4.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减少了豆粕用量1980万吨,折合大豆压量2540万吨;同时,带动饲料粮占比从75.2%降至70.0%,下降5.2个百分点,相当于节约粮食2450万吨。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2024年,饲料中豆粕占比从2017年的17.9%这一历史峰值降至13.7%,减少豆粕用量达1980万吨
播恩集团作为饲料上市企业,敏锐捕捉到行业趋势,积极探索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方案,致力于帮助客户降低饲料成本,提升养殖效率。在产品研发与创新上成果斐然:
其产品四驱双酸发酵料807W富含多种菌,能够发酵出小肽和菌蛋白,具有8%的蛋白含量,可实现低成本替代玉米。
四驱双酸发酵料812产品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像赖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一应俱全,消化吸收效果良好,能有效平衡饲料原料中因某些抗营养因子造成的蛋白缺乏问题,提高蛋白原料利用率,降低豆粕使用量。
推出的“一条鞭8%猪复合预混料”产品,适用于断奶后两周仔猪至生长育肥全阶段。该产品采用1+7%的创新营养技术,即1%的预混料搭配7%的功能蛋白,可降低豆粕使用量,利用氨基酸平衡技术,通过添加多种氨基酸,有效降低了饲料中的总蛋白质水平。
目前,播恩集团在减量替代的技术方案上已相当成熟,并且储备了丰富的相关技术。在多元化配方的替代选择上,主要选用小麦、棉粕、菜籽粕、稻谷等产品,这些原料与玉米豆粕存在较为明显的价格差,有助于增加养殖效益。
早在2018年,播恩集团就前瞻性地开启了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探索。作为唯一的农业农村部饲料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播恩在国内生物饲料领域一直走在前沿。其推向市场的四驱双酸发酵料,具备多重优势:可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进而提升养殖效率;在非瘟发生后,鉴于非瘟怕酸、碱和高温的特性,该发酵料还可用于非瘟防控。在实际应用中,适度规模的猪场可按照4%的比例用四驱双酸发酵料等量替代玉米自行配料;在替代豆粕方面,由于该发酵料的蛋白含量可达12%-28%,能够替代一部分豆粕。对于全价料和配合料的客户,可按照4%的比例将其与配合料混合均匀使用,添加四驱双酸发酵料的代谢产物,对原料的预处理效果更佳,能更好地协同多元化配方。
播恩集团于2023年获授农业农村部饲料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1982年10月,“要搞饲料工业,这也是一个行业”被提出,如今,中国饲料工业已成为全球标杆。2024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达1.26万亿元,带动上下游超5万亿产业链,工业饲料总产量3.15亿吨,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73万从业者正以精锐之师支撑起全球最大饲料产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跨越。这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力量”。
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背景下,播恩集团深刻认识到,作为A股主板上市的科技型饲料企业,肩负着促进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的重任。播恩集团认为,生物发酵饲料领域对于当下的减量替代方案而言,是极具价值与前景的技术方向。未来,播恩集团将在该领域持续深入研究,不断为行业带来更多优质产品与先进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持续贡献力量,携手行业同仁共同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播恩集团董事长邹新华(左四)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成立40周年主题展区现场
播恩集团:作为近年在A股主板上市的科技型饲料企业,在传承中创新,在众多同行中彰显独特品牌魅力与发展活力
2025中国饲料工业展,播恩集团携母仔一体化、百千亿工程两大核心成果惊艳亮相,成为展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