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17时28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企业 » 正文

行业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新希望:2024年净利润盈利4.74亿元 同比增长90.0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5-04-28  来源:🔗企业公告  💛130

新希望4月26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30.63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17.03亿元,同比减少2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4.74亿元,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9亿元,同比增长90.05%。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饲料业务

(二) 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

公司从2016年开始大力发展养猪业务。2019-2020年,为了抓住重大生猪疫病爆发之后的机遇期,响应国家稳产保供号召,公司大幅增加养猪投入,使养猪产能和生猪出栏快速增长。进入2021年后,公司养猪业务转入稳健运营阶段。2024年提升至1,652万头,位居国内上市公司第三。

1.在生猪养殖环节的模式

在种猪繁育环节上,公司现已建立起以海波尔外三元杂交为主、PIC五元配套系为辅的双系“金字塔”育种体系,根据国内南北方市场的差异,选择适合区域市场的猪种。同时,在近年来生猪疫病高发的背景下,公司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还进一步建立了回交育种体系,增加生产种猪的供给和调节能力,提升公司在应对生猪疫病和极端行情时的经营稳定性与快速响应能力。经过2021年以来的稳定运营,公司逐步扭转前些年规模快速扩张之后的阶段性退步局面,各方面生产指标持续改善提升。在2024年末,公司母猪生产的平均PSY继续保持在25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商品代育肥环节上,公司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具体条件逐步配套建设育肥场。现阶段,公司仍以“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为主,一体化自养为辅,2024年末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存栏量比例约为35:65,自养占比相比2023年末有所提高。随着公司自育肥管理能力、人才培养的提升,今后一体化自养的占比将逐步提升,未来将实现“公司+农户”和一体化自养两种模式更加均衡发展的布局。

2、合作放养育肥的职责分工

在合作放养育肥中,公司与农户各自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承担不同的职责分工,也分担不同的收益与风险。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公司负责仔猪、饲料、兽药、疫苗等方面的投入,农户提供猪舍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另外需要支付养殖押金,并负担育肥场的自雇人工、水、电、燃料费用;在职责分工方面,公司负责仔猪供应、饲料供应、疫病治疗、养殖技术指导、回收销售等环节,养殖户负责日常的饲喂、清洁及生物安全防控;在收益与风险方面,公司承担市场价格风险和享受机会利润,养户不承担市场风险也不享受机会利润,收益相对稳定,与市场行情关联度较小,但与其养殖成绩紧密相关。此外,从公司角度,也会存在农户不遵守合同或公司指导,私自卖猪或私自用药的风险,但随着近年来合作放养规模越来越大,合作年限越来越长,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农户将承担巨大的失信风险,且公司也要没收养殖押金,并可将违约行为诉诸法律,因此这类违约行为在现实中发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3、合作放养育肥的定价与结算

当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放养育肥合同时,首先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形成一个基础单价,该基础单价会在回收结算时根据市场最新变化适当浮动。当育肥猪达到可出栏的体重时,对其进行称重,由基础单价乘以均重形成基础价格,再根据具体猪只的重量是否超出或不达理想体重区间、上市率(即成活率)、正品率、喂养天数、总增重、全程料肉比、日均增重、超标耗用饲料等生产指标,对结算价格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代养费。

4、合作农户的数量、结构及其变化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在养肥猪投放存栏的合作放养农户为1439户,较2023年12月末减少21%。养户平均规模与2023年12月末基本持平。从养殖存栏规模的结构看,1000头以下的农户数占比8%,较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1001-3000头之间的农户数约占比58%,较同期降低了1.1个百分点;3001-5000头之间的农户约占23%,较同期提升了2.2个百分点;5001头以上的农户约占11%,较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

从农户区域分布的结构看,根据农业部重大生猪疫病防控的五大区划分,北部区农户数约占10%,较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东部区农户数约占22%,较同期增加3.4个百分点;西北区农户数约占11%,较同期降低1.0个百分点;西南区农户数约占13%,较同期降低4.4个百分点;中南区农户数约占44%,较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5、公司在生猪屠宰环节的模式

在生猪屠宰环节,公司根据上游养殖环节在不同区域的布局规模情况,在北京、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做了部分的屠宰产能配套。从养殖环节看,在有屠宰配套的区域,公司出栏肥猪都会优先向内部屠宰厂送宰,在无屠宰配套的区域则都向外部销售。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养殖与外部屠宰企业的直销对接力度,但在当前行业发展情况下,仍有很多区域需要向猪贩子进行销售。从屠宰环节看,公司每年所屠宰生猪的约70%都来自于自己养殖场的出栏肥猪,其余部分来自于市场上收购的其他养殖场的肥猪。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国内农牧行业从低谷逐步走出,迎来一个温和的回暖期。虽然在消费端形势总体稳定,但在供给侧,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去年开始持续减少,也逐步传导到生猪出栏量的持续减少,推动生猪价格在进入2季度之后出现了明显上涨。尽管猪价在8月份就从高位开始回落,但年末降幅较为有限,使全年均价明显好于2023年,为公司所处行业的盈利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报告期内,公司聚焦饲料、生猪养殖与屠宰两大核心板块,抓住行业回暖机遇,对饲料业务,在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重点市场份额;对养猪业务,借助场线防疫改造,持续狠抓成本优化,提升盈利能力。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战略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多渠道灵活融资,做好资金管控,持续优化组织体系。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公司2024年整体经营表现优于去年,在后三个季度都实现了单季度盈利,全年盈利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63亿元,同比减少386.40亿元,降幅为27.27%,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3年底转让了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块的控股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2.24亿元,增幅为90.05%。

(一)饲料业务

(二)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

2024年生猪价格呈现“倒V型”走势,一季度猪价延续此前低迷趋势,二季度开始逐渐上行,三季度达到年内高位,四季度逐步回落但又略高于一季度水平,全年均价较2023年提高10%左右。尽管猪价先上后下,但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生产指标,特别是在2024年冬季防控重大生猪疾病的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提升,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了持续稳定的下降,也使猪产业在后三个季度都实现了盈利。

1、场线改造与防疫升级: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针对近年来重大生猪疾病每年冬天在北方常态化发生,给公司北方部分场线多次造成影响的问题,公司果断启动在疾病高发区域的场线改造工作,并重点关注正压通风改造。除了自营场线的改造外,公司还同时推动放养合作户育肥场的正压通风改造,整体改造项目在下半年全部如期完成。通过硬件改造升级,并结合环节监测、生物安全、应急处理等其他防疫措施的流程优化升级,公司今年冬季的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提升,发病率同比降低70%以上,大幅减少死淘损失,有力保障了养殖成本的持续稳定下降。

2、强化一线生产管理:2024年,公司在种猪环节重点关注优化后备猪配种管理与妊娠母猪饲喂管理,前者使后备猪转固日龄持续降低,在2024年平均转固日龄逼近220天,较去年底降低近30天,并助力后备转固成本的降低;后者使妊娠母猪的饲喂更加精准,减少饲料浪费,助力仔猪断奶成本的降低。在育肥猪环节,公司进一步加强放养户风险管控,加强内控部门核查,使代养费异常结算比例明显降低。同时,随着自育肥能力的提升,逐步提高自育肥比例,年末自育肥猪与放养肥猪存栏量比例约为35:65,自养占比相比2023年末有所提高。通过多方面努力,多项生产指标和成本数据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养猪全年平均窝均断奶数达到10.8头,较上年增加0.3头;全年平均PSY达到24.7,较上年增加1.7;全年平均断奶成本290元/头,较上年下降90元/头;全年平均育肥成活率达到92%,较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全年平均料肉比达到2.67,较上年降低0.12。

3、优化种猪体系:公司于2023年年中启动的回交猪生产和管理体系建设,在2024年上半年已基本完成,由猪产业事业群统一管理调度的回交池后备池已经稳定在合理规模,公司的“金字塔+回交”双种猪体系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公司持续做好优质纯种母猪与优质二元母猪的更替,为后续扩繁群生产指标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公司重点关注公猪管理体系的提升,2024年重点完成优质公猪替换工作,预计会进一步提升2025的产仔能力。公司同时还通过高效利用与优化管理,使2024年公猪站数量相比去年底减少了近50%,亦帮助降低了公猪成本。

4、灵活销售提升盈利:2024年,公司进一步加强产品规划,丰富产品线,视市场变化及自身经营情况,适时出售一部分种仔猪,加快周转效率,帮助提升公司盈利。在下半年肥猪价格明显下行但仔猪价格相对坚挺的时期,及时加大仔猪出售力度,同时高度关注产品质量,完善仔猪分级出售,提升产品透明度及客户满意度,实现销售价值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仔猪300.20万头,肥猪1,352.29万头,合计1,652.49万头,实现营业收入235.43亿元(因涉及向内部屠宰厂销售产生抵减,与每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中的累计销售收入相比较小);共屠宰生猪278万头,实现营业收入68.55亿元。猪产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03.98亿元。

编辑:张光磊

免责声明

  •   1、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2、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