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百余位实战专家齐聚三亚,带来蓝耳病防控最新风向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4-19  来源:🔗猪场动力网  💛2883
核心提示:(猪场动力网记者 张定 发自三亚)“蓝耳病自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开始流行暴发以来,对养猪业危害巨大。2006年,猪蓝耳病在全国暴

(猪场动力网记者 张定 发自三亚) “蓝耳病自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开始流行暴发以来,对养猪业危害巨大。2006年,猪蓝耳病在全国暴发,据统计,仅6-9月,我国就有200万头生猪发病,死亡达40余万头。因此,多年来蓝耳病一直是我国乃至于全球猪病防控的热点与难点。”4月15日,在三亚召开的中国PRRS防控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理事长金宁一开始就强调蓝耳病防控的严峻性。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主办,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大北农)承办,100余位高校学者、科研院所专家、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围绕蓝耳病的防控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共同探讨符合中国国情、高效实用的猪蓝耳病防控方案。

金宁一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所做的工作,并充分肯定了大北农在促进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和人类健康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大北农疫苗产业总裁、福州大北农公司总经理张渊魁在致辞中指出,动物疫苗作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影响着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大北农集团一直十分重视疫苗产业的布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北农疫苗已形成由福州大北农、南京天邦、北京科牧丰和北京大北农动物医学研究中心组成的“三厂一中心”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平台研究、新品研发、疫病检测、疾病诊断、产品生产、工艺提升和技术服务的全闭合产业链。

他说,福州大北农公司是福建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免疫保护力更好的动物疫苗”的企业宗旨引领下,福州大北农在科研创新、质量建设、技术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长期以来,由于福州大北农产品质量高、免疫效果好,主打产品已成为兽医专业人士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首选。

他向与会嘉宾说明了作为承办方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初衷。他说,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影响全球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举办本次会议,目的是凝聚业界精英智慧,破解控“蓝”之道,以形成更符合中国国情、高效实用的猪蓝耳病防控方案,为中国养猪业共谋福祉。

“根据2016年猪群疫病流行概括统计,腹泻目前依然是猪场的头号疾病,占到35.5%,蓝耳病排名第二,占比为24.7%,”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蔡雪辉在介绍蓝耳病的历史和现状时说到。2006年,高致病性蓝耳病首次在中国暴发流行,到现在已经超过10年,从当时的“高热多发期”进入“表现多样期”,总体表现为仔猪感染后导致出现严重的胸腺萎缩,并且诱发严重的炎性反应,导致猪只急性死亡。

蔡雪辉还指出,由于近年来蓝耳病毒变异的多样性日趋明显, 尤其是NADC30有成为主流毒株的可能,目前已从15个省市分离到NADC30样毒株。对于NADC30样毒株流行的猪场,他认为现有疫苗能够提供交叉保护。对于有蓝耳病临床表现的猪场应进行病原监测,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郑世军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PRRSV引起免疫抑制的机理》,他首先介绍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病原,其属于动脉炎病毒科成员,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病毒粒子大小为50-65纳米,能引起细胞凋亡与免疫抑制。

他通过检测实验论证了PRRSV感染和抗体产生的关系:感染PRRSV后7-9天,可用ELISA检测到抗体,但这些抗体对病毒没有中和能力,病毒中和抗体要在感染后一个月以后才出现,而能否阻止病毒感染取决于抗体的中和能力。因此,大剂量、多次加强免疫不一定能够抵抗强毒的攻击。

“因为目前国内蓝耳病呈现多种毒株并存,免疫后产生抑制,引发继发感染、影响其它疾病免疫效果等现状,蓝耳病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赵俊龙谈到了自己的“防蓝”之道: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调节风水、温度、湿度,减少应激(应激是诱发蓝耳病的主要原因);二是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防控,但是替米考星的防控效果值得观察;三是进行免疫预防;四是要做好其他生物安全措施。

在谈“蓝”色变的今天,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卫秀余认为,众多猪场在防控上存在误区。其中,仅凭样品抗原检测结果就做出诊断,而没有找到根本的发病病原,这是最大的误区,正确的做法是要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典型的病理变化和抗原检测结果来做判断。另外,在疫苗选择上,通过基因测序,选择同源的疫苗,片面追求基因同源性,而忽视了免疫原性,建议大家在疫苗的选择上要以厂家为主、毒株为辅。

众所周知,疫苗佐剂的研究一直是疫苗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广西大学博士欧阳康通过多个实验,用佐剂与PRRS弱毒疫苗、纳米颗粒疫苗分别进行联合免疫,结果显示,佐剂都能起到显著的交叉免疫反应。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徐磊也用一系列的实验,论证了在抵抗蓝耳病变异毒株TJ-F5强毒攻击时,用弱毒疫苗与佐剂共同免疫,其保护力明显高于弱毒疫苗单独免疫。

在本次研讨会上,众多专家都肯定了疫苗免疫在蓝耳病防控中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疫苗使用中,不同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却受到争议。对此,福建省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如梅在介绍大北农疫苗“蓝定抗”设计理念时指出,“蓝定抗”通过降低种毒残留毒力,提高了疫苗安全性,减少了繁殖障碍和免疫抑制等问题。同时,通过细胞克隆技术,提高单位体积细胞和抗原含量,通过无血清培养技术,降低过敏反应,并结合专用佐剂,快速缩短免疫空白期,从而达到快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效果。

福州大北农全国技术服务总监曾亮明博士汇报了“蓝定抗”的临床应用研究。他介绍,基于猪蓝耳病感染及发病率高,危害大,疫苗种类多、免疫效果参差不齐,为了解“蓝定抗”是否真能让“蓝耳病防控变得简单”,他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蓝定抗”对JXA1株攻毒保护实验及“蓝定抗”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性调查。

攻毒保护实验显示:CH-1R株活疫苗对NVDC-JXA1株PRRSV交叉保护良好;佐剂能使免疫猪只更快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免疫“蓝定抗”后7天能抵抗强毒攻击。

临床使用安全及有效性调查显示:“蓝定抗”免疫公猪不影响种用,免疫重胎期母猪所产仔猪不携带疫苗毒,免疫仔猪疫苗毒血症持续时间短(一般在7天以内);“蓝定抗”对各种PRRSV毒株(经典、变异)感染都有良好的交叉保护力,可显著改善免疫猪群的生产效益。

△三位研讨会学术报告主持人,从左至右分别为: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邵国青、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周伦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衔柏。

△台下专家互动

△研讨会现场

△全体参会嘉宾合影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