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总体处于下降趋势,4月更是跌至低至7.33元/斤,创出全国出栏均价23个月以来的新低。相关养殖上市公司的业绩也纷纷出现下滑。这也意味着本轮“猪周期”已经步入漫长的后半段。
在以往的“猪周期”中,首先是生猪价格出现连续上涨,接着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就会上涨,随后养殖户开始纷纷补栏、扩栏,造成新一轮的猪价下跌。
2016年猪价持续走高,生猪养殖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在此情况下,不少企业纷纷开始大力扩张生猪养殖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上马的项目每年就将贡献超过2700万头的出栏生猪。
与此同时,产业链上游的饲料企业也开始也加快向养猪业的布局,典型的如饲料龙头企业大北农。年报显示,大北农2016全年共出栏生猪40万头,生猪收入为6.67亿元,同比增长137.60%。2017年,大北农继续进行“养猪大创业”,近期先是收购种猪巨头华多、后又签订100万头生猪新项目。
养猪户或养殖企业的纷纷补栏带来的是今年生猪供应量的增多。一季度,猪肉产量和生猪存出栏数量都出现了止跌回升的迹象,生猪市场产能已开始见底回升。
此外,由于2017年是全国禁养区内猪场拆迁的最后期限,全国各地开始大力度的拆迁猪场,这也导致生猪短期供应量增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拉低了生猪价格,进而导致相关公司的业绩受到影响。
界面新闻梳理了2017年一季度包含养猪业务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
其中温氏股份以427.51万头销量和84.88亿元销售收入名列上市养猪企业的生猪销售榜的第一位。然而,由于猪肉价格下滑,公司一季度商品肉猪实现收入88.48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
同样涉足养猪业的正邦科技一季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公司一季度生猪出栏量45.47万头,同比下降19.4%。其中肥猪占比70%约31.83万头;仔猪出栏占比30%约13.64万头。据了解,由于一季度仔猪价格下跌,该公司调整了出栏节奏,将仔猪育肥后延出栏,而这将导致该企业生猪存量的增加。
总体看来,2017年一季度受猪价下跌的影响,养猪公司业绩增长有所放缓,后期企业是否会开始控制补栏数量,进而导致下一轮的价格回升,还有待进一步观望。
此外,禽类价格往往与猪类价格同涨同跌,加之今年一季度,由于禽流感的影响,家禽类养殖企业的业绩情况也不太乐观。如民和股份一季度营收2.21亿元,同比下降23.59%;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下降209.55%。圣农发展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9亿元,同比增长9.82%;净利润为2411.95万元,同比下降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