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分析(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5-16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4020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占世界猪肉产量的比重由20 世纪80 年代初的20% 左右上升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占世界猪肉产量的比重由20 世纪80 年代初的20% 左右上升至目前的近50%,人均猪肉年消费量已经超过40 kg,达到欧盟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我国已经总体上解决了猪肉的供给问题,但在基本告别猪肉短缺时代的同时,生猪产业也在酝酿着深刻的结构性转变。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我国生猪产业正逐步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在此背景下,我国生猪市场波动、国内居民消费以及产业发展环境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供给结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主题。本文将从生猪产业发展的环境和背景变化出发,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1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环境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未来仍将深入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合计份额由1978 年的72.3% 上升至2016 年的91.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大幅下降,由27.7% 下降至8.6%,但目前仍然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长期在1% 左右变动,欧洲发达国家如英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近10 多年来都在0.7% 左右变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也会相应下降(图1)。

2016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5%,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2020 年城镇化率的目标是60%,有专家预测,到2030 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于生猪产业发展存在两方面的影响。有利的方面是在产业链上形成产业的支持,并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猪肉消费量;不利的方面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资源要素的竞争中相对更有利,从而挤压生猪企业的生存空间,使生猪生产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引起的供求重新相互适应过程很可能引起比较剧烈的市场波动。

经济步入新常态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总体来看,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增速相对以往高速增长的时期将有所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消费需求,也会对猪肉需求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猪肉户外消费影响较大。

由图2 可以看出, 近年来经济增速的下降对餐饮业收入增长影响明显, 餐饮业同比增速呈现阶梯式下降,而猪肉消费是餐饮消费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可以推断,猪肉户外消费增长放缓。目前的发展思路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来突破经济新常态的限制,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生猪产业中,区域布局和产业组织的结构性调整以及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逐步嵌入生猪全球价值链

近些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价值链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主要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控制。在上游环节,我国原种猪越来越依赖于国外,主要进口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和丹麦等国家。

2001—2007 年, 我国种猪进口量基本在3 000 头以下,之后大幅度增加,2008、2011、2012、2013 年的进口量都达到10 000 头以上, 2013 年进口量高达19 404 头,尽管2014—2016 年进口量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图3)。

在饲料环节,猪饲料所需要的豆粕基本上全部来源于进口大豆,主要进口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2016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8 323 万t,占国内消费来源的比重接近90%(图4);在预混料方面,帝斯曼、泰高等化工巨头在高端产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疫苗方面,美国的硕腾、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等大型跨国医药公司基本上占领了国内的高端市场。

在上游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的同时,养殖环节也直接面临着国外养殖业的直接竞争,近年来我国猪肉生产成本明显高于欧美等生猪养殖业发达国家, 猪肉进口量大幅度上升,2012 年以后,我国每年鲜冷冻猪肉进口量都达到50 万t 以上,2015 年达到78 万t,2016 年又升至162.03 万t,占国内消费的比重接近3%(图5),这进一步说明我国猪肉的生产和消费都在逐步融入世界市场。嵌入全球价值链拓展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空间,使得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变为可能,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生猪产业受制于跨国公司的风险,并增强了国内外市场的互动性,导致国内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减弱。

2 未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面对国内外经济和产业的新变化,未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缓的同时,会出现需求层次上升、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产业组织优化及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等积极因素。未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波动与国际市场的同步性增强

在我国生猪产业逐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国际猪肉市场的波动会通过猪肉和饲料原料贸易、市场信息流动等途径传导到我国市场,同时,由于2015、2016 年猪肉进口大幅度上升,我国生猪市场自身的周期性变化也会对欧美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可以预见, 未来我国生猪市场与国际市场变动的一致程度将更高。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与美国以及欧洲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的关联程度已经有所增强。

由图6 和图7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生猪价格高于欧美,但我国与美国和欧洲的生猪价格走势基本相近, 尤其是重要的价格转折点在时间上都比较接近。与国际市场的同步性增强,一方面说明我国生猪市场未来将不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会受到国际市场因素的冲击,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到,我国针对生猪价格波动采取的政策措施可能会引起国际市场的变化,进而反馈到国内市场上,从而减弱国内市场调控政策的效果。

消费量增速放缓,消费层次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肉消费总量经历了高速的增长,由1979 年的995 万t 上升至2016 年的5 456 万t,人均年消费量由1979 年的10 kg 上升至2016 年的近40 kg。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居民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猪肉消费量增速会放缓,同时消费者对安全和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大。

第一,消费量增速放缓。近年来,猪肉消费量增速已经开始有所下降,2001—2005 年,猪肉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85%,2005—2010 年降至2.30%,2010—2016 年又进一步下降至1.20%,在消费总量增长放缓的同时,人均消费量也逐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990 年,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已经超过美国水平(20 kg 以上),2008 年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为35 kg,在2013、2014 年已经超过40 kg, 基本达到了欧盟近42 kg 的平均消费水平(图8), 如果以欧盟的消费水平为参照,我国人均猪肉消费增长的空间有限。总体来看,未来由于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居民收入的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上升,我国猪肉消费总量仍然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难以重现以往快速增长的局面,预计2030 年人均猪肉年消费量接近44 kg,全国消费总量达到6 100 万t 左右。

第二,消费层次上升。在消费总量增速放缓的同时,由于居民收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中高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需求会出现分层,即更多的居民不再仅仅购买同质的猪肉来满足动物蛋白和脂肪的基本需求,而是会增大对于高品质猪肉以及各种特色猪肉的需求。尤为突出的是消费者对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要求会更高,根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2013 年和2014 年针对广州居民的调查数据,2013 年,有14.9% 的消费者对于安全猪肉给出5 元以上的溢价水平,到2014 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0.2%(图9),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强度会增加。

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

自1990 年代以来,我国生猪生产成本在持续上升,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的平均成本由1991 年的3.13 元/kg 上升至2015 年的14.16 元/kg,逐步超过美国、丹麦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生猪生产成本仍然会继续上升,并进一步拉开与欧美国家的差距,未来导致生猪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供给偏紧,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 劳动力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中获得的工资将会不断上升,第一产业将面临用工短缺的局面。2012 年中国农村人口为6.95 亿人,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 到2022 年中国农村人口将净减少1 亿人,农业劳动力将进一步减少,这会导致农业领域的工资上升, 最终推动我国生猪产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粮食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大,在国内粮食生产效率不能迅速提升的情况下,粮食的进口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因此饲料原料的价格会进一步上升。此外,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总体趋紧,粮食生产成本仍然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也会促使饲料成本上升。由表1 可知, 我国粮食价格全面高于欧美国家,这种局面预计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第三,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成为重要的污染来源。养猪业是畜禽养殖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污染物排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治理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2014 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如新的《环保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打好农业面污染防治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都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做出了规定,这会显著提高养殖业的进入门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猪养殖成本。

第四,近年来,在经历了牛奶的“三聚氰胺” 以及猪肉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后,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未来社会各界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企业质量安全的投入成本也会上升。

第五,2006 年以来,我国生猪疫情比较严重, 尤其是在2006 年和2011 年先后爆发了猪蓝耳病和仔猪腹泻,引起了大量猪只死亡,养殖户受到严重损失。2012 年以后,我国生猪疫情总体比较平稳,但未来形势仍不乐观。严峻的生猪疫情形势会加大生猪养殖户和企业的预防和治疗费用,从而增加成本。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