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李金祥: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应该这样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7-05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2331
核心提示:加快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对于化解农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对于化解农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河北省安平县裕丰京安集团积极探索实践,立足生猪养殖基础,强化资源化核心地位,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多产业链相互融合的有机体即“链融体”模式,解决了整县域农业废弃物污染的问题;该模式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也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今后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支撑水平;鼓励各地探索实践,凝练新型机制模式;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保护体系。

一、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必要性紧迫

大力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确保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化解资源环境压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巨大、任务紧迫。

(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系到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到农村能源革命,关系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到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全面阐述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处理与利用方向、任务目标等重要内容。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签发《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做好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工作,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种养结构,发达国家畜牧业GDP一般占农业GDP比重在50%以上,其中美国为48%,英国为60%,澳大利亚为80%,而我国2015年仅为27.8%;迫切需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而目前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小康的短板;迫切需要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农业清洁生产步伐,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我国化肥施用量比发达国家高20%,农药使用量高15%。做好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工作,可以有效促进种养结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态、安全、健康发展。

(三)化解农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粪污38亿吨,折合氮1423万吨、磷246万吨,而目前综合利用率不足60%,导致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据行业统计,2014年规模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049万吨、58万吨,占当年全国总排放量的45%、25%,占农业源排污总量的95%、76%。畜禽养殖废弃物具有强烈的两面性,即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污”,如果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不妥,畜禽废弃物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另一方面是“宝”,如果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得当,畜禽废弃物就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做好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工作,既可以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清洁生产;也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促进有机肥对化肥的有效替代,真正做到“变污为净”、“变废为宝”和绿色生产。

(四)确保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2016年我国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为8540万吨、3095万吨和3602万吨,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畜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仍然处在紧平衡状态,而且十分脆弱。例如,目前生猪生产效益较好但产能下降,主要原因是各地面对养殖污染压力,划定生猪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甚至个别地方简单采取一关了之、一禁了之、一拆了之方式。畜产品2017年第1季度市场抽检合格率为99.4%,但是动物疫病、兽药残留以及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仍然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巨大隐患。做好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种养结合、减轻养殖环保压力,实现物质与能量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从而保障畜产品数量安全;能够有效控制或消灭畜禽废弃物中的病毒、细菌、微生物,净化传染源,从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河北安平“链融体”模式的做法成效

河北省安平县裕丰京安集团立足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了种植、饲料、养殖、屠宰、能源环保五大产业相互融合的有机体即“链融体”模式;“链融体”内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取得了“三增三减”(增加沼气、电力、有机肥供应,减少养殖、农林、化学污染排放)的良好成效,打造了整个县域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的典型案例。

(一)做法

裕丰京安集团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资产16亿元,年产值30亿元,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该集团从生猪养殖做起,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链融体”模式。

1. 立足养殖基础,延长产业链条

裕丰京安集团1994年创立于河北省安平县,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发展成为以养殖为主,多业融合的集团企业。立足生猪养殖基础,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形成全省最大的瘦肉猪品种选育和扩繁基地。养殖板块涵盖1个种公猪站、8个母猪繁育场、1个年猪养殖场、8个商品猪育肥场,年可生产种猪8万头、出栏商品猪26万头。二是向上游延伸,形成饲料板块和种植板块。饲料板块年产生猪饲料35万吨,公司配备1个可一次性满足10万亩粮食储备的5万吨仓储库。种植板块已托管土地1.5万亩,拥有农机128台,配套设备270套。三是向下游延伸,形成屠宰板块和能源板块。屠宰板块年屠宰能力100万头。能源环保板块涵盖1个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20万头生猪粪污的2兆瓦沼气发电厂、1个年发电能力4.8亿度的在建热电联产项目、1个年产22万吨有机肥厂。

2. 促进产业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通过推动由单一养殖向种养结合转变、由种养结合向第六产业转变,延长了生猪养殖产业链,构建了生猪产品供应链,形成了生猪产业价值链,使生猪养殖者、作物种植者、饲料与肉类加工者、能源生产者成为一个利益整体,有效解决了畜牧养殖所引起的正的和负的外部效应问题,推动有关市场主体共享全产业链条各环节所带来的平均利润。一是推动种养结合。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8020”模式,以100亩为1个生产单元,20亩用于生猪养殖场建设,80亩用于特色种植,猪粪发酵还田,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二是推动机制创新。成立养殖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每头猪增收70元,每亩地节约80元,带动6500余人就业,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1.1亿元。三是推动产业融合。依托养猪产业,前拓后延而形成的种植、饲料、养殖、屠宰、能源环保等五大产业,具有天然的融合性,既相互独立、自我发展,又不断交叉、相互渗透,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有机体即“链融体”。

3. 突出资源化核心,实现循环发展

通过推动由养殖污染向整县制解决农业废弃物治理转变,实现了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产值5.47亿元、利税0.82亿元。其中:一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沼气发电厂采用低浓度有机废水高效厌氧发酵技术,同时对生物天然气提纯,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家利用畜禽粪污并网发电的沼气发电企业。企业对全县养殖粪污进行协议收购,粪污浓度大于8%的,每吨50—80元;浓度3%-8%的,免费使用;浓度小于3%的,收取养殖方每吨20元的治污费。二是农林废弃物能源化。生物质热电厂采用热电联产技术,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建立50家秸秆供应合作社和50家收购点。带动5000户农民参与,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新增产值1.2亿元。三是污水处理、中水利用。污水处理厂采用微生物回流技术,利用PPP模式,日处理污水5万吨,养殖场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A类处理标准。

(二)成效

近年来,裕丰京安集团始终坚持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导向,推进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在启动能源项目以前,公司正常运营年需1500万度电、1300吨煤、30吨油;项目建成以后,年产沼气、电、生物天然气是公司自身能源需求量的32.42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取得了“三增三减”的巨大成就。

1. 增加沼气供应,减少养殖污染排放

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沼气项目,年消纳粪污85万吨,涉及802养殖场户、81.3万头生猪,实现了安平县域内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年产沼气1800余万方,可就近解决3万户10万人的生活用能,占安平县农村人口的50%。年减排COD11万吨、氨氮0.6万吨。可替代标准煤1.3万吨。

2. 增加电力供应,减少农林污染排放

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后,年消化秸秆42.7万吨,秸秆收购半径50公里,不仅吸纳了安平县全部秸秆42万亩,而且收购周边深州、安国、深泽等7县10万亩农作物秸秆,实现了县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年发电4.8亿度,供热能力110万GJ,满足3万户居民用电,占全县城镇人口的87.5%;满足2.5万户居民冬季采暖,占城镇人口的73%。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万吨,相当于新增35万公顷森林或减少26万辆汽车尾气排放。可替代标准煤19.8万吨;与沼气发电项目合计,可替代标准煤占全县用煤总量的55%。

3. 增加有机肥供应,减少化学污染排放

以沼渣沼液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加工项目,生产了6大系列、23个品种的有机肥,年产固态有机肥2万吨、液态有机肥20万吨,替代了全县7.5万吨化肥使用量,满足30万亩农作物的有机肥需求,占全县土地的63%。年减排COD量5219.5吨、氨氮534.85吨。

(三)经验与思考

1. 政府引导、财政扶持是当前推动粪污处理利用的充要条件

从经济学观点来看,治理畜禽粪污及农林废弃物污染,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政府必须进行投入。裕丰京安集团的成功经验显示,政府扶持是实现畜禽及农林废弃物处理利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调研数据来看,沼气发电与热电联产每度电的成本为0.75元,而居民用电每度电收费0.35元,现政府补贴每度电0.60元,由此每生产一度电可以盈利0.20元。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发电项目将难以为继,作为“经济人”的企业是不会做赔本生意的,“链融体”模式也将不复存在。

2. 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是当前推动粪污处理利用的内在要求

如果畜禽粪污治理不妥当或不达标,养殖企业依法依规或将被整改、关停,不仅威胁到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而且威胁到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安全。“链融体”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始终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推动养殖、种植、加工、能源工程多个产业链条的有机融合,使原来相互分割的产业环节,成为了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主体,使外部问题内部化,减少科斯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在“链融体”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畜牧养殖是基础,畜禽粪污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是核心、是关键、是“牛鼻子”;只有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盘活“循环发展”这盘棋。

3. 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是当前推动粪污处理利用的关键措施

“链融体”模式的核心是“链条延伸和产业融合”,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做大做强养猪产业,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以养猪产业为基础,并将养殖产业链条向治污、减排、环保等产业延伸,形成了五大板块;而五大板块产业不断融合、相互促进。目前,我国各级各地正在大力推动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工作,一定要立足现有的大型养殖企业,把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抓住“链条延伸”突破口,不但治理企业自身产生的污染,而且着眼于治理县域及周边农业废弃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县域内畜禽粪污排放、农作物秸秆产量、产业发展需求导向等因素,兴办或新建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有机肥工程等项目,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4.“链融体”是粪污处理利用的经典模式,要因地制宜加以推广应用

从全国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调研来看,“链融体”模式是当前我国行之有效的经典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但是,任何经济模式都有其产生、发展、完善的历史条件,“链融体”也不例外,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一方面,“链融体”在一定时空条件、经济条件下,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另一方面,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借鉴“链融体”模式基本内核,既可以全链条、多链条进行融合,也可以链条中的某些环节进行融合,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探索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

三、加快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畜禽废弃物的“污”与“废”,危害性巨大且资源潜力巨大,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宝库”,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意义重大而深远,各级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水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上来,把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作为大食物安全、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狠抓落实。现代意义上的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我国才刚刚起步,属于新生事物,必须坚持“政府支持”原则,落实在财政扶持措施上。通过明晰财政投入领域,如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市场运行等主体或畜禽标准化生产、粪污处理设施标准化改造、种养一体化实施等具体任务,引导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方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如贷款贴息、增加补贴、减免税收、实施奖励、参股投入、地方配套等方式,发挥财政资本的乘数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探索PPP等机制模式,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支撑水平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一是做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继续深入研究沼气、生物天然气的发酵原理与工艺,探索发现、积极培育新型沼气发酵微生物,获取新的适宜的技术模式,提高畜禽粪污以及农林废弃物的产气效率。二是做好集成研究和推广应用研究。依靠基础研究成果,围绕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研究、集成创新研究,研究集成一批控源减排、清洁生产、高效堆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凝练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率。三是做好粪污防治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资源环境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开展环境学、资源学、经济学等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确保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的可行性。

(三)鼓励各地探索实践,凝练新型机制模式

长期以来,围绕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各级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许多比较成熟的机制模式,如河北安平“链融体”模式、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模式、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模式、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粪便垫料回用模式、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污水达标排放模式,以及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平原农牧林复合等生态农业模式。当前我们要对上述技术模式认真总结、凝练提升,形成完善的可复制、可推广技术体系;鼓励各地从自身的经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机制、新模式;激发各市场主体要大胆地试、大胆地创,分类推行自然发酵、垫料发酵床、有机肥生产、沼气工程、种养结合等技术模式,大力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应用中解决问题,在推广中完善提高。

(四)推动制度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保护体系

建立健全粪污处理及资源化的政策保护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依托现行的法律法规,统筹考虑制修订其上位法、下位法,完善部门规章和制度,健全治污排污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探索金融支持体系。金融部门尤其是国家政策性金融部门,要针对大中型沼气项目、热电联产项目、有机肥项目等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必要的贷款扶持。三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有其天然的上下游产业,要千方百计地推行产业联合,形成市场主体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构建部门联动机制。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工作,涉及环境保护、农牧、科学技术、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主管部门,需要通力配合、加强合作、即时沟通,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形成推动工作合力。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畜禽 粪污 处理 利用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