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似乎难逃猪周期的魔咒。
在最近公布的2017半年业绩预报中,公司坦言遭遇行业周期,盈利下降近8成,预计只有不到20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72.27亿元。
从1983年进入养殖业开始,遭遇行业周期,温氏股份(300498.SZ)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似乎是中国任何一家农业企业都难以避免的魔咒,只能力所能及地分化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不过,对于中国养猪养鸡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来说,这几年中,逐渐摸索出“公司+农户”的轻资产运行方式,一边迅速扩张,一边捆绑农户,转嫁风险。
但是,风险转嫁和随之而来的环保难题,以及行业周期,早已成为温氏股份的三大“命门”。
对于执掌公司23年的温鹏程来说,4个月前突然退居二线,实则给予新董事长、其弟温志芬更大的压力。毕竟,这家商业公司要赚钱,也要做千亿市值上市公司。
命门一:绕不过的猪周期
猪周期的实质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供应大于需求导致行业下行。即便是国内养猪龙头温氏股份,依然不可避免。
尽管2016年温氏股份创造了巅峰的117.90亿元净利,但实际上从2016年中开始,猪肉价格达到峰值后进入“下行通道”。
“凛冬”从去年冬天就开始了。2016年四季度,温氏股份净利跌至9.56亿元,同比下滑26.12%,环比下滑73.50%。
在今年,猪价下行对温氏股份业绩的影响逐渐显现。2017年一季度,温氏股份实现净利14.73亿元,较2016年一季度下降52.36%。到了年中之时,公司业绩预告实现净利16亿元至19亿元区间,相比去年同期的72.27亿元,下降近8成。
为什么亏这么多?股吧里的小散都在问。这份黯淡无光的业绩单,温氏股份当然要归咎于猪周期和H7N9事件的影响。
按照温氏股份的解释,鉴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其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9.90%,其中下降最厉害的是商品鸡,同比下降30.19%,导致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按照市场人士测算,温氏股份的鸡业务亏损20亿元左右。这已经不是温氏鸡的第一次“滑铁卢”了,在2012年至2013年4月疫情期间,鸡业务损失10亿元。
这样一来,今年温氏股份要延续去年百亿净利的辉煌,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温氏股份躺着赚钱的好日子没有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民间老话:“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
命门二:被转嫁的风险
温氏股份多年前创新式地开展“公司+农户”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时任公司副董事长的温志芬曾十分认可,他认为,如果生猪养殖全靠公司来运作,资产负债率会比较高,资产运作效率会比较低。
随着公司在全国各地推行这种模式,公司委托养殖规模也逐年攀升。
斑马消费梳理数据发现,从2014年至2016年,公司商品肉猪委托养殖费用从19.85亿元攀升至2016年44.60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从2014年的12.55%升至2016年的20.29%。
在商品肉鸡方面,委托养殖费用从2014年的17.43亿元升至2016年29.24亿元,占营收成本的比例从12.73%升至2016年的18.61%。
伴随着公司委托养殖模式的推行,公司的营收规模迅速壮大,从2014年的387.23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593.55亿元,净利润也从2014年的26.89亿元飙升至2016年的117.90亿元。
这种模式具有高成长性和强复制性,温氏股份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公司将养殖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合作养殖的农户。
合作养殖户主要投资土地及养殖场地,承担养殖风险,温氏股份则承担市场价格风险等。
一般养殖场地的建设成本约为600-700元/头,先期投入差不多在50万元左右,按照每头代养费约220元(2015年数据)来算,要几年才能收回投资。
根据温氏股份曾经公布的数据计算,合作养猪户的年平均收益超过10万元,但一旦遭遇养殖损失和行业周期,不仅投资回收周期会拉长,还将面临不亚于温氏股份的风险。
命门三:头疼的环保难题
温氏股份采用轻资产模式迅速扩张,省去建猪厂、管理等诸多成本,但引发的环境问题一直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
按照温氏股份此前公布的信息,合作养猪户环保投入比例约为15%,相当于合作养殖户投资50万元,必须投入7.5万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
这其实是温氏股份的死穴,目前尚无法对合作养殖户实行24小时监管,也没法硬性要求对环保的投入。
一位中部同业公司的人士向斑马消费估计,如果是千头养猪场,环保设施日常维护费用至少在20-30万元/年。
从养殖收益最大化来看,即便建成环保设施投入,能否实现日常维护,可能还得取决于合作养殖户心里的小算盘能不能打好。
温氏股份虽然制度制定的好,但在合作养殖户的执行上,还是缺乏效率,毕竟尚未实现实时监控养殖户的用药等问题,解决环保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这样的环保问题,有媒体曾经报道,但养猪养鸡带来的长期污染问题逐年积压,实际上养猪场早已成为当地不能承受之重。
2015年,有媒体报道称,中部某省环保部门曾经做过测算,一头猪日用水量达到0.05吨,排出废水0.04吨,碳排放量相当于19个成年人水平,如果是万头养猪场排出的猪粪等,已经大大超出自然环境承受极限,猪场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已经成为当地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