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洋专家:中国人养猪为什么低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8-18  💛3182
核心提示: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养殖量约占世界养殖总量的一半,同时,我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产量60%。基于这一数据

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养殖量约占世界养殖总量的一半,同时,我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产量60%。基于这一数据,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100万吨左右的猪肉。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整体趋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口猪肉来源与数量持续增多,冲击着国内猪市。同时,受环保、饲料、土地和水资源等主要因素影响,未来生猪生产成本将震荡上涨,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我国生猪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企业以后该怎么养猪,又如何平衡养殖效益与社会责任呢?在近日召开的2016(首届)国际猪业发展论坛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与养殖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这些话题。

中外养猪业差距有多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我国养猪业的效率较低。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的生产方式、养猪效益等较为落后。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平均为15.8头,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25头以上,丹麦则超过30头。

对于上述数据,卡美农业咨询资深咨询师MichaelEllermann并不认同,他说,2015年,丹麦养猪业的PSY平均为35.6头,前5名的猪场能达到37头,最好的猪场PSY已经达到了40头。

PSY能代表什么?王立贤回答,PSY越高,出栏同等数量的猪所需的存栏母猪就越少,人力、水、饲料等成本就越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小。丹麦的PSY高了我国不止一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想而知。最近几年,我国的PSY平均每年能提高0.8头~1头,“可不要小看这个数据,每年能让我们少养几百万头母猪。”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养猪业的主要形式是散养,现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离现代化还有一段距离。“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进入现代化,但整体来讲还是不足,养猪效益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不要让猪去适应环境

那如何提高我国的生猪养殖效率呢?王立贤分析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遗传(品种)、环境、营养和管理。“我国市场上常见的三元猪大多从国外引种,遗传素质上的差距大约为2年~3年,因此,品种上差距并不大。在饲料和营养方面,我国的养猪业也相对成熟。很明显,要提高养殖效率,就要从环境和管理两方面入手。”

20年前,我国一头母猪的PSY仅为8头~9头,与现在的水平相比差距巨大。现在的生猪代谢旺盛,对环境的要求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但在认识和理念方面,很多人抱着旧观念,认为养猪无需太认真,养大了能卖掉赚钱就行,因此也不用给猪太多“关怀”。因此,很多猪场的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猪的生长要求,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这种情况下,猪就会想办法去适应环境,而一旦猪都开始想办法了,养殖场(户)就会付出相应代价,有时候这种代价甚至是猪的死亡。”王立贤举例,我国很多猪场碰到过这种情况,温湿度骤变的时候,猪场的生产水平马上会受到影响,短期内难以恢复,这就是让猪去适应环境的代价。

改善生猪生活的环境,还要关注动物福利。近些年,动物福利这一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社会大众对动物福利的理解也不再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给动物与人类健康保持同等待遇,便是给它们福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潜力。”王立贤说,从业者要明白,“没有猪的健康,就没有健康的养猪产业,更谈不上安全优质的猪肉产品。”

猪场管理要人才和细节并重

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限制因素。在王立贤看来,当前,我国真正懂养猪的人并不多,真正懂猪场管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MichaelEllermann已经在我国待了10多年,深入调研过我国很多大大小小的猪场。谈到对我国猪场和养猪业的整体看法,他说:“在中国的猪场,我经常听见管理者或一线人员说,‘是别人让我这么做的,’他们自己并不清楚原因,对生产的很多环节很困惑。”中国的猪场有很多人在提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不统一。相比之下,在丹麦,一定区域内的生猪养殖生产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养殖者不会无所适从。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需要有分辨能力,有能力去解惑,清楚知道猪该怎么养,他人提的建议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猪场。丹麦的每一个猪场都有一个董事会,由四人构成,包括猪场老板、外部咨询师、猪场经理和财务顾问。董事会的每个成员都可提建议,但权限也仅限于提建议,做决定的人只能是猪场老板。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技术部总经理王益兵对此表示,优秀的技术、设备、产品要发挥作用,还得靠一线养殖人才。这需要他们具备四大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地执行,其中落地执行能力最为重要。

除了人才问题,管理方面还需要注意细节。MichaelEllermann分享了丹麦某猪场对产房进行改善的实际操作案例。

这个猪场的仔猪腹泻率高,员工需要花很长时间在产房巡栏。为改善这一状况,他们就很多细节进行了检查,比如疫苗的存储、注射手法和注射路径;病死仔猪的剖检;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等。同时,他们还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逐一排查,比如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更换猪舍的消毒剂等,最终找到了原因。“要不断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猪场每个管理行为的改变都会给生产带来影响,经过这一系列的检查和改善,这个猪场的生产成绩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