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隆尧县西庄头村李立岗的养猪场看到,一批生猪正在装车,准备销往北京。他告诉记者,最近出售的500多头生猪,纯利润近20万元。
“原来除了打工,就是种地,一年到头攒不了几个钱。”李立岗感慨,后来村子组织养猪,他加入其中,发展到现在存栏3000多头,家境也有了巨大改观,不但新建了楼房,还买了辆汽车。
西庄头村是个只有280多人的小村庄,是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专业村。村党支部书记韩卫国是全村第一个搞生猪养殖的专业户,他的养殖企业年生猪出栏量近万头。
2010年初,韩卫国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一起发展养殖业,为群众提供技术、种苗、饲料,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村民韩兵兵靠韩卫国免费提供的10头种猪起步,所办的养猪场现出栏生猪500头,年利润达50万元。
如今,西庄头村的饲料厂、养殖场已经达到了9家,有6个专业养殖企业,生猪存栏量达8000余头,年出栏量达到2万多头。
韩卫国说,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他们大力改造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技术,实现了喂料、清粪、通风、饮水等工序全部自动化管理,生猪品质有了明显提高,打入了首都市场。去年一年就有万余头生猪卖给了北京市肉联企业。今年上半年,全村总出栏生猪达1万头,其中一半以上销售到北京市。上半年生猪利润500多万元,人均收入近2万元。
西庄头虽是养猪专业村,但在村里行走,闻不到刺激的味道。这里绿树成荫、花草成行、街道清洁、公园精巧……村庄面貌整洁漂亮。
“前些年,大家搞养殖,粪便乱堆乱放,虽然赚了钱,可村子却成了‘粪圈’。”村民韩素平说。
既要富,又要美。西庄头投资100多万建起了大型沼气设施,年处理粪便5000吨,解决了养殖粪便随意堆放的问题。建了30个蔬菜大棚,面积100多亩,摸索出“一年三茬,隔年四茬”的种植模式。现在,村民用沼液反补土地,用沼气做饭、取暖、照明,发展起了循环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