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今的中国养猪业正在经历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变革。首先是在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从量到质的转变,其次是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再次是生猪产业自身的优胜劣汰,这三者共同作用之下,大量的散户不断退出市场,规模猪场逐步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依附于猪场而生存的经销商、企业都明显感觉到,业务越来越不好做了。
之前是,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经销商推荐什么产品,猪场就用什么产品。而现在完全是倒逼,猪场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作为大企业,你不生产?Ok。自然有其他很多的企业愿意生产来取代你。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信息传播越来越快,不对称性逐步被解决。养猪人对饲料、兽药、疫苗越来越了解,不仅仅是如何使用,也更关心起成分、生产工艺,甚至成本,经销商的中间利润。这个时候,再想通过价格不透明来获取利润,难如登天。
另一方面,随着小散逐步退出,留下来的都是有能力的养猪人。在技术上过硬,在资金上相对充足。这些猪场算账很明白,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全款购买饲料、兽药。特别是行业外的京东、阿里、联想等企业开始涉及畜牧业金融贷款,经销商在赊欠上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削弱。
特别是如今,不论是饲料企业还是兽药、疫苗企业,都在大力发展直销。在企业与猪场直接对接之后,经销商的空间,又在哪里?
是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经销商感觉恐慌的原因。很多年之前,行业里就有经销商要转型为服务商的说法。既然是服务商,经销商应该提供哪些服务呢?
除了送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兽医的服务。
目前猪易传媒主导的“2017年中国养猪人信得过见证”大型系列活动正在安徽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每天要见到不同规模的猪尝经销商、业务人员、技术老师等等,在经过养猪业一线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实际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
以业务员为例,在宿州大店镇,之前大北农业务员就有3-4个,但是目前,一个县城能有3-4个就不错。不仅仅大北农,双胞胎、正大集团都是这样。
经销商也是如此,不能提供兽医服务的话,已经越来越被养殖户抛弃。那么,经销商要如何自救?
在走访中,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经销商正在把业务公司化。按照公司运作的方式,招聘专业的兽医,组成团队,为猪场提供专业的兽医服务。而卖药、饲料,这些已经被放在服务之后。这些兽医不再是坐等养猪人上门,而是同业务一样,主动下猪场去提供服务。公司化运作,价格也就更加透明。就好像是宿州的吴经理说,如今给猪场卖产品,价格已经很低了,但是猪场还是觉得你赚了很多钱。如果按照公司化运作,猪场对我们也更加信任,业务也更好开展。比如河南、安徽,不少有兽医背景的经销商都在这么做。
除此之外,公司化运作的经销商也在进行猪场群体的筛眩比如如今养猪业的环境已经改变,需要思想意识比较高的猪场,重视管理、防疫、环保,只有这样的猪场才能活下来,也才能活得更好。而这些猪场,也是经销商服务的主要对象。
也有一部分经销商与企业捆绑在一起,从经销商的身份转为企业的一个服务商,比如大北农、正大都在这么做。但是目前,还没有见到特别成功的案例。很多时候,经销商对猪场说是已经业务员化了,是企业直销,但实际上,还是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目前来看,纸是包不住火的,价格一定是越来越透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是难以持续的。
在一次猪场走访中,静书问到一个98年的小伙子(养猪十来年)经销商最猪场有什么作用?小伙子随口回答,有什么作用,除了赊欠,还能干什么?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如今的中国养猪业正在发生巨变,猪场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经销商、企业也要跟着改变。养猪人越来越年轻化,信息越来越发达,养猪人技术越来越高,作为经销商,只能是通过服务猪场来获取价值。特别是,经销商的技术要比猪场更高一筹。
但,技术与经验,必须是从长时间猪场实践中摸索而来。对于不怎么下猪场的经销商来说,技术又应该从哪里来?对于想要生存下来的经销商来说,这是一场生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