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人工智能将改变养猪方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7-09-27  来源:🔗互联网  💛2701
核心提示:时至2017年,已经少有人怀疑,人工智能将成为自动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石,就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那

时至2017年,已经少有人怀疑,人工智能将成为自动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石,就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那块黑色石碑一样,代表着难以想象的、更高的智慧。

和互联网+一样,AI+大有成为时代命题的趋势。一心要把百度变成人工智能公司的李彦宏说:“互联网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中国第一家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投资机构——初创投资的董事长王映初则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将与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直接挂钩。

今天夏天,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场景×应用

市场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但国家理想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在产业中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满足实际商业需求。换言之,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而在今年最新锐的人工智能企业——翔创科技的创始人邓昌顺看来,这是一个终将被解决的难题,“相比另一个人工智能大国美国,中国人更擅长把AI技术应用到场景中,获得商业回报,反过来吸引资金和人力投入基础性研究,赶上美国。”

他所创立的翔创科技,正是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典型例子。作为全球首家通过人工智能网络,对牲畜身份进行识别的企业,翔创正在建设一个以动物身份识别系统为点,链接养殖大户、保险公司、监管层和消费者的SAAS平台,提供动物保险理赔依据、食品溯源、食品安全和养殖健康管理等服务。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邓昌顺,曾先后在中美两国的五百强企业任职,从事过通信、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

这是一次没有先例的尝试。此前,大公司和设备制造商们在农业领域的AI应用程度非常有限,除了号称“智能养猪”的网易,就只有一些初创公司在利用图像识别,对病虫害进行预测。

翔创科技涉入的是更细分的养殖业。问题在于,牲畜养殖和人工智能之间,应该如何建立联系?

按邓昌顺的说法,二者早已具备关联的基础,翔创做的是“顺水推舟”。

他解释说,中国的牲畜养殖行业,一直处在规模化养殖替代小养殖户的趋势中,为此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以生猪养殖为例,该行业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利用耳标和RFID技术,进行牲畜识别:将耳标钉在猪耳上,或将带芯片的RFID标签植入生猪体内,从而在养殖、收购、屠宰和销售中,建立食品追溯机制。

耳标和RFID芯片一度被寄予厚望,但二者的成本和稳定性问题(芯片容易在牲畜体内的脂肪层流动),最终令这种期望落空。另外,二者是一种纯粹的标识硬件,仅限于证明牲畜身份,在产业上没有其它延伸可能。

团队×趋势

2016年,长期关注人工智能的邓昌顺,眼见一批做人脸识别的创业公司先后拿到融资,同时在自己金融保险界的朋友圈中,屡屡听闻养殖业的“骗保”现象。

两相结合,一番取舍,邓昌顺开始拉上朋友东奔西跑、实地研究,并最终认定:应用人工智能切入牲畜识别,大有可为。

而这些朋友——从事AI研发多年的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的资深专家、医学领域的技术骨干——最终被他全数拉入伙,成为翔创科技的核创人员。

这是一个拥有多年交情、彼此信任、可以一起去深夜食堂的团队。2016年秋天组建时,他们共同面对着一个空白领域。

“和人脸识别不同,牲畜识别的干扰因素很多,比如生猪,身上通常比较脏,由于近亲繁殖,牲畜的相似度也比人脸高得多,识别非常困难。我们没有可借鉴的东西,全靠团队努力,才顺利解决信息采集、模型建设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问题。等专利申请公开后,我们会公布这些技术。”邓昌顺说。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