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6年全国肉鸡出栏总量82.1亿只,肉鸡产量1244万吨,如果该技术能普遍应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说这句话的是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罗绪刚,而他所说的这项技术就是近日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鹤壁召开示范观摩会上,现场培训和观摩的集约化肉鸡生产节制用药技术。
据悉,白羽肉鸡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我国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逐步完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畜牧产业中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在我国禽类产品的消费中,白羽肉鸡占禽类产品总销量的60%以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是目前集约化肉鸡生产中因养殖密度大、环境控制差和养殖观念落后等因素导致养殖过程中疾病较多,治疗和促生长性抗生素使用较多,从而造成肉鸡机体免疫力下降、死淘率上升、养殖效益下降、肉鸡产品质量下降、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等问题。
结合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河南为此提出的“四优四化”工程,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与畜产科学研究团队,在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支持下经多年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上,通过整合肉鸡饲料药物减量化技术和集约化肉鸡鸡舍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形成了“集约化肉鸡生产节制用药技术”。
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动物营养与畜产科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绍钰介绍,该技术主要是在肉鸡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地衣芽孢杆菌、植物提取物姜黄素等绿色添加剂达到改善肉鸡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饲料消化率等作用,同时通过优化温湿度、通风、有害气体浓度、饲养密度等鸡舍环境因子参数,减少肉鸡养殖过程中因环境应激带来的免疫力下降、继发性疾病多发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整体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并减少了抗生素在肉鸡养殖过程中的使用,确保生产出安全优质的肉鸡产品。
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项目负责人孙全友介绍了该技术在鹤壁市大型肉鸡养殖一条龙企业——鹤壁大用牧业有限公司示范推广的效果。
孙全友说,通过使用该技术,大用牧业公司出栏的肉仔鸡日增重提高5.31%,饲料转化率改善8.93%,死亡率降低11%;肉鸡肠道健康得到改善、机体免疫力得到增强,减少了30%的生产过程中的药物使用费用。
目前,该项目示范出栏肉鸡3000万只,经济效益增加1000万元,经济效益增长率达10%。同时在肉鸡生产过程中减少了药物的使用,满足了人们对优质安全鸡肉产品的需求,社会效益显著。
“科研成果的价值就是要能够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生产力,项目在大用公司示范取得的效果我们非常满意。”鹤壁大用牧业公司副总裁赵秀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