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牛儿嘹亮的叫声打破了山谷的幽静。在万源市三牲养殖合作社饲养栏里,300余头肉牛正欢快地成长,它们有的悠闲地吃着饲料,有的懒洋洋地用尾巴拍打着身上的苍蝇……
创建于2013年的三牲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万源市罗文镇苟家寨村8组,由该村党支部书记杨书先联合创业成功人士李万轩合伙创建。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养殖场,进行肉牛养殖繁育。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合作社已建立了双排场房,规范执行了“四分离四配套”,年出栏牛1500头,收益450万元。
“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都富才算富。”如何以合作社为平台,带动全村村民共同致富成为杨书先思考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合作社有专职工人近30名,“都是本村的村民,男职工每月工资能拿到3000元,女职工每月也能挣2500元左右。”合作社的创建拉动了当地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但对杨书先而言,收益的人群还太少,必须想一个让绝大多数村民都能普遍获益的“妙招”。
经过不断摸索,杨书先等人找到了门路。“我们将能繁殖的母牛交给养殖场周边的农户饲养,并统一提供防疫、饲养、饲料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待母牛育出幼崽后,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对幼崽进行回收。”据杨书先介绍,为提高周边农户的饲养热情,减少他们的风险忧虑,合作社明确表示:一旦发生母牛因养殖不当而死亡的情况,农户按母牛市场价的40%收取赔偿费。办法刚一出台,周边农户便纷纷响应,目前,全村已有33户养牛户。
现年63岁的赵相忠和另外一户人家合伙,一下子饲养了10头母牛。“我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路,打点草、拌拌饲料、喂喂牛还可以。”据赵相忠介绍,从领回待产的母牛开始饲养,到母牛所产小牛断奶后被合作社收回,整个过程也就4个多月的时间,“一头小牛的市场价在3000元左右,十头就能卖到3万多元。”短短4个月的时间,赵相忠一家就可获利15000多元。
饲养业的发展,也极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种草的积极性。“山上山下、河两边都种植了黑麦草,全部加起来有300多亩。”据杨书先介绍,合作社一般按每斤3角收购黑麦草,依此推算,每亩地的收益可达1500元以上。“黑麦草割完一茬后,会马上再长出一茬,村民可以多次受益。此外,过去村民不要的庄稼秸秆现在卖给牛场,也变成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