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2017年度总结工作会议上,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农科院牵头的京津冀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科技联合行动已初见成效。
京津冀地区的畜禽养殖规模基本涵盖了全国高、中、低三档不同的规模化养殖水平。据测算,当前京津冀地区的畜禽存栏总量约占全国6.9%,虽然京津冀地区养殖总量不高,但由于京津冀地区耕地资源有限,由此造成的单位耕地氮、磷负荷约是全国的2.5~4.6倍。京津冀三地科研人员研究提出了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计算给出了包括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经济作物和人工牧草等不同作物土地承载的养殖量推荐值,为各地畜牧业以地定畜、制定农牧循环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此外,还根据不同的养殖规模,示范应用了三种养殖主体的技术模式,分别是:家庭农场废弃物处理利用模式、典型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粪污专业化处理利用模式等。
天津市农科院院长程奕告诉记者,天津市计划到2019年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完成治理,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到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因此,要推广经济适用的、种养结合的技术模式,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
河北省则通过就地消纳的小循环、农牧结合的中循环和县域生态农牧业的大循环构建区域生态循环绿色农牧业,目前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6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克服了几项关键技术瓶颈,如牛粪沼泥有机肥制备技术,明确了沼泥堆肥原料配方;确定了沸石、生物质炭和菌剂等外源添加剂比例。沼液滴灌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沼液滴灌技术,解决了沼液滴灌易堵塞的难题,减少了因沼液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对京津冀科技联合行动下一步的发展,科研人员将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布点示范,同时编制不同的模式、不同类型的技术规程,以及相应的技术手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环保的要求高、挑战大,因此,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的技术、模式和经验在其它地区都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