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起,我国首部《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对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污行为征收环保税。
宜昌养殖业发达,每天产生这么多的畜禽粪污又该如何处理?1月5日至8日,记者辗转多地,深入各大畜禽养殖场和有机肥生产企业,一条畜禽粪便从“污染源”到“资源”转变的全产业链渐渐明晰。
500头牛排污月缴7000元税
“目前我们正在对照《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进行纳税人识别。”1月5日,记者来到宜昌市地税局,税政管理科科长陈晓刚正在收集整理有关环境保护税的相关资料。
陈晓刚介绍,根据该《条例》,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单位和生产经营者,都要缴纳环境保护税,“达到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规模标准并且有污染物排放口的畜禽养殖场,也要缴纳环境保护税。”“但并不是所有规模养殖场都要纳税。”陈晓刚特别强调,有污染物排放口的才纳税,依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对环境没有造成污染,就不在纳税范围内,“我们也是依据环保部门交送的排污单位信息,进行纳税人识别。”“举个例子:达到规模标准,并且通过污染物排放口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水的500头牛养殖场,按照污染当量和适用税额,每个月需缴纳7000元环保税。如果纳税人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后,对环境没有造成污染,就不用征环境保护税。”陈晓刚说。
据了解,环保税是将现行排污费征收制度改为税收征管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税收调节作用和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目标。”陈晓刚解释道。
臭烘烘粪便也能成香饽饽
以前农民种庄稼,畜禽粪便是作物最好的养分来源,如今却成了城乡环境治理的重点。设定禁养区、开征环保税……政府层面铁腕治理生态环境,大批养殖场纷纷为“无法消化”的畜禽粪便污染寻找出路。
1月8日,记者来到夷陵区龙泉镇水府庙村,田头生物科技公司在这里矗立了9年,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专门生产有机肥的。一辆货车开了进来,“车里拖的都是从各个养殖场收来的牛粪猪粪。”田头公司老总黄光华告诉记者,夷陵区、当阳、枝江的养牛养猪场粪便、双汇屠宰场的下脚料,他都去收,一年要从外面回收15000吨畜禽粪便,然后在这里加工成有机肥,卖到全国各地。
“那些畜禽养殖场都跟我签了免费回收协议,由我负责回收畜禽粪便,回收双方都不出钱,运费我自己出。”在黄光华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易,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有了合法的出路,而他也有了充足的有机肥原料供给。
在田头公司偌大的车间里,货车拖来的粪便堆在储粪池,然后按比例加上谷糠、草木灰、烟梗、发酵菌等辅材,再用铲车铲起堆成一道道整齐壮观的“田垄”,“这叫条垛式发酵,粪便发酵时的温度能达到70℃。就这样发酵三四十天后,粪便就会自然腐熟。”黄光华说。
在发酵车间里,已经闻不到臭烘烘的气味,“都分解了。”黄光华带记者来到另一个拌料车间,发酵好的粪便拖到这里和安琪的酵母液搅拌在一起,最后传送到作业线上,打碎、筛分、挤压、造粒、包装一气呵成。“2017年,我用近2万吨的牛粪猪粪,造出3万吨有机肥,收入2000多万元。”黄光华对今年市场更乐观,“目前有机肥订单接了不少,全年超过6万吨没问题。”
肥水大部分流进外人田
“像田头这样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宜昌共有25家,各县市都有,数量在全省是最多的。”宜昌市耕地质量和肥料管理站站长刘云认为,有机肥企业之所以扎堆宜昌,是因为宜昌畜牧养殖业发达,还因为安琪酵母能提供大量酵母液,“酵母液以前是废水,现在是制造有机肥的最佳原料,各有机肥厂都挤破脑袋想买它。”
刘云看问题看得更深远一些,“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应用,需要打通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这样上中下游才能都受益。”
在产业链上游,有充足的粪便原料回收;在产业链中游,加强有机肥产品的质量监管,推动标准化生产;在产业链下游,鼓励种植户施用有机肥提高品质。去年,宜昌市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刘云和同事在长阳和五峰选了两处示范基地,施有机肥种高山蔬菜和茶叶,菜和茶的品质大幅提高,“周边很多种植户看到这样的试验成果,也开始用有机肥。”
虽然有政府引导带动,但宜昌造的有机肥大部分还是卖到了外地。采访黄光华时,他的手机响个不停,广西一个砂糖橘基地的老板要订700吨有机肥,喊着要预付定金。“90%的有机肥都卖到了外地,陕西、广西、海南等地种的苹果、香蕉、菠萝等经济水果,都用的有机肥。”黄光华说。
宜昌人都知道俏牛儿的牛奶好喝,殊不知它也是有机肥生产大企业。“我们有800多头奶牛,一年产8000多吨牛粪,全部自己‘消化’,变成了有机肥。”在俏牛儿肥业公司经理刘建生的带领下,记者在俏牛儿养殖场看到,一头头奶牛圈养在高大上的槽床上,“这也叫同位发酵床,下面垫有厚厚一层烟梗末、谷糠、菜粨、发酵菌等,牛儿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牛粪落在上面自然发酵腐熟,最后再加工变成有机肥。”刘建生说,现在夷陵区有48家养殖场,都用的这种发酵床模式,让畜禽粪便得到综合利用,“我们年销1.5万吨有机肥,其中9000多吨都是卖给了外省。”
渴望获得政府更多政府扶持
畜禽粪便除了做肥料利用外,能源化也是一大方向。1月7日,记者在点军区落步埫村看到,大棚边“储液池”的绿色标识格外显眼。村书记刘金华告诉记者,村里建有大型养猪场,猪粪流入沼气池,经发酵产生沼气,再铺设19公里的管道到户,供200户村民使用,余下的沼液通过管道灌输到蔬菜基地。“村里合作社的有机肥生产线,设备已经安装,预计可年产1万吨有机肥。”
“现在全市的有机肥产能大约有60万吨,如果把畜禽粪便全部利用起来的话,肯定不止这个数字。”刘云说。
黄光华则表示,全市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利用率大约只有50%,“还有很多小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下一步,黄光华准备试验膜发酵技术,以做大畜禽粪便回收。“养殖场把粪便堆在旁边,在地下埋管子吹风,让粪便提前发酵变成半成品,缩短有机肥的回收加工时间。”黄光华希望政府财政也能拿出一部分资金扶持有机肥厂家和农民使用有机肥,“江浙一带都对有机肥厂家有补助,而种植户施用有机肥的成本比化肥高,更需要鼓励和扶持。”
去年,刘建生代表俏牛儿参加有机肥竞标,结果因为价格高而主动放弃,“有机肥产品的检测标准很低,所以市场准入门槛也很低。养殖企业都希望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上,能得到更多政策倾斜和扶持。”
采访结束时,刘云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当阳、秭归、宜都已被纳入全国首批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县,每个县获得国家投入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