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13年2018年分别来美国探亲一个多月。比较5年来美国畜产品消费市场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1.鸡肉冻品完全退出市场。上次来美国时,很大的超市里面只有一个货柜是鸡肉冻品,其他全是冷鲜。这次来一个货柜也没没有了。
2.牛奶鸡蛋价格不变:众所周知美国的蛋鸡市场被有数的几个公司垄断,他们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和利润空间。鸡蛋平均1人民币一个。冷鲜肉价格上升大约1-3成(没详细比较)。
3.调理食品应有尽有:美国人烹饪技术不行,他们只会烤。加之生活节奏快,因此各种熟食应有尽有。国内国外都有。
4.高档消费前途无量:美国不反腐,是有钱人的天堂。去吃了一次西餐,每人40到,加上消费等三人花了150多刀。我点了一个头盘,就是一点烩牛肉,一份烤鸡(很嫩),一个蛋糕。没舍得点饮料。感觉不值10美元!但是服务很高档。
5.猪肉市场份额在减少:10年前在加拿大,猪肉占半壁江山,五年前美国超市能有四分之一。现在必须仔细找才能找到。不如牛肉和冷鲜肌肉多。6。猪牛山羊绵羊产品差别不大:零售价格几个不超过一倍。
反观我国畜产品市场,猪肉基本是冷鲜肉(也许有解冻的),土鸡三黄基本上是冷鲜,唯有大肉食不思进取(美国冻品与冷鲜价格相差一倍)。
调理肉:以淀粉为主的火腿肠充斥市场,几十年不思进取。鸭加工产品似乎卖的不错。
餐饮业:高档餐厅似乎只有婚宴才上鸡产品。烤鸡始终没有竞争过烤鸭。中档餐厅的宫保鸡丁似乎不错。低档餐厅的炒鸡是我的最爱,但是附加值不高。
有人说不能用外国人的胃去量中国人的肉(暗指国内肉食品消费已达到天花板)。我认为并非如此。
国外的菜与肉基本同价已成常态。而国内仍然把肉作为高消费看待(学生食堂的菜基本上看不到肉)。只有鸡蛋不在珍贵了!而国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畜产品份额要给奶制品。而我认为国人对奶制品的消费可能永远撵不上西方国家。因为她们的老祖宗就喜欢吃奶制品!
综上,如何保证生鲜畜产品的新鲜适口,增加调理食品的食品安全与风味,国内畜牧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