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农业农村部:今年国内大豆面积1.27亿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8-05-17  来源:🔗博易大师  💛2081
核心提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潘显政]: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了南繁育种基地,对我国种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使大家对我国种业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农业农村部余欣荣副部长,种子管理局张延秋局长,种植业管理司曾衍德司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下面,首先请余欣荣副部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现在正是“三夏”时节,农事正忙。很高兴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跟大家交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种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就在一个月以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期间,亲赴南繁育种基地调研。他特别指出,“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南繁科研育种工作,总书记专门嘱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发展工作的再次强调和部署。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要加快促进种业创新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种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小小的种子一直是与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

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国的目标,攻坚克难,完善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我国种业发展快速推进,在源头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四个显著”。

[余欣荣]:

第一,种业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目前,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我国已经实现了品种全部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比也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在蔬菜生产上,自主选育品种的市场份额达到87%以上。海南、甘肃、四川等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顺利推进,一批区域性良繁基地巩固发展,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97%,我国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

第二,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首先,是我们通过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探索形成了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的制度性成果,科研人员创新的劲头更足了。其次,我们瞄准种业科研体制的顽疾,组织开展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建立形成了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取得了品种创新的突破,收获了制度创新的成果,在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再有,我们大力推进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先后下放和取消了7项许可审批事项,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开通品种绿色通道,完善品种审定标准,建立品种登记和经营主体备案制度,全面完成科研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极大地释放了种业发展活力。

第三,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种子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发展的步子更快了,个头更大了,实力更强了,种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我这里有几组数据:一是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随着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前50强的市场份额占到35%以上,这比五年前提高5个百分点。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批销售额超过10亿、20亿、30亿元的骨干企业,上市企业有60多家,总市值超千亿元。二是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多。这几年由于种业政策好,国家鼓励创新,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际化高水平人才,现在前50强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7.5%左右,正在接近国外大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三是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种子企业每年申请的新品种保护数量比过去五年翻了一番,在申请总量中的比重超过50%。国审玉米品种超过一半是企业选育的,水稻品种超过2/3是来自于企业。这说明,我们的企业正在逐步成长为育种创新的主体。

第四,种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以国务院出台3个种业工作文件、全国人大修订《种子法》为主要标志,构建了我国现代种业的顶层设计,形成了种业发展的“四梁八柱”。目前,种业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和部门协调机制有效确立,创造了现代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随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劣种子”问题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据初步统计,假劣种子案件比2011年减少50%,种子侵权案件减少36%。

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形成推进现代发展的合力。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强做大做优现代种子企业。三是坚持深化改革,遵循产业规律先行先试,大力推进种业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坚持依法治种,完善以《种子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将现代种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现代种业的部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力推进种业科技革命、绿色革命、质量变革、企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实现新时代种业发展新格局,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始终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潘显政]:

谢谢余部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提问的时候,请通报一下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余部长您好,刚才您提到国家瞄准种业科研体制的顽疾,组织开展了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目前良种联合攻关有了哪些进展,创新有了哪些突破?

[余欣荣]:

谢谢你的提问,说明你很关注中国种业创新行动。大家知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产业,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2014年以来,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现代种业工作的部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先后组织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的国家良种重大科研的联合攻关。重点在种业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品种创新上进行组织突破,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优质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顺应了现代种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潮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推出一批绿色优质的专用品种,选拔优质抗病虫水稻,节水抗旱抗病的小麦、机收籽粒玉米、优质高产大豆品种144个,授权品种369个,这些品种不仅符合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是创作了一批绿色优异资源,鉴定筛选了一批绿色优异种质、育种新材料1500多份,拓宽了育种的基础,尤其是选拔出小麦抗赤霉病资源,对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意义重大。大家知道,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我们在联合攻关中有了新的进展,为今后成功选育并且推广这种品种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三是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熟化了四大作物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病害分子检测技术,种业理论突破加快推进。这些攻关成果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科研方式来组织,至少需要7到8年的时间,现在我们的品种创新效率提高了1倍。四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种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良种联合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一是坚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二是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我们把良种联合攻关摆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中谋划,将高产、稳产、优质、专用、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优质品种创新确定为攻关目标。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种业育种创新体系。三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企业在育种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加快了创新资源、人才、技术、资金、成果都向企业聚集。四是坚持全产业链一体化创新。建立了种质资源鉴定发掘、分子检测、商业化育种、新品种测试等四大攻关平台,育种创新的各环节实现了有机衔接。所以,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我们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良种攻关新模式、新机制和新经验,不少值得我们继续深化研究,借鉴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不断深化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以及把这个制度优势和我们国家种业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把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成南繁硅谷,请问应该如何理解南繁硅谷,农业农村部是如何推进南繁基地建设的?谢谢。

[余欣荣]:

谢谢。位于海南南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资源,每年到海南开展南繁工作的单位有近700家,科研人员有6000多人。但是随着近年来海南旅游岛的开发、城镇化建设等因素,与南繁基地建设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了科研用地落实难、配套设施建设难等新的问题。为了建设好国家南繁基地,彻底解决南繁工作“又难又烦”的问题,2012年,我部与海南省政府共同谋划推进南繁基地建设,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海南省政府联合编制印发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两年多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所以借此机会给大家通报一下。

一是南繁科研用地得到了保障。划定了南繁育种保护区26.9万亩,核心区5.3万亩,配套服务区745亩,全部上图入库,纳入了基本农田范围,实行用途管制、严格保护,实现了规划目标,确保了南繁科研单位有地可用。二是各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资金5.9亿元,陆续启动了农田水利、执法监管等项目建设,相继实施制种大县奖励,农民定金补贴等支持政策,及时支付土地租金,开展土地整治。今年3月,国家批复南繁生物育种专区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亿元。三是核心区建设有序推进。为保障南繁科研新增用地的需求,规划新建核心区2.5万亩,分别坐落于三亚、乐东、陵水六个大的田洋。目前已经签约土地近万亩,完成流转6800多亩。同时,三个市县也积极组织编制配套服务区的建设规划,科研人员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四是南繁管理体系全面构建,充分发挥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和南繁规划落实协调组的作用,逐步形成了涵盖部、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较为完备的南繁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南繁各项工作。农业农村部专门组建了督导组,今年以来,四次督导南繁规划落实,并将其纳入到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海南省政府印发南繁工作要点,对省直单位和南繁三市县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滞后的进行约谈问责。

今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繁基地时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随后,中央印发《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建设南繁硅谷被列为国家重大战略。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海南省、相关部委以及南繁省份,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落实南繁规划委为主线,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基地,将南繁基地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人才聚集的高地、成果转化的高地和服务全国的高地,力争早日建成南繁硅谷,向习总书记、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今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是主线,而这其中种植结构优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春播已经接近尾声了,请问余部长和各位领导,今年种植结构调整有什么亮点?谢谢。

[余欣荣]:

谢谢。今天我部种植业管理司曾衍德司长也参加了新闻发布会,请他来回答这个问题。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

谢谢。的确,今年种植结构调整仍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项重要任务。总的看,今年春播工作抓得紧、抓得实,进展很顺利。据我部农情调度,春播已近八成。应该讲,春播大局已定,结构调整的大头落地。概括起来,今年种植结构调整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种植结构继续调优。今年种植意向呈现结构调优的态势,表现在:一是水稻、玉米面积调减,库存压力减小。预计今年水稻面积4.4亿亩,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亩。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面积。二是大豆、杂粮杂豆等面积扩大,有效供给增加。预计大豆面积1.27亿亩、增加1000万亩,杂粮杂豆1.4亿亩、增加100多万亩。此外,棉花面积持平略减,糖料持平略增,油料、蔬菜、饲草面积增加。三是绿色优质产品面积扩大,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强筋弱筋小麦、优质稻谷、“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产高糖甘蔗等面积增加。

(二)生产方式持续调绿。这是绿色发展的要求,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重点是:一是持续推进投入品减量。在化肥、农药已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目标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突出抓好“两替”,就是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病虫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今年选择150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还选择150个县开展全程病虫绿色防控试点。二是持续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选择325个重点县开展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三是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在两年试点基础上,今年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规模,面积达到3000万亩,比上年增加1800万亩。特别是要在制度化上取得新的突破,为常态化实施提供支撑。

(三)产业结构持续调顺。种植结构调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一是农牧紧密结合。在推进生猪布局调整中,东北地区扩大养殖规模,实现玉米就地过腹转化。同时,通过实施“粮改饲”等项目,以养定种、以种促养。预计今年“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二是加工业快速发展。结合缓解玉米库存压力,加大对加工业扶持力度。东北等地以玉米为主的加工业快速发展,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实现玉米就地加工转化。据监测,东北四省(区)玉米加工能力已占全国的50%以上。三是新业态加快形成。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一批有区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应运而生,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春播即将结束,“三夏”即将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将坚持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目标不动摇,环环紧扣抓好农业生产,重点是抓好夏粮后期田管,力争丰产丰收。同时,抓好春播作物田间管理,及早做好夏收夏种各项准备,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播任务高质量完成。特别是指导黄淮海地区调减低产低效夏玉米,扩种夏大豆,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种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请问,种业领域是如何推进这一改革的?目前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

[余欣荣]:

感谢您对种业科研改革的关注。长期以来,我们种业科技创新一直面临着许多深层次障碍,比如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人才流动不畅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我部会同有关部委从2014年开始,启动并逐步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重点在健全激励机制、加速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流动、深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到目前为止,成效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明显”。

一是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首先,通过改革使科研人员积极性高了,在思想认识上由“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由“为写论文、评奖项”转变为“看市场需求、找合作企业”,由“卖种子”转变为“卖知识产权”,科研活动面向市场的源头创新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其次,创新成果产出快了。试点单位在短短几年时间,陆续选育出一批节水、节肥、节药的绿色新品种,特别是在优质抗病水稻、抗赤霉病小麦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其三,成果确权数量多了。初步统计,这四年来,122家试点单位确权的种业成果达到5000多件,比试点前增加了50%以上,其中植物新品种权800多件,是试点前的1.2倍,创新形势喜人。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成果转化工作得到普遍重视,转化活动空前活跃。为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建立了国家种业成果公开交易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完成各类交易200多项,交易额约3.3亿元。各省份成果转化各具特色,浙江省组织竞价拍卖,开展路演推介;三亚市举办水稻论坛,为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截至目前,试点单位成果交易已近1400件、交易额达10亿元,分别是试点前的1.6倍和1.8倍。中国农大、南京农大等试点单位积极将重大突破性成果作价入股到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化转化和开发。

三是科企人才和技术合作明显增强。改革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有序流动。科企合作更加紧密。我这里有几个例子,中国农大玉米中心与中玉金标记公司联合开发玉米SNP芯片,大幅度提高了育种效率。现在我们兼职的科研人数不断增加。据初步统计,试点单位到企业兼职的科研人员达到700多人,辞职到种子企业的有30多人,一大批科研人员成为企业的科研领军人才。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加快。华智水稻等公司从国外跨国企业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学家和企业高管,加快提升我国分子育种水平。

四年试点工作,经验弥足珍贵。一是部、省及试点单位强化组织领导,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强化部门协同、部门协作,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三是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国家、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三者关系,依法依规推动试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中央改革部署,继续深入推进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健全种业领域科研人员分配政策,推进种业人才分类评价;全面推进各省改革工作;继续打造国家种业交易平台;深入推进科企合作。通过全面推进改革工作,为现代种业发展增加新动能,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在挪威有一个“世界末日”种子库,堪称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我们想了解在中国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种子库,中国在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

谢谢您的提问。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核心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刚才,您提到挪威的“世界末日种子库”,我也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分别在北京和青海建造了自己的“诺亚方舟”,即国家作物种质库和国家种质资源青海复份库。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工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以《种子法》为核心、《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为补充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了以长期库为主体、中期库为骨干、种质圃和原生境保护点为支撑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2015年发布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向大家通报一下:目前,我们国家已建成种质资源长期库1座、复份库1座、中期库10座、种质圃43个、原生境保护点199个;长期保存物种2114个、种质资源49.5万份,位居世界第二。所以我们国家是一个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许多代代相传的珍稀资源和古老地方品种正在迅速消失。例如,南方曾经普遍种植的、具有抗洪灾能力的深水稻品种,目前已濒临灭绝;1981年仅广西自治区就拥有野生稻分布点1300多个,现在仅剩下300多个,有1000多个已经消失了。

为了抢救种质资源,在财政部等部委的支持下,我们从2015年开始启动了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一是查清了资源家底信息。3年以来,先后启动12个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近3万人,先后完成了623个县的普查任务和117个县的系统调查任务,征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12005份,抢救性收集种质资源17758份。二是摸清了资源分布与消长变化。通过普查发现,粮食作物培育的品种显著增加,从1956年2400多个增加到目前2万多个,增加了8.5倍;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品种数量却急剧减少,从1956年1万多个减少到目前3000多个,减少超过70%,急需长期保存。三是挽救了大量古老地方品种和濒危资源。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以及其他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共计2万多份。四是发掘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珍稀特色资源。比如,在广西发现了一种抗病的野生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利用价值;在重庆市发现了一种珍稀的柿子品种,俗称“火罐柿”,不仅口感甜、无核,而且形似灯笼,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成为当地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宝贵资源。五是强化了保护资源的社会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增强了各级政府和公众保护种质资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好普查与收集工作,全国普查总任务是,要完成2228个县、大约10万份资源的收集保存任务,目前这个工作我们刚刚完成了不到1/3,还要继续开展普查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财富。今年,我们还要组织种质资源普查记者行活动,希望媒体和记者们能够积极参与,对种质资源工作给予支持,帮助我们多宣传、多报道。谢谢。

[人民网记者]:

刚才我们听到我们国家的种子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近一段时间,媒体很关注我们国家种子企业进入全球种业第一梯队,以及有一些市场影响力的企业收购案例。那么,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您认为还需要在哪方面作出努力?谢谢。

[余欣荣]:

你这个问题也提的很有意义。下面我想请种子局张延秋局长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张延秋]:

刚才你问到了中国种业在世界种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的怎么样。我想说三句话:第一,中国种业与自己相比发展的很快,现在我国种子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主体,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净资产1亿元以上的种子企业比5年前翻了1倍。人才实力不断提高,种子企业科研人员的比重大幅度增加,骨干企业年研发投入达到了销售额的7.2%。另一方面,品种自主能力大幅提高,刚才余部长也介绍了,我们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占比面积达到95%以上,自主选育的品种占到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近几年,我们也选育了一批比先玉335更优良的玉米品种,玉米自主研发品种的市场份额由原来的85%增长了到90%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自主品种由过去的80%增长了87%以上,可以说,我们跟自己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种业的差距还很大。这几年,全球种业格局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种业正经历着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特别是国际种业巨头纷纷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重组浪潮,拜耳收购孟山都,杜邦与陶氏合并,全球种子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向跨国巨头集中,推动了优质资源整合、优势业务重组,种业与农化、信息、生产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领先优势进一步放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种业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尤其在科技创新上,全球最先进的品种研发技术仍掌握在孟山都、陶氏杜邦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他们的研发投入很大,我们具有一定规模的1500家种子企业,年研发投入也就是33亿人民币,孟山都一年的研发投入的量就高达17亿美元,将近100亿人民币,从国际上比,我们的压力还很大。而国内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隆平高科,每年仅为0.5亿美元。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距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三,面向未来,建设种业强国,我们信心更足了。这几年,我们种业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过的路,尽管竞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但我们种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中央对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做出了部署,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把种业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广东、湖南、江苏、山东、吉林等省都在加快推进种业强省建设,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二是种业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目前我国已经在基因组编辑、大数据等技术研究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加上我国现有建制化的科研单位和人才队伍优势,只要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推进优势科研资源与企业研发体系的有机结合,就可以迅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种业强国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近几年,随着我国种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种业发展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步,我们种业将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更大的力度、更加开放的姿态,出台更加积极有力的开放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种业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我们相信,建设种业强国,令人期待。

[潘显政]:

这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借此机会再通报一个信息,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将就农业农村部的重点工作、重点专题等有关问题加大新闻发布的力度和频度,希望得到新闻界的朋友们的支持,也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