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多月,圈舍内的62头母猪就可以产崽了,7个月就能出栏。”5月29日,记者在七星关区千溪乡中屯村见到了刚清扫完猪圈的罗中尧,38岁的他高兴地说道。
罗中尧早些年到山东打工时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养猪技术,2016年春节,回家过年的罗中尧碰见了在昆明做服装生意的谢国华,两人在聊天时,谈到了家乡面貌的改变:出门赶集,走乡串户,不再是穿水鞋走泥路;大片的土地“孕育”的不只是苞谷和洋芋,还种上了经果林;头脑灵活的同村人返乡创业养鱼后,每年有6万多元的纯利润……
“你有技术,我有资金,在外打工前景再好,也照顾不到老小,何不回乡发展?”两人不谋而合,在家人的支持下,决定回乡干一番事业。
同年,罗中尧和谢国华成立了七星关区千溪明森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秀水溏养猪场,以“特惠贷”资金入股和土地入股的方式,按资金比例每年保底分红8%,吸纳村里有意愿的贫困户17户,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于2017年建立起了养猪场,占地面积4亩的圈舍初养母猪63头。
罗中尧介绍,目前,毕节的生猪市场很大,有大量的猪来自外地,今年的年出栏量可达1000头以上。母猪4个月可产一窝,平均每窝有10只小猪崽,自繁自养的方式养猪风险较小,
只需在猪崽断奶前和断奶后的几周悉心照顾,定时打疫苗,清洁卫生,后期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除了资金入股和土地入股外,合作社还可以提供猪崽和养殖技术给贫困户,届时,贫困户自己卖生猪的同时还能以市场价卖给合作社,等后期扣除猪崽费用,产生的效益就全是贫困户自己的了。”谢国华说。
51岁的罗中义是“特惠贷”入股的6户贫困户之一,入股前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现在已经变成了“股东”和养猪场工人,他感慨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机,不但转变了身份,收入也增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
清风徐徐,虽是养猪场,却几乎闻不到异味。谢国华指了指圈舍外不远处的沼气池说:“经济效益固然重要,生态效益也不可忽视。沼气热天能煮饭,冬天能供暖;沼液和沼渣还能当蔬菜肥料,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更加长远。”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罗中尧和谢国华很有信心,他们表示,养猪场已经慢慢步入正轨,消毒机、产床、保育床、温湿度计等设备都已齐全,等水电更加方便后就多招些贫困户一同参与管理,大家一起“抱团”发展,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