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生产设备、优美的养殖环境,优质的畜禽产品……自2015年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市开展了持续有效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一律实施关停,对宜、限养区畜禽养殖场制订“一场一策”整治方案。三年来,共累计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654家,治理后保留的畜禽养殖场目前为92家。
为促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我市于2015年出台《慈溪市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通过生态消纳利用模式、达标排放模式、生态消纳利用+达标排放模式、外运集中处理模式等四种治理模式来达到整治目标。
位于龙山镇的慈溪市延龄獭兔场采用的是生态消纳利用模式。这个占地80亩的兔场内,绿树成荫、小径通幽,空气清新;20000只獭兔在这里生长繁殖,却只有10个工人负责日常运作;引入的意大利自动化兔笼设施,实现了喂料、饮水、清粪等的自动化,遍布角落的探头让工人能够实时掌握生产情况。“每天工人清理粪便一次,操作时只要按下清理按钮,粪便就能通过刮粪板刮拉到绞笼再输送出去。”市延龄獭兔场经理陈挺告诉记者,“有了这套设备,1个工人就能管理三四个兔舍,粪便发酵加工后还能出售给附近农户。”据了解,每天处理的粪便达到6吨以上。
观海卫镇的慈溪市惠农生猪养殖场,占地面积170余亩,存栏1.2万头,年出栏2万头,每年猪粪产生量约为8000多吨,污水产生量2万吨。养殖场通过生态消纳利用+达标排放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该场建有粪污生化处理工艺和沼气发电工程,将收集的猪粪经过匀浆池水解匀浆后到达厌氧罐,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年最大沼气产气量为11万立方米,年最大发电量为15.8万度。
畜禽养殖是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只有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为此,市农业局在普查基础上分步实施猪牛养殖场、家禽养殖场、其余养殖场治理改造任务,推广实施生态消纳利用等四大治理模式来实现“两分离”、“三配套”、“一处理”、“零排放”。同时,完成市病死畜禽处置中心、镇(街道)病死畜禽收集点和规模猪场(畜禽屠宰场)病死畜禽储存点的建设,构建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病死畜禽收集处理体系。此外,建立干部联村包干责任制、告知承诺制、月度通报制等制度,构建市、镇、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线下网格化巡查网,主动为养殖户帮助解决治理难题,并不定期开展抽查、督查,坚决遏止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事件发生。
通过三年努力,我市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基本完成,宜、限养区保留畜禽养殖场全部通过农业和环保部门的联合验收,基本达到了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的目标。同时,在整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美丽畜牧业建设,推动生态养殖和智慧监管,至今已累计创建14个省级美丽生态牧场。我市也成为了宁波市首个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产业功能拓展、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