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猪周期”缘何失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8-06-26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3259
核心提示:“以前养猪有一些规律,不过现在失灵了。因为价格很低,大家都不敢再贸然养猪。”江西一位养殖大户刘女士说。此前,我国生猪行业

“以前养猪有一些规律,不过现在失灵了。因为价格很低,大家都不敢再贸然养猪。”江西一位养殖大户刘女士说。

此前,我国生猪行业呈现较为明显的“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周期性波动,被业内称为“猪周期”。不过,近几年“猪周期”规律出现异化,3年左右的波动周期正在被拉长,波幅也在变大。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及Wind数据显示,猪肉平均批发价格和22个省市生猪均价自2015年3月上涨,至2016年6月分别突破27元/公斤、20元/公斤的历史高位之后,开启长达两年的下行周期。至今年5月中旬,猪肉平均批发价跌破16元/公斤,22省市生猪均价逼近10元/公斤,创近8年新低。

根据旧的“猪周期”规律推算,2017年6月前后该是猪价触底时机,于是刘女士打算下半年“抄底”,结果不幸抄在“半山腰”,只好急忙出栏止损。目前,养殖户仍面临一头猪亏损两三百元的困境。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猪周期”的拉长呢?首先,行业规模化程度提升,提高了养殖效率。2016年周期高点之后,生猪行业出现比较明显的“存栏矛盾”,即供应端显示生猪存栏量在逐渐下滑,供应趋紧,但猪价仍旧下滑,背后原因在于规模养殖户占比提高的同时,提升了养殖技术和效率。通俗而言,就是单只母猪能生产的生猪数量比以前更多,同时生猪均重提高,结果便是母猪、生猪存栏数量下降,但猪肉供应量增加。

其次,在规模化程度提升的基础上,随着农村信息化水平、养殖户知识水平的提升,养殖群体对猪价行情具有一定的预期能力,会根据预测决定增加或减少产量。如果认为后续猪价会回升,养殖户往往会坚守产能、等待反弹。甚至有资本逆向投资,加速扩张。

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营养摄入需求更趋多元化,猪肉的可替代品日渐繁多,猪肉消费增速出现下滑。此外,进口猪肉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总体而言,“猪周期”拉长的诱因在于当前生猪养殖市场从以往的散户为主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以美国为例,“猪周期”跨度便伴随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而逐步拉长。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猪价周期特征不再显著。

因此,“猪周期”失灵其实是生猪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伴生品,目前只是拉长,未来可能进一步淡化。在“资本+规模”的冲击下,散户将加速退出,若干养殖巨头将浮出水面,最终实现价格相对平衡,“猪周期”也将重新定义。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