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联合育种 成就“塞飞亚”草原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8-07-25  来源:🔗中国科学报  💛3725
核心提示:“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立足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需求、科技前沿、现阶段技术瓶颈,组织多个研究

“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立足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需求、科技前沿、现阶段技术瓶颈,组织多个研究所的9个创新团队联合攻关,开展示范推广,为我国肉鸭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肉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7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政府在宁城县召开了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暨“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成果发布会。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下称畜牧所)研究员侯水生向记者介绍,“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立足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需求、科技前沿、现阶段技术瓶颈,组织了中国农科院5个研究所的9个创新团队联合攻关,开展示范推广,为我国肉鸭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肉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就在两天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召开会议,经过汇报、审议、投票,“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以高票通过审定。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刘长春处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在农业农村部公告期结束后即可向全国推广。

与企业联合育种的新模式

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秉和已经从事肉鸭行业20年之久。2012年,该公司与畜牧所签署了“北京鸭种质资源与育种创新成果暨品种转让与联合育种协议”,由中国农科院提供种源、技术,塞飞亚投资建设育种场和实验基地,实现成果共享。

李秉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7年的密切合作,完成了7个世代的选育,推出了“草原鸭”这个品牌,其主要生产性能、各项试验和指标都达到或超越从国外引进的肉鸭品种。

记者先后参观了塞飞亚的育种场、父母代种鸭场和冷冻屠宰加工厂。

进入塞飞亚育种场,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更衣、消毒措施,现代化的厂房分别饲养着不同日龄的原种鸭,它们产下的蛋也一一标记,这样就可以准确地记载后代的父母及其亲缘关系。没有水塘,也没有专门放食料的食槽,草原鸭就在全室内的干燥的网上—生物床上饲养。记者了解到,食料就直接抛撒在生物床上,草原鸭自行捡食,这样更有利于原种鸭的身体健康和群体整齐度。

“‘草原鸭’实际上是我们与企业合作,从满足市场需求出发,花费7年时间逐步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侯水生说,以北京鸭为育种素材,针对消费者厌食油腻的饮食习惯,选育了瘦肉型肉鸭新品种;考虑到为养殖户降低饲养成本,新培育的肉鸭品种必须拥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育种目标要重点解决生长快与肉品质及抗逆性的矛盾、体重大与繁殖性能的矛盾、胸肉生长发育与腿肌生长发育的矛盾,以提高新品种肉鸭的日增重、饲料转换效率、胸肉率、腿肉率、繁殖性能等9大指标;祖代、父母代种鸭选种主要瞄准产蛋期的给料量、蛋重、产蛋率、抗应激反应、生产周期长短等7大指标;而商品代肉鸭瞄准不同阶段的体重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抗病能力、鸭肉品质等6大标准,特别是降低肉鸭的皮脂含量和皮脂率。

找准了这样的定位,塞飞亚集团和畜牧所开始了精准的对标选育。李秉和介绍,在行业低迷不振、市场和消费需求两不旺形势下,塞飞亚依然拿出了上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草原鸭配套系的选育,并建成了国内条件最好的种鸭繁育基地。累计用10万多套祖代鸭、100多万套父母代鸭和1亿多只商品代鸭进行了中间检测试验。

优质草原鸭新品种终于破壳而出,从此,国内瘦肉型白羽肉鸭的原种领域再也不是空白。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评价道,研究所的技术集成对接企业,是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推广的好机制、好方法。企业作为国家科研单位的科研基地和孵化主体,赢得了好的产品,降低了市场的竞争成本。

技术亮点纷呈

记者了解到,“草原鸭”仅是“肉鸭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成果之一。侯水生向记者介绍了该项目几大亮点。

首先,通过示范推广肉脂型烤鸭专用北京鸭新品种,彻底终结了烤鸭的“填鸭”工艺方法。

北京烤鸭是一道中国名菜,其制作需要皮脂厚、皮脂率较高的北京鸭胴体原料。为了提高烤鸭坯的皮脂率,传统方法是“填鸭”。但是这种方法危害北京鸭的健康,死亡率一般在8%左右,鸭福利问题突出。同时,填鸭劳动强度大、费工、饲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

针对填鸭问题,侯水生带领团队建立了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他们培育的新品种在自由采食条件下,40日龄的体重能够达到3.3kg,料重比达到2.20:1,皮脂厚度6mm以上,皮脂率35%以上,能够完全满足北京烤鸭对品质的需要。

据悉,该品种示范基地包括内蒙古塞飞亚集团、河北东风养殖公司、河北乐寿集团等,2017年示范推广量超过2800万只,节约饲料2.8万吨,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其次,该团队持续20年试验研究了鸭的各种营养素需要量,系统评价了我国鸭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肉鸭饲养标准”。

饲料是肉鸭养殖的基础,占饲养成本的70%以上。如何充分、高效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是肉鸭养殖业盈利的保障。通过与企业的饲料生产紧密结合,有关肉鸭营养需要量数据、饲料营养评价数据、肉鸭饲料原料利用技术已经在多家公司得到普遍使用,年生产肉鸭配合饲料超过1000万吨,经济效益约2.0亿元,引领了我国肉鸭饲料配制技术健康发展。

再次,对我国肉鸭产业危害最大的疫病包括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坦布苏病毒病、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开展了系统的鸭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不同区域疫病的流行特点,为多个公司提供了“鸭生物安全与预防重点”。

肉鸭产业潜力巨大

小小的肉鸭为什么值得投入如此精力开展研究?

侯水生告诉记者,我国2017年的肉鸭出栏量超过30亿只,鸭肉年产量超过700万吨,是位于猪肉、鸡肉之后的第三大肉类产品,约占家禽肉类生产总量的1/3。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华北部分地区的鸭肉类食品消费量巨大。北京烤鸭年加工消费量超过1亿只;广东、广西的“烧鸭”消费肉鸭3亿~4亿只;南京“盐水鸭”类食品年产量消费量超过2亿只;四川、重庆、江西三省市居民的卤鸭、板鸭类食品的消费量超过7亿只。

肉鸭产业初级产品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是农民脱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公民优质动物性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与食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鸭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更符合人体需要。特别重要的是,鸭肉中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有益于人体健康。

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吴凯峰处长介绍,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水禽产业发展,近年来在种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加大对水禽产业的支持。连续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中安排了水禽种业发展相关项目,2018年还专门安排建设国家水禽基因库。同时,将水禽等养殖场改造纳入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范围,提升废弃物处理能力。尤其是,通过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台,在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养殖增收和服务政府谋划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萌山则强调,鸭的饲料报酬率是1:2,比猪的1:5、牛的1:7的饲料报酬率更高。同时,养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猪、牛等小得多。因此,如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到位,肉鸭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产业。

陈萌山认为,利用绿色发展技术开发肉鸭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有效探索;也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实践。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