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际 » 正文

中美贸易战进入关键期,大豆缺口被谁填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8-08-29  来源:🔗种子天下  💛1821
核心提示:近日,美国对中国价值160亿美元商品正式加征25%关税,中国迅速对等反制,并在同日将美国贸易保护行为诉诸WTO。前几日,美国就下

近日,美国对中国价值160亿美元商品正式加征25%关税,中国迅速对等反制,并在同日将美国贸易保护行为诉诸WTO。前几日,美国就下一步涉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召开了听证会。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中美新一轮贸易磋商于8月23日结束,双反进行了建设性和坦诚的交流,并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一边山雨欲来,一边又曙光乍现。中美经贸关系存诸多紧张因素,但降温、破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看似矛盾背后,预示着中美经贸关系正步入“关键节点”。

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中国大豆市场的稳定备受关注。从2018年7月6日中国对美关税反制措施正式实施,已过去了近两月时间。曾引发世界关注的“飞马峰”号货船(Peak Pegasus)也在中国海域漂泊了1个多月后靠了岸。此前在7月5日,这艘装载了价值2300万美元的大豆轮船向大连港夺命狂奔,希望赶在25%大豆关税生效前到港卸货,但最终错过了期限。

在中国海域漂泊了近1个多月后,这艘载有约7万吨美国大豆的轮船终于在大连港卸货完毕,而买家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要为这批货支付25%的进口关税,约600万美元。一艘船只的命运再怎样坎坷,也只是大时代的一个小插曲。而在这背后所反映的是国内大豆供应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隐忧。那么,在这两个月时间内,中国大豆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贸易争端开始后的大豆缺口,能否填补?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中国对美采取反制措施,一些人担心,美国大豆进口减少的缺口将对中国食用油、畜禽养殖饲料供应产生一定影响。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指出,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一是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来源,二是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用量。专家也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将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变革提供新的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力,构建大豆进口多元化格局、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将成为中国大豆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中美贸易互补性强

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3285万吨,总价值达139.59亿美元,是仅次于波音飞机的美国对华出口第二大商品。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竞争力很强。扩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一直是美国拓展海外市场的重点。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农业一直是核心议题。8月11日,韩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241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9.2%;向美国出口农产品77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2%;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64亿美元。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价值139.5亿美元的大豆、价值29.2亿美元的畜产品和价值15.1亿美元的谷物;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价值32.2亿美元的水产品、价值11.5亿美元的蔬菜和价值7.7亿美元的水果。

中美两国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优势突出,而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优势明显。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产量在1亿吨左右,但其国内消费量有限,一半左右依赖出口国际市场,因此,大豆是中美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产品。2015~2017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大豆占其出口总量的5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7月预计,2018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基本平衡,美国大豆产量11779万吨,比上年减产1.5%。据此估算,如无贸易摩擦,2018年度美国对中国大豆的出口量将在3000万吨以上。

自7月6日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后,中国企业已基本不再大量采购美大豆。而2018年10月美大豆将陆续上市,中国对美大豆加征关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美将面临大豆价格下跌、出口压力增大、出口周期拉长等问题,不但给豆农带来损失,也会给美大豆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据监测,自4月上旬中国宣布拟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后,美大豆期货价格已累计下跌近20%。

大豆进口依赖度达9成

进口大豆,一是满足国内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二是满足对蛋白饲料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中国对食用油和蛋白饲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但中国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镇化发展,耕地面积在缩减。在耕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在保证小麦、水稻等主粮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还能保障大豆等其他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大豆单产高、出油率高,而国内大豆规模化种植水平低导致单产相对较低,不具有价格优势,豆农利润较低,影响到豆农的积极性。

韩俊表示,中国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而国内年产量只有1000多万吨,大豆的产需缺口高达9000万吨左右,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大豆进口依赖度达9成。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亿吨,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9%。

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无疑会减少进口量。从短期来看,美国大豆10月收获,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中国进口美豆的旺季,3月至9月是中国进口美豆的淡季,因此,中国进口大豆的缺口将在今年4季度和2019年1季度显现。

近期,除了“飞马峰”号货船,还有另外两艘美豆货船入港,且均缴纳巨额关税。由此可以看出,短期内中国并不能摆脱美豆。每年3月是南美大豆的收获季节,自明年2季度开始,美国大豆的缺口可以通过扩大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市场来弥补。

进口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大豆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予以解决。从长期来看,中国有望和巴西、阿根廷企业合作,进口更多豆粕。据了解,对进口美豆加征25%关税以后,中国进口美豆到岸完税价上涨近700元/吨,比巴西豆进口成本高约400元/吨。由于中国市场需求强劲,7月巴西大豆出口量为102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6.76%,其中82.5%运往中国。

早在2016年,中国对南美大豆的进口占比已超过美国。据海关统计,2016~2017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9349万吨,其中巴西4534万吨,占48.5%;美国3684万吨,占39.4%。以南美为主的非美大豆进口已占中国进口量6成以上。未来,南美将成为我国进口大豆供应的主力。

中粮、中储粮、北大荒等中国企业采购重点纷纷转向巴西等国。据介绍,从目前中储粮储备轮换和加工的实际情况看,全部通过美国以外的国家采购大豆,可以满足日常运营需要,并没有出现加工厂停产、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明显上涨等情况。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扩大了从南美采购大豆的规模,5月份以来大豆采购量约250万吨,其中南美大豆占90%以上。

不仅南美,中国大豆进口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将会加大从俄罗斯、加拿大、乌克兰和印度等国的进口量。据悉,近4年从这些地区进口大豆数量的平均增速为15%。保守估计,2018年我国从这些地区进口大豆数量会增至600万吨。该负责人表示,未来,首先将加大从南美、加拿大等其他大豆主产地进口大豆,特别是阿根廷大豆产量恢复后,预计可增加1500万吨以上的供应量,预计巴西将趋势性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产量可能增加500万吨以上。

另外,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可能成为中国的大豆供应国。近年来,黑海地区等新兴产区乌克兰、俄罗斯等国的大豆、葵花籽等油料的产量和出口量增长比较快。该负责人称,在大豆进口贸易实际操作中,采购方拥有货源地选择权,更倾向于选择贸易关系良好、有稳定政策预期、进口税率更低的大豆主产国。

但是,这样的进口量对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来说还是不够,中国农民的目光被俄罗斯主要大豆种植区大量廉价可耕地吸引。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21日称,为帮助中国解决大豆需求,俄罗斯准备向中国市场供应最高达10万吨粮食和30万吨大豆。自从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大豆,俄罗斯大豆的进口量就一路飙升,从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底,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创纪录的85万吨大豆。而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300万公顷可耕地现在都可供农民使用。目前,俄罗斯正在考虑将这块土地的三分之一出租给外国投资者,俄罗斯农业部表示,这片土地适合大豆、小麦和土豆等作物的种植。目前,中国已经有几家公司与俄罗斯商讨了合作意向,俄罗斯表示:“我们预计大部分投资将来自中国。50%来自中国,25%来自俄罗斯本国,25%来自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国家。”届时,会有大批中国农民前往俄罗斯进行种植。

多措并举降低进口依赖

目前,中国大豆需求仍呈增加趋势,国内供需缺口较大这一趋势仍将存在。2017年,中国饲料消耗1.05亿吨蛋白类原料中,豆粕占7230万吨。中国对美采取反制措施后,许多人担心此举可能对食用油、畜禽养殖饲料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对美豆加税后,为减轻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有关部门进行了周密充分的准备,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国内大豆需求量和进口量实际上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扩大豆粕和其他杂粕进口,替代部分大豆进口;推广应用低蛋白饲料粮配方技术,减少部分大豆需求;国产油料作物仍有一定的增产空间。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如调整镰刀湾地区种植结构、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等,取得了明显效果。此外,利用长江沿线地区大量冬闲地种植油菜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产油料作物供给。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也认为,从短期来看,贸易战会对大豆进口供应产生一些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我们调整大豆供给结构。“近年来,中国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倒逼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推广新型低蛋白饲料技术及增加其他杂粕替代,今年的大豆进口量可能减少1100万吨左右,测算后认为,2018/2019年度中国进口大豆缺口最多1070万吨。”

提高国产大豆单产与品质

根据目前国内大豆消费量,想实现大豆完全自给自足,中国需要种植约9亿亩大豆,而这一数字达到“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一半,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要破解日益增加的大豆需求与有限的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无疑就是提高国产大豆的单产水平与品质。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豆平均亩产量为120公斤,目标是到2020年使大豆平均亩产量达到135公斤。据《环球时报》报道,在九三垦区尖山农场,已经在使用农用飞机为大豆施用叶面肥和农药,农业机械化率达98.5%。大豆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防治到收获,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大豆平均亩产可达175~200公斤。在整个黑龙江垦区,大豆平均亩产为167.5公斤,距离美国大豆亩产200公斤差距已经不大。

虽然国有农场可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的种植实现高亩产,但普通农户的大豆种植水平却是千差万别。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利晨表示,由于目前农户种植的大豆品种不同、品质不一,混种混收现象严重,导致国产大豆的整体品质偏低。事实上,与高亩产、高出油率的美国转基因大豆相比,中国科研机构已培育出品质相当、甚至更高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种。但这些品种如何普及,还需要突破多种因素制约。

为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国家也逐步提高了大豆生产者补贴力度。据报道,今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者补贴提高到每亩200~210元,而玉米种植者补贴降为每亩100元。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宣布,2年来中国已累计调减种植玉米面积5000万亩,增加大豆面积1900万亩。业内估计,在政策影响下,2019年大豆的产量和价格有望双双提升。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