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市钱场镇,是“湖北蛋鸡第一镇”,经过20年发展,规模化、市场化领跑全省。然而,蛋鸡产业带活一方经济的同时,畜禽污染也伴随而来,成为制约蛋鸡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要发展,更要生态,钱场镇从未停止过探索。当环保标准越来越高,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全省“蛋鸡第一镇”又该如何在绿色中前行?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地鸡粪”的考问
京山市钱场镇,历来就有养殖蛋鸡的传统,自上世纪90年代,钱场镇兴起笼养蛋鸡。20多年来,养殖户由最初的几十户发展到1000多户,蛋鸡存栏规模达520万只,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蛋鸡产业给钱场经济带来勃勃生机。
然而,粗放式的传统规模养殖,产生的污染不可小视。据统计,一只蛋鸡年产粪便25.2公斤,全镇520万羽鸡,每年产生鸡粪13万多吨。
钱场镇环保办公室时常接到举报电话,反映畜禽污水流到周边渠道、水库、池塘、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回到老家,鸡粪到处流,到处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百度贴吧中,一位名叫“江湖少侠”的京山网友曾经写下这样的感受。
养殖户介绍,以前,只注重发展产业,忽视了环境,大家见养蛋鸡赚钱,一窝蜂地跟风,村头村尾一栋栋鸡舍拔地而起。
党的十八大之后,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钱场蛋鸡产业也迎来了从未有过的挑战。
环保部门发出禁令,人口集中区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水质功能区、其他生态功能区等区域,禁止畜禽养殖。即使在适养区,规模养殖小区也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畜禽养殖生态环保“零排放”。
环保风暴之下,有些养殖户难以适应,关的关,转的转。在钱场镇,记者仍然看到不少荒废的鸡舍,大门紧闭,杂草丛生。
迂回曲折的治理
养殖污染是畜禽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以往,在钱场镇,养殖户建几栋鸡舍,购几批鸡苗,都被视为“合法”。如今,钱场镇主动抬高养殖门槛,限制审批粗放、小型的养殖场,从源头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
一方面要“堵”,另一方面还要“疏”。
早在10多年前,钱场镇已经意识到畜禽污染带来的种种问题。为了解决污染问题,他们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湖北地利奥和鄂丰化工两家企业,利用鸡粪为原材料生产有机肥。
起初,企业定期会派专业人员一家一户免费收集鸡粪,运拖到公司进行处理。一时间,养殖户最头疼的困扰得以解决。
舒心的日子没过几年,新的情况出现了。随着鸡舍越建越多,企业上门收集的次数逐渐减少。原来,两家企业的处理能力有限,一年只能处理鸡粪3万吨左右,无法满足全镇13万吨鸡粪的处理要求。
无奈之下,企业选择规模大的养殖场作为收集点,而一些小型养殖户不得不支付一定的费用,请人拖运。
为了满足更多养殖户的要求,2015年,钱场镇又引进宝兴生物科技、福芝源两个生物肥项目,年消化处理鸡粪17万吨,全镇的畜禽粪污基本能得到及时处理。
一直以来,养殖户鸡舍收集粪污的方式,是通过刮粪板来回运行、自动清粪。相比之前的人工清理,这种方式便捷得多,但也存在缺陷,即清理不够彻底,且气味难以消散。
随着新的环保标准、法规的逐渐实施,如何彻底根治畜禽粪污难题,钱场又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能源循环的愿景
舒岭村养殖大户桂毛毛的养殖场,3栋鸡舍整齐排列,悬空的鸡舍下方,一条白色履带缓缓滚动,鸡粪被吹干后,掉落到滚动带上,自动集纳入池。“环能公司每周来拖一次,将全村蛋鸡和生猪所产粪便收得干干净净。”桂毛毛说。
桂毛毛所说的环能公司,是今年3月刚刚落地钱场镇的沼气和有机肥联产的特大型环保项目,专业开展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
记者在环能公司看到,6个“巨无霸”钢罐收储来自周边养殖村的畜禽粪污,经过密闭空间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渣用于发电和制作有机肥,沼液作为肥料直接入田。
公司负责人张朝斌介绍,这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三年内,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畜禽粪污的处理量可达200万吨以上,并形成年产65万吨有机肥料的生产能力。
为了畜禽污染“不落地”,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公司与100家规模养殖户签订协议,公司负责帮助农户改造陈旧鸡舍,加装履带收集设备,农民则连续10年无偿提供鸡粪原料。
收储的禽畜粪污如何处理?
变废为宝,连接种养业,让能源循环起来。环能公司在舒岭村建设有机农业基地200亩,利用管道联接沼气工程,拧开水龙头,沼液自动入田。
未来几年,环能公司将以此为示范点,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方式辐射带动示范基地周边30万亩农田、4万户农村居民开展有机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