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各地 » 正文

村集体增收贫困户受益——果松镇东明村产业扶贫小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8-12-27  来源:🔗通化日报  💛1715
核心提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通化县果松镇东明村以发展农特产业为抓手,突出村集体主导地位,通过发展村集体产业,实现脱贫22户、41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通化县果松镇东明村以发展农特产业为抓手,突出村集体主导地位,通过发展村集体产业,实现脱贫22户、41人,剩余5户、5人,脱贫率达81.5%。

注重优势产业与市场需求结合,强化供需结构上的转变

为实现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获益的双重目标,村“两委”经过反复讨论,明确了“集体经济项目+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经过对市场预期的精确研判和逐家走访摸底,决定将脱贫攻坚和发展特色农业结合起来,利用种植业根基深厚的优势,发展木耳种植产业。2016年,该村整合中央及省级扶贫资金99.5万元,市政协、市人防办、市科协扶贫资金72万元,县镇帮扶资金7万元,成立了通化县吉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规模化食用菌种植,并融入果松镇“一村一品”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木耳是山区扶贫项目的首选,市场份额被大幅度挤压,不占领营销链的顶端,想获利很难,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这个村从木耳种植和木耳菌培育并重切入,2016年种植木耳15亩,制木耳菌30万袋,第一次尝试获利6万元,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5人。2017年,通过实地市场调研,并请专家进行了论证,从扩大生产规模和选取市场竞争力强的菌种入手,在食用菌培育技术上求突破,靠技术找出路,靠竞争力出效益,种植春耳30万袋、秋耳10万袋,扩建厂房1200平方米,建设灵芝大棚2个,制木耳菌45万袋。2018年,新建木耳吊袋大棚3个、灵芝大棚9个、桑黄大棚1个;制作春耳菌32万袋、秋耳菌8.5万袋、灵芝木段菌10万段、桑黄木段菌1万段、元蘑12万袋,种植羊肚蘑3亩。

如今,这个村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完成由培育向制贩菌种转型,灵芝菌销往抚松县5.6万段,木耳菌销往四棚乡、铁厂镇、东胜村等地20万袋,桑黄菌销往周边地区6200段,集聚了品牌效应,创造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注重集体与农户结合,强化经营方式上的转变随着品牌效应的增强,现有的生产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要,今年秋季羊肚蘑种植达到100亩,冬季桑黄和灵芝的订单量也超出现有生产能力,公司新一轮扩能增效迫在眉睫。

在对市场精确研判的基础上,这个村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将食用菌产业纳入“公司+基地+农户”的供销联合体中,构建以村集体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以农户家庭生产为有机组成,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即制作菌种由基地负责,工厂化生产在基地、季节性分散生产在农户,销售由公司随行就市统一价格。一方面通过供应链式的管理组合方式,完成企业低成本扩张,另一方面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路线,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截至2017年底,这个村的人均收入由5300元一跃升至15080元,村集体收入超过80万元,这个村按照贫困户50%、村集体30%、流动资金20%的分配比例,共为27户、48名贫困人员分红8.16万元。

注重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结合,强化发展环境上的转变

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东明村有效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村容村貌。从“屯屯通”路面硬化工程到村民饮水工程,从危旧房改造项目到“厕所革命”,每一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新建320平方米村部,建成7320平方米村级广场,对村部进行社区化改造,服务场所设施齐备;完成302户农户房屋整体改造,种植云杉、金钱榆、水曲柳等500余株,栽花种草8000平方米;修建一体化围墙5000延长米、一体化边沟1500延长米、引水渠60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2盏,中心屯铺装柏油路1.1万平方米。切实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极大地鼓舞了全村村民发展本村经济的积极性。2017年东明村步入县级标兵村行列,2018年东明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价格 农村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