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未来饲料科技四大发展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9-01-10  来源:🔗《国际家禽》  💛2249
核心提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趋提升对农业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推动农业生产者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而中国蛋鸡生产者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趋提升对农业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推动农业生产者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而中国蛋鸡生产者为适应市场变化也在寻求不同方式的规模扩张和产品突破。在绿色生产、动物福利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应对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消费者诉求的提升,现阶段蛋鸡饲料营养和配方将有何转变?未来饲料科技有哪些走向?带着这些问题,《国际家禽》杂志记者专访了齐广海研究员。

《国际家禽》:您加入蛋鸡体系10年来,在营养调控岗位取得了哪些主要科研成果?目前推广应用情况如何?工作中有哪些体会和思考?

齐广海:加入蛋鸡体系10年来,我们团队着眼重大产业需求,主要围绕环境友好、蛋鸡健康、鸡蛋优质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蛋鸡营养调控研发与技术推广工作。

环境友好型蛋鸡养殖的营养调控:针对养殖业环保限制、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等产业瓶颈问题,我们评价了主要饲料原料(豆粕、棉粕、菜粕、玉米等)的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确定了蛋鸡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和理想蛋白模式,以产蛋率和蛋清品质为判据,研究提出了蛋鸡低蛋白饲粮的配制技术;评价了不同类型植酸酶对蛋鸡的有效性,研究提出了低磷饲粮的配制技术;评价了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可利用性,提出了低微量元素排放饲粮的配制技术,等等。对这些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后,通过走访企业、会议演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在饲料企业、大中型蛋鸡场进行推广应用,能够显著减少蛋鸡养殖排放并提升养殖效益。

蛋鸡健康的营养调控:蛋鸡生产中往往比较重视维持、生产、繁殖等性能的营养需要,而忽视了长周期、高强度生产造成的“年老体弱、机能衰退”等状态下,维持鸡体氧化还原平衡和增强免疫机能的营养需求。针对该问题,我们提出“通过营养调控措施调动鸡体本身的抗氧化和免疫机能,进而促进蛋鸡健康”的研发思路。采用蛋鸡活体和离体氧化应激模型,我们评价了数十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添加剂的使用效果;从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的角度,我们评价了酵母培养物、微生态制剂等免疫刺激剂的有效性。然后,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组装集成和生产验证,采用多种形式在养殖及饲料企业进行推广,促进蛋鸡“健体强身”,有利于实现蛋鸡生产“从吃药保健康到吃料保健康”的根本转变。

鸡蛋品质的营养调控: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鸡蛋作为优质、廉价的动物性食品的优势,我们提出“订制鸡蛋”的理念,分别从蛋壳、蛋清(蛋白)和蛋黄的外观、营养和安全等品质方面开展研究。通过研究蛋壳超微结构形成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明确了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等调控蛋壳品质的机理;研究了饲粮蛋白来源和水平、抗氧化剂等对蛋清组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提高富集效率为目的,研究了鸡蛋中脂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富集规律和调控方式。集成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蛋鸡健康养殖和环境友好的营养调控技术,形成产业化技术,在体系内综合试验站示范后,然后在体系外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为了宣传“定制鸡蛋”的理念,我们与中央电视台7频道(CCTV-7)合作,在平谷、惠州综合试验站协助下,制作了CCTV-7科技苑栏目节目《让鸡下出人想要的蛋》。节目于2014年4月9日播出后,反响极其热烈。

总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合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优势研发力量,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协作攻关;二是集合了同行业的产学研力量,有利于强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无缝对接和融合,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效益提升。10年来,我们常常深入综合试验站及生产一线,及时了解企业及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瓶颈,进而凝练出科学问题,打通从机制分析到技术研发的通路,进一步集成组装,在综合试验站示范后再进行产业化示范,大大强化了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在体系持续、稳定的支持下,我们逐步形成了研发问题从产业中来、研发成果再服务于产业的良性循环;通过打造营养调控岗位的鲜明研发特色,努力引领蛋鸡营养调控的技术创新,助推蛋鸡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质增效。同时,团队的研发体系、技术集成和应用平台得到逐步完善,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未来5-10年,以生物发酵为代表的生物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将成为饲料市场的主流。”

《国际家禽》:在营养调控方面,国内饲料行业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国内不同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处于怎样的阶段?如何解决?

齐广海: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益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蛋鸡饲料行业正面临一些主要问题,例如:抗生素的使用与蛋鸡健康问题,养殖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鸡蛋安全及品质问题等。这些问题虽然在不同规模蛋鸡场的表现及解决方式不尽相同,但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缓解并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吃健康、促优质、友环境”,已在行业内形成强烈共识。

超大型(单场存栏> 50万)蛋鸡场,近年来每年以数千万存栏的速度发展。有大规模资本进入,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均具有较大优势,能有效把控市场风险、应对环保和产品质量问题。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动物健康、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的社会责任和理念。但有些新进入行业的养殖场可能经验不足,思路停留在“高投入、高产出”,极有可能忽视精准营养调控相关的健康或鸡蛋品质问题。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沟通,结合电子化的生产数据,现场即可诊断问题,找出问题,精准施策。

大型(存栏20-50万)蛋鸡场,有外界资本注入,用企业化思维养鸡,注重生产性能和投入产出比,注重品牌、品质和价值挖掘;规模比较大,有专业技术人员,但是数量有限,对营养调控的整体考虑不充分,技术水平尚可。需要注意的是,单凭设备和资本投入,期待“养好鸡”,可能会事倍功半。有的企业对饲料营养的认识还处于误区,比如通过使用低质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反而影响蛋鸡健康、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需要“贴身”沟通,传递新理念,结合良好的示范效果,以便有效推进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

较大型(存栏10-20万)蛋鸡场,更加关注生产性能、投入产出比,对品牌、品质和价值有较大需求,具有转型发展的潜力;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依赖添加剂企业的销售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因角度不同,人员纷杂,技术系统性不足、综合性欠缺,因而既是最急需饲料营养技术的规模户,也是技术应用较快见效的群体。应坚持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对饲养员示范,促使其关注“吃料保健康”,通过树品牌,提升鸡蛋品质,促进其发展。

规模户(存栏1-10万),占行业蛋鸡存栏的1/3以上,有养殖经验,但对新理念、新技术不太敏感。蛋品销售主要靠经销商,多使用预混合饲料,缺乏品牌意识,大部分存在环保问题,面临退出行业的风险。由于传统养殖经验的限制,这些养殖户创新意识不强,缺乏为新技术付出和接纳新技术的主动意愿。另外,对减少排放、保障鸡蛋品质和动物健康的关注也较少,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主力,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大力扶持。

散户(存栏< 1万),约占行业蛋鸡存栏的1/3,多年从事养殖,主要是家庭式养殖。散户的饲料使用和鸡蛋销售主要依靠经销商,对价格十分敏感,基本不关注产品安全和价值;人工劳动强度大,没时间思考出路、学习经验,不分析生产数据,一般年终算总账;与其他养殖场(户)相比,药物滥用、环境污染(鸡粪不处理、随意堆放)、生物安全和疫病等问题较为严重。因为环保问题、劳动力价值、养殖本身利润小风险大,这类养殖户正在加速退出。需要加大力度使这类养殖户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否则他们将被行业的发展淘汰出局。

《国际家禽》:从养殖效益出发,规模养殖场如何通过生物饲料技术及产品的应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齐广海:抗生素的减量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当务之急是在做好生物安全、鸡舍环境控制的同时,采取营养调控措施。我国现有法规不允许在蛋鸡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因此采用其他手段提高鸡体本身的健康水平,从而减少治疗用抗生素及药物的使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产品研发方面,既要重视单一核心产品的创制,也要重视提升产品效能的集成技术研发;在产品效果方面,既要重视产品本身的杀菌、抑菌能力,更要关注通过调控动物自身机能(如免疫、肠道健康、抗氧化等)增强动物健康。

当前,在蛋鸡饲料中应用的生物饲料主要是添加剂,如酶制剂(以植酸酶为主)、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益生元、合生素)、发酵饲料产物(酵母培养物、白酒糟发酵物等)、有机微量元素(酵母硒等)、氨基酸(L-蛋氨酸、赖氨酸等)、维生素和类维生素(如吡咯喹啉醌等)。这些物质在蛋鸡饲料中应用后往往能改善蛋鸡健康状况(通过调控鸡的免疫或/和抗氧化机能)和鸡蛋品质。例如,我们评价了一种酿酒酵母培养物,该产品以酱香型白酒糟为培养基,通过耐酸、高产酶的酿酒酵母高密度培养、酵母可控自溶等技术发酵生产,显著提高了白酒糟中的粗蛋白、粗脂肪、活性酵母、小肽、多种消化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植酸酶、蛋白酶)和核苷酸含量,降低了粗纤维、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了发酵风味。我们用产蛋鸡对这种酵母培养物的有效能值、主要营养素利用率和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添加1%酵母培养物可提高产蛋率和产蛋量,改善料蛋比,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高/隐深;2%酵母培养物可提高产蛋鸡血液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产蛋鸡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增加蛋壳厚度,并可使蛋黄颜色加深。该产品的推广应用不仅能降低饲料生产成本,还能改善蛋鸡健康状况,市场前景良好。

《国际家禽》:未来5-10年,全球饲料科技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中国饲料工业及蛋鸡饲料营养将发生哪些重大改变?

齐广海:未来5-10年,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精准营养与饲养技术的需求愈加迫切,加之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动物营养与饲养技术发展将可能体现为四大趋势:一是动物营养需要动态模型化新技术将成为热点;二是近红外等快速实时饲料检测技术将更加普及;三是生物饲料对饲料技术进步的贡献度将不断加大;四是畜牧业新技术、新装备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导致饲料生产方式和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更具体来说,在饲料原料方面,由于生物饲料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原料预处理使多种饲料原料得到进一步增值,同时饲料原料的使用将更加多样化;饲料添加剂将朝着功能特性强化、无抗生素、绿色化甚至有机化的方向发展;多种新技术及设备的运用,饲料配方技术将越来越向精准化、动态化、调控化方向发展;饲料加工将加速迈向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劳动力的使用减少,饲料加工能耗不断降低。

2017年,中国工业饲料产量为2.22亿吨,其中蛋禽饲料2931万吨,而禽蛋产量为3070万吨,料蛋比还不到1:1,主要是因为蛋禽饲料中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所占比例较高。这反映出,在蛋禽养殖中配合饲料普及率较低、自配料较多,同时说明小规模蛋禽养殖比例较大。未来蛋禽(尤其是蛋鸡)存栏规模会越来越大,小规模蛋鸡养殖场因为鸡蛋销售溢价低、环保问题突出、用工成本增加等,会逐渐退出蛋鸡养殖行业。所以,随着蛋鸡单场存栏规模的增加,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会不断增加,蛋禽饲料总量会稳定增加,新的技术和理念将会更好地得到推广普及。

未来5-10年,以生物发酵为代表的生物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将成为饲料市场的主流。生物饲料的研发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真正发展起来是在9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在多项领域中的应用,生物饲料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创新的重要武器与手段。其研发及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发酵饲料,发酵的对象可以是单一饲料原料,也可以是混合的部分饲料原料,甚至部分全价饲料;二是生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饲用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益生素、寡糖、抗菌肽及抗菌蛋白等。

关于生物饲料产品的管理,国内外均具有严格规定。例如,在中国,如果生物饲料生产中使用了转基因技术,包括使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生物饲料添加剂必须首先经过有关专门机构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然后方能申请作为生物饲料产品(包括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换言之,转基因生物饲料产品的批准首先要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后,然后才能申请批准用作饲料产品。可见,我国生物饲料产品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生物饲料产品,尤其是生物饲料添加剂早已在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较快发展。例如,2016年我国约生产了976万吨的饲料添加剂,相当大的比例为生物饲料添加剂。其中,饲用氨基酸、维生素、酶制剂等生物饲料产品早已大量出口欧美发达国家,有些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如植酸酶)生产技术全球领先甚至使国外企业不得不趋于放弃中国市场。

完整采访稿将刊登在《国际家禽》2019年3/4期杂志中。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