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左岸芯慧得到以色列英菲尼迪A轮投资时,董事长张波并没有预料到,有一天公司的智慧农业产品和理念将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国家受到青睐。
“自2010年公司成立,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投入了研发。2018年刚实现收支平衡,2019年迎来开门红,到目前拿到的订单已达到7000万,预计今年订单总额可达到1.5亿元。”张波将一沓项目合同展示给记者看,“除了贸易项目,我们还与国家智能传感器中心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建立起联合研发合作,所有成果双方共享,这将为公司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强大支撑。”
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左岸芯慧”)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数字传感器技术和智慧农业云平台等软硬件设备,致力于提供农业全产业链智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当智慧农业这种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形态开始在我国试点时,左岸芯慧应运而生,并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扎根成长。目前,由左岸芯慧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而来的全套农业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已经覆盖了设施农业、大田种植、水产及养殖等多个应用方向,成功落地的项目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农业企业实际生产中,并于2018年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是引领智慧农业发展的主体。相比较起步较早、发展完善的美国、以色列、德国等,智慧农业在我国起步晚、规模小、市场不完善。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左岸芯慧凭借什么与其同台竞争?记者进行了采访。
从车接车送到自己租车,再到车接车送
中国物联网创新技术落地海外,会不会水土不服?
张波仍然记得,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初期,公司团队踌躇满志,认为公司的设备优良、技术前沿,完全可以满足对方的需要。但是,对方兜头抛来的几个问题还是让他头脑一懵:你们公司的设备和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能把所有的监测数据与实际生产关联起来吗?能把每个养殖棚的管理人员由10多个人减少到2-3个人吗?……
“这些都是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走出去,技术必须与对方需求相适应。”张波坦言,“我们碰了壁,才意识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才是好技术,表面的酷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为了改变创新技术与实际需求“两张皮”,左岸芯慧成立了泰国项目攻关小组,由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熊焰带领团队深入当地调研,虚心向泰国农业专家请教,了解当地种养情况,在肉鸡养殖中引入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创新性地以畜禽养殖模型、云平台、物联网技术集合工厂化生产流程,实现了养鸡全程无人值守式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有实力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张波不无戏谑地说,刚到泰国时,他们被奉为专家,去养殖场都是车接车送。发现左岸芯慧的技术不能马上解决问题,泰方立刻换了脸色,既不派车接送,也不派翻译协助。第二次进养殖场的熊焰一行就自己租车,全程直接英文交流。当左岸芯慧团队展示出为对方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型时,泰方的态度再次发生了180度转变,给中国专家又恢复了“车接车送”的待遇。
“进军国际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一场试炼。我们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只有经历了市场检验的技术,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才能让我们在世界浪潮中站稳脚跟。”张波介绍,2019年,左岸芯慧与泰国正大集团将在水产养殖、稻谷、玉米等水产品与大宗作物的现代化种养、产品安全追溯、新零售等领域展开合作推广,项目总规模达60多亿人民币。
中国很多领域的技术创新是先进的,不是落后的
左岸芯慧为什么能在国外成熟的智慧农业方案提供商中脱颖而出?
张波透露:“我们的报价比德国、以色列要高。但是泰国正大集团还是选择了我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智慧农业云平台,能够一张图集纳该集团在全球所有产业的实地数据和画面,帮助他们完成整个产业链的规划和设计,实现自主掌控。”
这样的先进技术当然不是凭空得来。左岸芯慧的研发团队都是“80后”“90后”,非常年轻,却是航空软件设计领域里的精兵强将。技术“领头羊”——左岸芯慧总经理古成龙早在大学期间就已声名鹊起,其团队曾在世界互联网大赛中拿到第二名,比尔·盖茨亲自为其颁奖。拥有这样的优异团队,公司刚刚成立就顺风顺水,仅仅为高校提供物联网模拟实习机,产值就达到500多万元。然而,张波马上决定砍掉这个项目,“这样的钱太好挣,这么优秀的年轻团队成为赚钱的机器,就太可惜了。”
2014年,公司拿到了一个项目,为吴明珠院士位于上海嘉定的哈密瓜研究基地装上物联网设备。在此之前,公司曾陆续尝试过一些农业物联网项目,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农业生产现场环境多样、电压往往不稳定、传感器种类繁多、接口无法标准化等。公司团队意识到,没有优质的设备完成最基础的数据收集,后续的集成分析和应用就是空中楼阁。
在这次项目承接中,古成龙向张波提出,要创新制造市场上还没有的、统一口径标准的传感器。一个星期后,古成龙完成了五款传感器,却始终无法做好PH传感器的接口标准化,为了帮他开拓思路、突破瓶颈,张波特意邀请了美国ASI公司——全球第三大传感器生产公司的中国厂家制造总监,前来与公司团队做交流。古成龙在交流中受到启发,一夜之后就做出了离子传感器样机,并在ASI中国实验室试验成功,0.001的精度差异突破了ASI公司的最高标准。
“这批统一口径标准的传感器,就是左岸芯慧的核心产品之一——智能数字传感器。”张波感慨地说,“中国在很多领域的技术创新是先进的,不是落后的,完全有能力走出去,造福‘一带一路’国家。”
不是为他们,而是帮他们,共赢才是走出去的正确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印度尼西亚政府积极响应,愿意与中国携手共进,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和精准扶贫方面,积极引进中国先进技术和经验,努力打造世界粮食基地。
印度尼西亚中央农村合作社联盟是印尼全国合作社总社,主要负责印尼国内农业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该联盟目前拥有350万公顷农耕土地,未来十年计划开发1000多万公顷平原土地,除了进行机械化、智能化农业种植,还要帮助500万印尼农民家庭脱贫。
在与该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前,张波多次去过印尼,对印尼优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印象深刻,“我跟对方负责人说,印尼这么好的土地,没有污染,一定要走绿色安全生态农业的路子,既解决当地粮食安全还可以供应中国市场,实现两国的共赢。”张波的想法与对方不谋而合。双方当即签署了1000万公顷的联合开发协议,后期还在印尼农业部的支持下又追加到2000万(3亿亩)公顷。眼下,在印尼万隆,一个4.5万亩的智慧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走出去必须有共赢的心态,而不是简单赚一点钱。要满足对方的需求,就要去理解对方的理念,由被动变主动,不是为他们做什么,而是帮他们去完成他们自己的目标。”张波这样总结。
走上国际舞台,左岸芯慧展示出了“中国创造”的实力,更多的优秀跨国企业也慕名而来,向这匹闯入世界智慧农业市场的中国黑马抛出了“橄榄枝”。
全球保鲜技术领先企业——日本DEN?BA株式会社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县域冷链保鲜仓储物流中心。他们主动找到张波,要与左岸芯慧共同建立全球冷链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和运输体系。
张波对这次的合作期待很高,“能跟强大的国际农业企业合作,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这次合作让我们距离自己的目标——搭建农业全产业链的智慧服务体系,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