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巴蜀是养猪大省,一句谚语风行国内外:“川猪安天下。”指四川发达的养猪业使中国安定,四川的养猪业如果受损,天下就不太平了。
在丰饶的养猪文化沃土上,荣昌猪闻名天下,荣昌是全国最大的良种仔猪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饲料、兽药集散地,荣昌设有“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1998年10月,时任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和重庆市领导等出席开城典礼。
重庆的养猪业曾经成为农家的支柱产业,猪曾是农户的半个家当。因此,重庆市相猪、养猪的俗语、谚语、歌谣特别丰富;每个场镇都有专门的猪市,还有人以相猪为业,他们往往成为猪市上的专门行当“猪偏耳”或曰“猪媒人”、“中人”(只从事猪的买卖),即买卖猪的经纪人。猪偏耳集相猪文化之大成,有的还是养猪专家,也精通养猪俗谚、俗语、歌谣。
于是,“猪”语远远超越养猪行业,活跃于各行各业。比如,“潲瓢(舀猪食的专用瓢)运”,谓人的运气好。“震膘”,本指猪在育肥增膘阶段睡觉时发出叫声,养猪以外是指对人大声吼叫。“猪困长肉,人困卖屋”,谚语前句指嗜睡的猪迅速长肉,后句指人贪睡就会卖屋毁业。
古籍里有《相马经》,民间有《相牛经》,而《相猪经》却罕见。但是重庆农村、猪市广为流传了许多关于“相猪”的谚语,实践证明大多屡试不爽。
“岔口要深,头要方正。”指嘴的上下两爿开口度要大,主会吃;头大、丰满且无畸形,是发育良好之相。头为一身之主,头相健康也会影响其余部位向良性发展。又有说法叫“头大尾根细,越喂越高兴”。“嘴筒子要齐”,指猪嘴的上下两爿长度一致,吃食时不撬不拱,从槽面挨着吃到槽底。民间罾骂那些没有口福、无法插手某事为“嘴筒子没有筑得齐”。
“嘴筒齐短,耳朵薄大”,指嘴唇上下两爿齐整短促,长者爱拱食、挑食;耳朵大若蒲扇不要紧,要薄、软,否则不肯吃,长势缓慢。农村戏谑人会吃为“吃得耳朵都飞起来”,正是猪在吃食时薄大、柔软的耳朵的夸张行为。“尾巴高吊起,越喂越欢喜”,这种猪吃食若抢,且尾巴活跃,煞是可爱。农村戏称人家吃饭津津有味为“吃得摇头摆尾”。
“远看妇人近看猪”,前半句指远看女性,审美者能营构一种朦胧美;靠得近,一切尽收眼底,连小小雀斑也大如铜钱,大煞风景。后半句,看猪一定要贴近猪,看得真切仔细,口鼻眼耳脚蹄皮毛,一处不能放过,充分调动一切相猪经验,融会贯通,不教一瑕眼前露,相猪才靠得住。
荣昌白猪是我国三大、世界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被誉为牧业的“国宝”,我国特为此制定了“国标”。其国际的具体形象特征可用当地农民的顺口溜加以概括:“二方头,罗汉肚,嘴上三道箍;全身白,眼圈乌,嘴短尾根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