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网易就实现6个人养猪2万头猪。今年,京东负责人表示,京东“AI养猪”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80元,猪场将全部采用机器人饲养。
作为传统养殖巨头牧原股份2018年年报显示,通过自动化供料,牧原养猪场的一名饲养员年养殖规模达1万头,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甚至达到了2000万元。
目前,凭借模式创新,牧原股份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最新市值已逾千亿元,已成为国内绝对的养猪龙头企业。
22头猪起家 懂得复盘
当前养猪巨头都是百亿身价,但他们的发家都不及我们当今的养殖创业的朋友。
比如,新希望从养鹌鹑起家、温氏从8000元起步、牧原从22头猪起家...但这些养猪大佬懂得抓住机会,不断创新的诀窍。
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内乡县一个叫河西村的小村里,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沿海吹到了全国各地,也吹进了这个叫河西村的小村庄,吹进了这个家境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
还未成年的高中生秦英林在那时就有了创业的勇气和魄力,他鼓动父亲去养猪致富。父亲被他说服了,拿出了一笔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巨款——800元,买来20头小猪,建了一个养猪场。
然而,因为缺乏防疫知识,秦英林家的那20头小猪遭遇养猪世纪难题“猪瘟”,一头接一头地死去,最后只剩下1头。
这一次尝试不仅没让家庭富起来,反而损失了2000多元。一夜回到解放前,希望彻底毁灭了。
这次创业复盘后,秦英林明白一个道理:技术与学习是关键。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考上教养猪的大学,学好技术,帮父亲养猪致富,帮助乡亲们养猪致富!之后,秦英林考取了农业大学,并学习了养猪技术和各项知识。
1992年,秦英林放弃了南阳地区食品公司的办公室工作,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他从哥哥那里借了8000元,再加上弟弟准备结婚的12000元,他开始建猪舍、架电线,打水井。
1993年6月22日,这个日子对秦英林来说比结婚纪念日还重要,这一天,他迎来了养猪场的第一批客人——22头小猪,他的养猪事业就此正式开始。
期间,秦英林业也经历了养猪难题,但都被他逐步解决了。他根据所学知识,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防疫制度,他还利用所学的营养学知识给猪仔配制饲料,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养猪的成功率。
有了知识做支撑和保障,秦英林在养猪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年,秦英林的养猪场规模从最初的22头扩大到了2000头;1997年,出栏商品猪达10000头。2000年,秦英林设立了牧原股份的前身牧原养殖,开展生猪育种工作。2005年,公司从加拿大引进470头曾祖代种猪,建成了当时国内较大的核心种猪场。2010年,牧原股份营收4.45亿元,生猪出栏量35.9万头。2013年,牧原股份营收超过20亿元,生猪出栏量达到130.68万头。2018年,秦英林以255亿元资产成为河南首富,2019年秦英林资产达415亿元,牧原股份养猪出栏量已经高达了1000万头。
目前,牧原股东上市市值1200亿元,在全国拥有120余家子公司,规模化养猪全国第一、全球第三,总资产450亿元。
3大模式创新:养猪门槛很高!
曾在一次采访中,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推心置腹地说,“很多人觉得养猪很简单,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的代名词,其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养猪行业已经成为融合多门学科的高科技行业,包括生命科学基因选择、猪舍设计、疫病防控、营养配方、生产管理、环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应用等,门槛很高,没有技术创新难以为继。”
我们也看到,牧原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从猪舍设计的一代代革新和改善,再到饲料与兽医防疫的技术迭代,牧原在创新中发展壮大,实现了养猪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并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迈进。
从总体来看,27年的时间,牧原的模式创新有3个,种养结合、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智能化养殖。凭借时代的养殖模式,牧原一步步攻城略地、扩大养猪规模。
1、种养结合
针对养殖密度大、环保压力巨大的现状,牧原公司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一套通过环保部认证的“种植—养殖—沼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具体做法如下,牧原公司通过对猪粪尿的合理转化利用,实现种养有机结合和养殖生态、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将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物质制成有机肥,液体进行沼气发酵,沼液浇施农田。
同时,为确保科学浇施沼液,牧原公司通过测量土地肥力,结合当地气候和农作物营养需求,制定浇施方案,免费将浇施管道铺设到田间地头,方便农民浇施,真正做到了种养结合,粪水合理还田利用。
目前,牧原公司已安装地埋管道2万多米,实现沼液浇施农田数万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牧原科研人员持续跟踪调查,2015年未施用沼液的农田小麦亩均产687斤,施用沼液的小麦亩均产870斤,增幅21%。目前,牧原公司有机肥外售每年盈利1000余万元;沼液无偿供应农户。
2、高效生态农业
与传统农业不同,牧原集团在研究养殖技术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研究整个生猪产业链的技术、生产情况。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对花、果木种植等生态农业技术及有机肥生产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如果说种养结合是养殖企业的战略出路,那么高效生态农业是养殖企业的新商业。牧原公司深谙其中的道理。
牧原公司凭借种养结合模式积累了循环农业的经验,另外经过大量实验之后,牧原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拓展新领域。
2016年,牧原公司还牵手以色列农业公司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牧原公司希望借助以色列的控温、控光、控水、控肥、控气“五控合一”等成套高端设施农业技术,并力争建成相关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基地。
比如,牧原公司打造现代化农业高新科技园发力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内包括水生蔬菜景观区、露天果蔬生产区、产品展示中心、休闲农业区、生态养殖区、养生度假区等,将致力打造一个集优质蔬菜种苗生产销售、高效优质蔬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和推广、观光旅游和餐饮旅游于一体。
3、智能养猪
当今,养猪业转型升级面临两个大跨越:第一个是传统养猪业向工业化的跨越;第二个跨越是智能化的跨越,大数据智能化养猪,这个阶段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人工智能。
“我们要建立企业自信,行业自信。规模小的企业也面临着变革,不能因为行业落后就不谈智能化。”秦英林强调,“没有技术高地,只有变革先后,谁先做起来,谁就可以引领发展。”
在智能养猪上,牧原做了2大创新:
1)猪舍
目前,牧原猪舍里有空气过滤系统,前端过滤是防疫病,后端过滤除臭、分解大分子物质,把空气中颗粒物降下来,对降低PM2.5、PM10都有贡献,把臭气控制在几米范围内。
如今,牧原的猪舍已经更新到第12代。“有专业团队专门设计猪舍,设计猪舍像设计汽车一样。”
2)节水
节水是养猪成本的关键。
如在养猪节水方面,牧原公司采用全漏缝地板免水冲工艺,整个饲养期免水冲猪舍,减少冲洗猪舍用水;持续创新改进饮水器,智能温控,喷雾降温,不形成径流;高压水枪清洗刷圈,减少用水;管理节水,减少跑冒滴漏,最终实现上市一头猪用水1.6-1.8m?,远远低于养猪行业用水定额。
据了解,牧原是养猪用水已经节省到极致,节省到可以在沙漠里养猪,目前已经有公司在大型的沙漠区进行养猪。
除此之外,牧原通过自动化供料,一名饲养员年养殖规模达1万头,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甚至达到了2000万元。
秦英林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未来养猪业将会在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饲料运输车辆,按指定路线实现自动化供料;大数据平台养猪养殖,疫病自动识别诊断;重复、简单的养猪环节将由机器人来代替,既提高劳动效率,又利于疫病防控。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秦英林认为,对于养猪事业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更要注重价值。
“如果是逮机会的生意,更不能做,因为你要是抓住一次机会,沉浸在快乐成功的过程中,实际上风口就过去了,可能你还在继续投资,最终可能血本无归。不抓短期的机会,要注重长久的外部价值,这是铁的规则。”秦英林解释。
从当下时局来看,大趋势属于养猪巨头。新希望、温氏、大北农、牧原公司、网易未央等纷纷表示扩大养猪规模。
那么养猪散户的机会在哪里呢?我们认为2条路:一条路与养猪巨头合作;另一条路就是发展精细化养殖。但机会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