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秘胡吉介绍公司近期概况与中长期战略
公司前三季度克服了外部非瘟等的挑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是业绩增长,二是市值提升。我们认为这一轮的快速发展,背后靠的是成长性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周期性的作用。第一,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和集中度提升,规范进取的龙头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第二,新希望随着组织体系、人才和管理方面脱胎换骨的变化,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时期。所以,新希望的成长是行业格局变化与自身变革带来的双重成长,体现在各个业务板块中。
(一)关于养猪业务:
养猪业务是新希望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制定2022年实现2500万头的出栏目标,内部决心十分坚定。叠加本次非洲猪瘟带来的强周期,整个集团都在帮助股份公司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来看可能会大幅度提前实现2500万头的出栏目标。
截止10月底,种猪已经超过3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超过20万头,GP和GGP超过了10万头,为明年和后年增加种猪的存栏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目前排期的情况看,预计到2019年底,公司的种猪存栏确保实现40万头的目标,挑战5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确保达到25万头,挑战30万头。从母猪的引种和在建母猪场的达产进度,只要在2020年前3月底引种成功,对于2020年出栏就会有贡献。预计到2020年3月底确保实现6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能够实现40万头。在当前的整体育种的进展下,公司2020年出栏目标保持确保800万头的出栏量,其中自有猪苗的比例会比原先规划的大幅提高。其中仍会包括一些外购猪苗的部分,在产能不匹配的地区,会在成本管控的情况下外购一部分仔猪除了种猪外,其他确保出栏量的核心问题也都没有障碍——
1、土地储备充足:由于新希望与政府的良好沟通,以及30多年的品牌效应,并且借助国家对养猪的支持政策,公司前三季度拿地和建设的速度不断地加快,截止10月底,已经投入运营的种猪场产能超过30万头,在建产能50万头,预计在2020年3月底之前全部竣工,届时达到80万头。还在筹备期办理手续的土地能够支持产能在20万头,这部分要在2020年底竣工。从目前公司能够得到的土地,能够支持在明年底之前达到100万头种猪存栏。以能支撑2022年2500万头的出栏目标。除了运营、在建和进入筹备期的之外,我们还额外储备了大量的土地,一方面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会在种猪场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加大自育肥土地供应。
2、资金充足:除了490亿的银行授信之外,还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包括3-10年期的项目贷60亿,50亿的中票,30亿的超短融都已经走完了内部的审批程序,40亿的可转债也拿到了证监会的批文,正在稳步推进发行工作。2019年公司的资本开支预计达到80亿,其中50亿已经支出了,其他不到30亿在四季度支出,2020年计划是120亿,目前的资金能力完全能支撑2019和2020年的资本支出。
3、人才储备充足:目前在养猪团队超过8000人,完全能够满足1200万头以内生猪出栏的人员需求,对于明年800万头的出栏目标是完全可以覆盖的。未来几年预计每年招聘1万人,今年的万人招聘计划,预计今年年底完成70%,截止10月底,我们大学生招聘超过1500人,是去年的3倍左右,今年新招人员主要是满足后年以及更长期出栏的人员需求。结合之前的资源积累以及品牌、培训经验,我们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发展成熟,我们对于招聘很有经验。通过“理论+实践”的深入培养,能够在一到两年内培养出现代化猪场场长,养猪业务培养体系能支撑未来业务发展。
总之,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制定的出栏目标是能够比较顺利完成的。
(二)关于饲料业务
行业虽然处于成熟期,行业总量增长有限。但是行业集中度处在加速提升当中,2018年前十名集中度30%,按照各公司规划,预计到2020年达到45%。在非洲猪瘟影响行业艰难的时候,新希望猪料受到影响较小。各个客户对于龙头企业更加青睐,头部效应显现。公司饲料外销基本实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另外今年前三季度,产品结构的改善非常明显。
(三)关于白羽肉禽业务
肉禽产业的规模增长目标是从目前7亿羽,到2022年提升到10亿羽,最主要的抓手是养殖端和销售端。养殖端大量提高直供养殖基地的比例,使得养殖效率更高,更安全,同时通过全链条的贯通获得更高的溢价。销售端提高核心优势渠道的占比,通过链条的优化,使得单只盈利更高。通过量和利的提高,禽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关于食品业务
在当前几年时间内,养猪产业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更长期5-10年来看,新希望业绩是建立在食品和深加工方面,定位是要在猪肉、禽肉等生鲜形成和我们前端禽和猪养殖规模相匹配的产能。目前而言,我们的食品业务和深加工板块的业务体量还不算大,但公司最终会在猪肉及禽肉等生鲜业务的规模体量上形成与前端几千万头猪和10亿只禽的屠宰量大致相匹配的食品产业,完成从上游到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的衔接,达到在食品产业上大体量的增长。
(五)关于近期的资本运作
1、股票的回购情况
去年启动了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当时设置的上限是8元,但是股票很快突破了8元的上限,因此回购最低规模还未达到。今年结合我们对公司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判断,公司董事会在10月7日决定提高回购股份上限至22元。按照董事会的授权重新启动了回购操作,目前已经达到了6亿元的回购规模。后期如果股价有所回调或是时机合适,我们还会合理地进行一些回购。
2、40亿元的可转债项目
目前已经得到证监会批准,在稳步推进中,在可转债的执行方案中会对现有股东做100%全额的优先配售,希望机构股东和中小股东都能积极参与公司可转债中的优先配售。
二、财务总监王述华解读各板块业绩
(一)三季报业绩分拆
前三季度收入569亿,同比+12%,归母净利润30.72亿元,同比+111.73%,农牧板块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1345%,另外民生银行部分归母净利润14亿。第3季度归母净利润15亿元,其中农牧板块10.7亿元(饲料业务贡献4.1亿元,同比+38%,禽产业贡献3.6亿元,猪养殖3.5亿元,同比+1800%,食品3700万元),民生银行投资收益归母净利润4.3亿元。
(二)养猪业务
1、自有猪苗出栏成本:Q3自有猪苗完全成本13.1元/公斤,去年12.5元/公斤,主要是寄养费增加了50-80元/头;制造费用的增加,例如在PCR检测仪和洗消设备上增加的投入;还有管理费用增加,这是因为在人员配置上的富余,为将来储备培养人才。今年饲料和疫苗使用费用是降低的。疫苗由于到位的生物安全措施,整体使用量也有所降低,另外疫苗的采购优势也降低了疫苗的使用成本。
2、外购猪苗部分成本:Q3放猪的实际结算成本是16.3元/公斤。
总体上,Q3自有猪苗和外购猪苗的出栏量比例是1:3。整体成本15.6元/公斤,含仔猪外销那一部分的整体成本16元/公斤。1-9月我们上市率超过90%。
3、关于“公司+农户”模式的探讨
(1)疫情防护能力:首先,这种模式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依旧会是中国养殖业巨大的社会资源,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们1-9月仅10%自育肥,农户养殖90%,我们上市率超过90%,可以充分说明公司+农户的模式下疫情是可控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企业用怎样的方式选择养殖户。对于养殖户,我们首先看硬件条件是否达标,对A、B、C、D、E多个等级的农户进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条件做不同的改造,确保达到生物安全防控的硬件条件。其次,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农户养猪。再次,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除了农户硬件改造、养殖户培训以外,是否有快速响应的检验体系、能否在非瘟未传播时精准剔除并保证猪群较高的存活率,都是参考的标准。
(2)成本是否可控:费用分为三部分:每头猪每天的付费、根据不同养殖成就的付费和根据不同疫情状况下的付费。寄养费在行情好的时候会根据行情、养殖成绩等有所变化,今年行情好,寄养费有所增长,在2017年行情不好的时候,寄养费也是较低的。
(3)保证金是否可以约束农户执行合约:如果做了改造,会在寄养费中扣减,保证金不变。目前保证金跟猪苗价格比只是一个很小的零头。保证金只是寄养合约的一个条款,不是保证猪苗安全的核心。真正的生物资产安全取决于企业的管理,从两个维度看,一是养殖户的选择,需要选择有信誉、有信任基础的养殖户;二是依靠制度和流程,我们会在养殖户的入口装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摄像头进行监测和管控,在非正常入猪和出猪的时间点出现出猪和入猪情况时,摄像头会自动警报。
(4)站在农户的角度看:有足够资金和足够能力的农户可以选择通过自买猪苗、自买饲料等完整流程赚取高风险高收益,当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没有足够能力保证生物安全的情况下,和企业合作是实现资本变现和投资回报的方式。因此从我们的角度看,“公司+农户”在长期内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三)饲料业务
(1)产品结构的优化:做强饲料的核心举措是产品的优化,新希望传统以禽料为主,但现在大幅提升水产料特别是特种水产料的占比,猪料特别是教槽料的占比。Q3在虾料、鲈鱼料、教槽料等品种得到了用户的喜欢。水产料产能布局提升,16条新的生产线上线,9月份达到最大产能释放,海外有3家水产料企业开工上线。
(2)规模养殖户的获取:①帮助养殖户防控非洲猪瘟,利用自身养殖的优势,从源头控制饲料安全,同时帮助规模养殖户防护非洲猪瘟。效果很显著,今年前9个月全市场猪量下降24%,我们仅下降7%,9月份全市场猪料下降41%,我们仅下降18%。②解决养猪户资金缺乏的问题,4月份上线了“好养贷”平台,引入第三方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3个月时间我们平台为养殖户提供资金超过4亿元,目前正在接入建行、农行、邮储银行等更多银行资源。
(3)精益运营提升利润:①保证集中采购的效率。把不同原料分成不同品系,采用不同的策略,比如豆粕我们分成7个大区,跟中粮等大的战略伙伴谈判,帮助他们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费用,利益共享,降低成本。②片区内SKU集中,降低生产费用;③经营结算,全是改成票据化,资金有非常好的流动性,降低财务费用;④精准营养,通过配方优化,帮助养殖户和我们自己节约成本。关于经营结算,全是改成票据化,资金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有效降低财务费用。
(四)白羽肉禽业务
(1)养殖端大量提高直供养殖基地的比例:使得养殖效率更高,更安全,同时通过链条的连贯性获得更高的溢价。从养殖、屠宰再到深加工全链条配套要均衡保证高、中档食品的供应和诉求,从而在下游渠道上抓住头部客户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今年禽板块的盈利提升受益于行情好和直供率提高,上半年鸡线直供率55%,鸭线直供46%,直供里面自建+租赁的比例上升到百分之十几。在2020-2022年之后会陆续释放养殖端的利润。
(2)优势渠道的获取:我们从以一批商为主的销售方式转为以头部餐饮客户、主要原料客户等为主的模式来实现食品的产品溢价,今年在这方面有5%左右的占比提升。禽方面的利润主要在于做足了产业链的配套、做好了渠道的变革。在未来几年,我们希望可以做到10亿只的屠宰量,通过种禽和基地的配合,实现3元/只的利润。
(五)食品业务
食品板块处于孵化期,在未来5-10年能带给公司巨大的利润和收益。核心能力除了品牌、营销等体系化运营外,爆品打造、渠道溢价能力都至关重要,现在主要集中于优势渠道和爆品打造。今年的产品“小酥肉”从4月-9月已经实现月销量超2000万的成绩。其次我们主抓海底捞、云海肴等优质头部餐饮渠道的直供能力,确保食品安全带来的产品溢价。
(六)重点科目解析
1、资本开支:1-9月资本开支52亿,其中生猪42亿,饲料6个多亿,主要用于水产料的上线,禽4个多亿,主要是基地的投资。
2、生产性生物资产:9月底生物性资产9.86亿,其中猪7.8亿,禽2.0亿。9月底种猪的存栏是接近25万头,消耗性资产中,猪有26亿。
3、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截止9月底41亿,比年初增加15亿,其中新建猪场增加了17亿,其他有转固的。
三、猪产业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博士介绍非洲猪瘟防护做法和进展
公司在没有非洲疫苗的情况下通过改造设施、技术和管理可以完全实现对没有疫情的母猪场进行预防。对于有零星疑似疫情发生的小规模养殖户也能够预防。非洲猪瘟控制技术方面,新希望进行了多种研究,控制方法教科书上没有,历史上也没有,企业层面在采样、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基本可以从技术上解决。
进入三季度以来,新希望和几家头部友商已经把非洲猪瘟的防控上升到了新阶段,开始用理论进行指导、摸索出了整套防范非瘟的方法。这整套方法有可能在之后能够成为国际通用的防范非瘟的方法。原来预防、控制和净化非洲猪瘟并没有涉及到中国现在做的这些措施,当现下大企业做出成果之后,国际组织对此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新希望从原来探索方法、再到固化、标准化方法最后在三季度形成理论,已经进入新阶段。新希望现在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新一代的全面检测、精准清除。在2018年6月没有非瘟之前就进行了猪场升级,大大提高母猪场的防控力度;二是技术的指导,在公司形成更加明确的规范。比如我们不会尝试各种不规范的疫苗,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使用不规范的疫苗是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认为我们采取的方法比使用疫苗更经济、带来的收益更多。三是在三季度全面推进强化生物安全的管理技术,加强摄像头管理,精准取消部分疫苗、兽药等。以单公斤出栏重的疫苗和兽药使用情况来看,用药量减少了一半。
下一步工作:1)对于防止非洲猪瘟,要继续改造生物安全的设施,提升生物安全水平,特别是新建自有场都是空气过滤,密闭,隔热的猪场。2)看是否能够降低预防成本,跟同行相比我们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上确实已经见到成效。
关于疫苗:首先,疫苗没有经过安全性测试,实验室制作、代工的疫苗存在很多的副作用。在我们做好其他工作之后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预防没有发病的场发病,都是使用疫苗不能带来的好处。同时如果使用疫苗,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会失效,在做生物安全的基础上还需要做二次检测。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使用未经安全测试的疫苗在猪肉中存在非洲猪瘟阳性的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的问题。第三个是任何猪瘟类的活疫苗、弱毒苗对繁殖效果都不好。
关于新建场:新希望全高端、全密闭、全空气过滤的母猪场基本都是超万头母猪的配置,最多的两万头,效果都非常好。另外养户的场在非洲猪瘟防控上不会比自有的场防控差、风险高。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在养户的场上也摸索出了一套办法,进行五大改造、分类管理、装置监控,现在我们认为比自有育肥更有优势。因为自有育肥的猪都养在一起,精准去除不方便操作,养户场可以更好地控制住。通过非洲猪瘟控制,我们剔除了一部分不合格的养户和太小的养户。
(四)问答交流环节
Q1:明年公司自供仔猪的规模大概在什么水平?可否大致测算下,如果年底40万头种猪的话,按照24的PSY,明年自供仔猪是否在600万头以上?1季度的种猪也可贡献自供仔猪,请问预计20Q1的种猪规模会达到多少?
A:我们目前的管理水平做到24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预计到2020年3月底确保实现60万头种猪,其中能繁母猪能够实现40万头。
Q2:目前公司有10万头GP和GGP种猪,具体分别是多少?
A:我们体系的GP和GGP是超配的,前面提到的产能还不含我们与PIC的合资公司的部分,我们自己的合资公司是有合约以成本价+200元为我们提供GGP。现在表外有9000头GGP,我们自己有5000头GGP,到明年4月份,可以完全满足自己的目标,3月底做到60万头,2020年底种猪存栏100万头,加上更新一共需要50-60万头,一般GP是扩繁系数按照8来计算,7-8万头就够了,我们目前有10万头是完全超配的。
Q3:Q2种猪规模十几万头,能繁8万头,GP和GGP在2-3万的水平,10月份实现了大规模的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A:种猪的扩张最主要的障碍不是来源,主要是种猪场达产的进度。从来源的角度来说,现在已经排期到2020年3月的60万头来说,外购的部分在15万头,其他部分是扩繁。有很小比例是三元留种。2020年4月1日开始,通过自己的扩繁可以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且还会有一些种猪可以对外销售。
Q4:去年死淘支出1.54亿元,去年是1.6亿元,公司再生产环节有哪些改进?
A:主要还是养殖和防控水平的提升。
Q5: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情况,以及我们公司的应用态度?
A:我们一直没有尝试使用各种代工不规范的非瘟疫苗,我们非常注重安全问题,即便以后有了疫苗,也需要20多天产生免疫,安全防护投资也少不了,我们也在加强投入。
Q6:目前养殖和屠宰加工产能匹配情况怎么样?
A:目前禽产业链来看,自养的禽全部自己屠宰,在山东地区还会零星收购农户的肉禽来屠宰。猪目前屠宰产能还比较小,我们有所三家千喜鹤,但是地域还是不匹配,我们也在各地寻求增加屠宰产能,未来会达到养殖规模的三分之一。
Q7:非洲猪瘟后,生物安全防护提升之后,其他疫苗使用量有所下降吗?
A:其他疫苗用量是减少的,从价值上算大概减少了50%。
Q8:目前公司合作农户平均养殖规模是多少?
A:目前公司合作农户平均存栏900多头,比非洲猪瘟之前是增长的,我们把一些生物安全不合格的农户排除掉了。
Q9:三季度出栏对应该够仔猪成本是多少,目前成本是多少?
A:3-6月自主成本是600-800元/头,现在平均成本是1200-1400元/头左右。外购仔猪的原则,一个是为自有种猪场培养养殖户,一个是要盈利。
Q10:用户生物安全改造的投入是多少?
A:如果做一些改造,最基本的投入平均是30元/头,上限不超过50元/头。我们规定多少公里不能进人,离猪场多少以内必须要有洗消点,每栏不超过21头。愿意改造的我们就进行下一期的合作,不愿意就是市场化双向选择。
Q11:如何保证有充足的合作寄养农户?
A:我们口碑和在行业是比较好的,资源比较好掌握。从目前来看公司加农户明年800-1000万头的出栏量来看并没有太大压力。
当前我们自育肥占10%,我们短期要把绝大部分资源放到种猪场的建设和扩张,但是育肥场也在按照规划逐步补上,从目前的情况,到2020年8月能完工的自育肥产能在800万左右,2020年底达到1000万,按照计划未来不低于50%的自育肥比例。
Q12:聚落式养殖和公司+农户以及自繁自养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或者说有什么样的优势?
A:(1)聚落里种猪是配套的,聚落里有内部的生产核心群;(2)聚落的猪苗是按照物流量计算过的,物流、人员配置、财务、行政等是计算过的,能达到规模效应。(3)聚落是分区域的,不会把钱都花在运费上,区域内也会配套屠宰,减少物流成本。总结一下就是猪的配套,区域型配套饲料、屠宰等。
Q13:当前快速扩张的大背景下,我们当前的种猪投资金额折算到育肥猪上大概是多少钱一头?育肥场的建设期多长?如何平衡外购和成本控制的关系?
A:我们内部GGP转换过来结算的时候成本接近两千元,使用三年大概每头25元的成本。关于外购猪苗,主要考虑两点,首先我们的前提是不亏本,这个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猪价的判断;第二,先锁定一部分优质养殖户,为后续自有猪苗出栏增加提前积累养殖户。关于育肥场的建设,1.2万头的育肥场建设周期大概是2个月。
Q14:未来3-5年生猪行业快速扩张,咱们如何确定未来长期目标中的出栏量呢?
A:我们对2500万头的出栏目标比较有把握,不仅一定能完成,而且会大幅度提前完成。未来发展过程中不预设上限,在2500万以上会根据形势综合判断确定新的发展目标。
明年800万头目标中,由于当前我们种猪场的建设提前,我们可以预计明年我们自有猪苗占比是大幅提升的。
公司更倾向于自繁自养的模式,但是我们不会在实践中一刀切,无论是通过“公司+农户”方面作收益分析,还是从精准扶贫方面分析,我们始终认为“公司+农户”是公司发展的后备选项。从今年出栏情况来看,我们首先是要确保种猪场建设,我们将土地资源等资源优先用于母猪场的建设,育肥方面会相对滞后。今年90%是通过“公司+农户”形式育肥,但是我们自育肥方式也在逐步加强。从我们排期情况来看,到明年8月份,我们的自育肥产能能够达到800万,到明年年底能够达到1000万。到后年生猪出栏中,自育肥的比例会大幅提升。育肥场的建设周期都会快些,无论是土地还是其他方面的要求难度都小些,所以我们对今后快速提升自育肥产能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规划自育肥比例不低于50%,实际会努力做到更高一些。
Q15:未来规划10亿羽禽,单羽利润3元/只的口径是什么?
A:是从种禽+养殖+屠宰+深加工整个产业链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