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养猪业“十三五”规划今年收官,疫情之下目标如何实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0-03-20  来源:🔗第一财经  💛2223
核心提示:粮猪安天下。中国的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常年稳居60%。同时,中国的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基于

粮猪安天下。中国的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常年稳居60%。同时,中国的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基于这样的国情,中国高度重视生猪产业。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其中,《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生猪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但2018年8月起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都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极大影响。如何完成《生猪规划》中提到的一系列目标,让行业陷入思考。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对产业的影响是惨痛的,但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比如,原本就趋势明显的规模化养殖结构受非瘟疫情影响,如今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大型养殖集团产能恢复加快。

中央地方密集出政策稳生猪生产

尽管《生猪规划》提示了“重点防范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但疫情汹涌来袭,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同时,因为生猪产业关涉民生,从而也引发了一系列影响。但为了稳产保供,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稳定生猪生产。

2019年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猪肉供应等五方面举措。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又明确提出,“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实抓细,千方百计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当前,肥猪、二元母猪、仔猪的价格均处于历史新高,两广地区甚至出现仔猪一头2500元的行情,而这个价格已经超过非瘟疫情前一头肥猪的价格。年出栏量全国第一的养猪界“一哥”温氏集团甚至开启抢仔猪大战。更有大型养猪上市公司,受高猪价刺激逆势扩张,赚得钵满盆满。

可以说,不同以往的猪周期,这次猪真正站上了风口。并且,经历了一年半的非瘟疫情,整个行业数据也逐渐从非常态走向常态。

由此再看《生猪规划》明确提出的“十三五”期间生猪产业的发展目标,在生产方面,到2020年,猪肉产量达到5760万吨,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规模企业屠宰量占比达75%;在效率方面,规模养殖场一头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数(PSY)达到19头,育肥猪饲料转化率为2.7:1;在生态方面,粪便综合利用率>75%。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生猪产能恢复需求时间,2019年第三季度能繁母猪产能才开始逐渐回升,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可供出栏大猪数量会维持低水平,预计第四季度中后期可供出栏大猪数量将会显著增加,产能恢复加快。但综合全年情况,2020年猪肉产量维持低位,甚至小幅低于4000万吨。

他说,疫情导致的突发状况,使得生产目标或无法实现。不过,从其它目标来看,已经实现。比如,当前规模屠宰比例已经达到80%左右,高于目标。规模养殖企业快速发展,繁育水平提升,部分大型养殖企业母猪PSY达到22-23,年提供可上市的肉猪数量达到21-22头,规模养殖户平均PSY达到20~21头,年提供可上市的肉猪数量达到19.5头左右,均高于目标值。至于育肥阶段的料肉比,国内已经达到2.6~2.7左右。

同时,《生猪规划》提出“前10大养猪企业生猪出栏占全国的3%”的目标,因为猪企逆势扩张,前10大养猪企业的生猪出栏量已经占全国10%。业内预计,2020年产能恢复期,前10大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将达到6000万头,占全国12%;到2021年,国内将出现2家养殖集团出栏量超过2000万头,并将有3-4家养殖集团超过1000万头,要想挤入前10,年出栏生猪的门槛已经提高到500万头。

疫情冲击下的区域布局调整

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生猪规划》提出分类推进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生猪生产协调发展。

然而,疫情的出现打乱了这一节奏。《生猪规划》提出的“500个生猪调出大县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也因为疫情影响,很多过去的生猪调出大县,已经变成缺猪县。

因此,上述2019年底发布的《方案》提出了契合疫情暴发后实际情况的生产恢复目标,包括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等。并首次提出产销平衡总体要求,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东南沿海地区为主销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达到并保持70%左右的自给率;西南、西北等地区为产销平衡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

《生猪规划》中生猪养殖的布局设计,在正常年景是适合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但疫情的暴发导致活猪调运受阻,容易出现产区猪卖不出,价格低;销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暴涨,生产者和消费者利润双受损的情况。

林国发表示,产区积极发展生猪屠宰、加仓、仓储、冷链运输,有利于在产区留住就业、屠宰加工等税收,利于经济发展。从未来来看,仍需要坚持生猪养殖区域布局,但发展养殖的同时,需要配套屠宰、加工等延伸产业链,缓解疫情中断活猪调运对产销区的影响。

在国际竞争方面,“十三五”前期,我国生猪综合竞争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不过形势也正在发生好转。

国内外生猪养殖成本存在差异,集中表现在养殖技术和饲料原料价格两个方面。但这五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比如,养殖规模上升加上科学化养殖,单个养殖工人管理生猪数量也大幅提升,一些标准化的养殖场平均单个工人单批次管理生猪数量达1500头左右生猪,折每年可以管理3000~4000头生猪,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国内养殖技术及平均生产效能正在加快追赶全球先进水平。

但占国内生猪养殖成本60%左右的饲料原料,由于国内土地及谷物、油料种植生产效率较低,导致国内玉米、豆粕价格较巴西、美国等谷物粮油主产国高出1倍左右。这使得国内外出现明显的价格差。

不过在王中看来,我国要想完全达到欧美国家的成本并不现实,不仅在于技术和管理问题,还有资源禀赋。国内要做的是缩小技术上的差距,而非简单的比较绝对成本。

《生猪规划》还专门提出实施“互联网+生猪”发展战略,也在5年中取得进展。谋易咨询首席顾问官、中加融达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个“十三五”期间,产业互联网开始出现一些雏形,主要是部分企业看到了AI智能技术和5G基础建设带来的产业互联网商机。

目前,大型养殖集团的养猪场已经实现通过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实时监控生猪群健康、采食情况、温度、猪舍氨气浓度等指标。如果出现病情,可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治疗,减少病情加重或扩散,降低人员巡视影响生猪休息及其它应激反应。而且大量的生产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寻找最优的喂养、管理方法,降低饲料平均用量,实现饲料成本下降。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