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各地 » 正文

示范省创建——青海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0-07-23  来源:🔗青海日报  💛2860
核心提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启动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推动,

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启动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推动,大力实施“一优两高”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各项创建任务有序推进,结出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

当前,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积极推进,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39个,同比增加62% 。有机监测认证草场6916万亩(每亩≈0.067公顷)、牛羊445万头(只),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追溯体系建设,夯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5月中旬,从寒冷中走出的刚察草原,已是焕然一新。刚察县哈尔盖镇查拉村牧民红卫家的畜棚里,异常热闹。200多头毛色鲜亮的藏羊正在防疫注射栏中有序地排着队,技术人员逐个给它们佩戴电子耳标、拍照、录入信息,让每只藏羊都有了“身份证”。

“给牛羊佩戴耳标,代表着我们家的30头牦牛和230只藏羊有了健康证,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查询,能查到每一头牲畜的信息,吃着就更放心了。”红卫说。

为牦牛藏羊带上耳标、录入身份信息,是刚察县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中重要的一步。按照“初生佩戴、全程管控”的追溯要求,刚察已完成12.43万头只牦牛藏羊耳标佩戴和溯源信息采集上传工作。

“通过三年时间,要对刚察县所有牦牛藏羊实现可追溯体系工程全覆盖,实现高品质有机牦牛藏羊及其产品全程追溯,实现产销可对接、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助推‘刚察牦牛’、‘刚察藏羊’实现优质优价。”刚察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才仁太介绍。

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建设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主要内容,自2019年6月启动实施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工程建设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先后三次对10个试点县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跟踪督导。目前10个试点县已基本完成追溯平台、信息采集点等硬件建设,实现了与省级平台的信息传输测试对接。

祁连县作为青海省开展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10个试点县之一,投资300多万元,在21个村、5个乡镇农牧技术服务部门和1个屠宰加工企业建立追溯基地采集点,以实现牦牛藏羊畜产品基于物联网的全过程追溯查询。

连续6年保持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羊)示范基地称号的泽库县,近年稳步推进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试点工程,把实现有机认证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县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电子耳标佩戴和36家合作社信息采集点建设。截至目前,数据大平台整体功能建设及8家合作社信息采集点建设任务已完成,录入牛羊信息12万多头(只),已完成牦牛藏羊电子耳标佩戴工作5万多头(只)。

“我们年内要全面完成各县牦牛、藏羊原产地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任务,培育牦牛、藏羊产业重点县、重点镇、重点村产业联合体,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牦牛、藏羊信息可查询、溯源可追踪全覆盖。”黄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局局长张海渊说。

据悉,按照以点带面,分步推广的原则,在2019年牦牛藏羊追溯体系试点建设的基础上,今年青海省扩大到6州牧区的20个县, 380个合作社(规模养殖场)、111个乡镇农牧业技术服务部门、20个屠宰加工企业,对350万头只商品牦牛藏羊和种畜开展原产地追溯,率先建立健全牦牛藏羊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补好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这个短板,实现‘源头赋码、来源可查、标识销售、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程监管’,对于不断提高畜产品品质,实现产销对接,加快整体打造绿色有机‘青字号’特色畜产品品牌,推动青海农牧业在全国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中走在前列意义重大。”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说。

目前全省已有18148个养殖户、合作社、牧场的150万余头(只)牦牛藏羊追溯数据上传到县级平台;已有16699个养殖户、合作社和牧场的100万余头(只)牦牛藏羊追溯数据上传到省级平台。

“青海省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正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进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建设,有助于倒逼生产、加工等环节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实现牦牛藏羊产品市场有效甄别,做到以质取胜、优质优价,必将对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农牧民收入产生重大意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表示。

“青字号”品牌,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公保才让是贵南县沙沟乡石乃亥村村民,因为种植青稞,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去年我种了10亩青稞,卖了8000多元钱,比以前种植油菜和小麦的收入多了2000元。再加上卖小牛犊的钱,去年一共收入有2万多元。”

石乃亥村第一书记松太本告诉记者,“国家给我们支持青稞种子,技术人员教给我们青稞种植经验。去年我们村176户村民的1670亩田地都种植了青稞,收入近100万元。”

实现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石乃亥村是青海省广大农村牧区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青海省气候资源独特、资源异禀,农牧业总量有限。近年,青海省明确提出做大做强牦牛、青稞等产业,并启动实施《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旨在利用资源禀赋,提升牦牛、青稞等综合价值。

“推动示范省建设,就是要立足农牧业总量不大的实际,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大力培育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高品、安全的优质特色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效拓宽农牧民群众的致富增收道路,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王玉虎表示。

围绕示范省创建,青海省整体打造“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区域品牌,突出牦牛、青稞、藏羊、油菜、冷水鱼等产业,大通牦牛、兴海青稞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发布了玉树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完成3家牦牛产业示范园和祁连县牦牛牧游基地建设。泽库县牦牛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牦牛产业集群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制定牦牛生产加工标准20项。为持续推进藏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省政府近期又制定印发了《加快藏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助推了藏羊产业转型发展。

黄南州是全省发展有机畜牧业起步最早、实施面积最大、取得成效最突出的地区。率先创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州,更是开启了黄南绿色有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现在全州已认证有机草场1860万亩、认定牲畜161万头(只),分别占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8.6%和牲畜总数的94.7%,成为全省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获得有机认证产品43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聚焦品牌策划、产地追溯、农畜产品加工提升等关键要素,黄南州积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提振牦牛、藏羊、青稞、绿色果蔬、汉藏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绿色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开展示范州创建,就是要更进一步聚焦黄南州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山水黄南绿色农牧’品牌。我们建立完善了黄南州农畜产品品牌目录,聚焦品牌策划、产地追溯、农畜产品加工提升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等关键要素,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地理标志农畜产品认证和管理,年内要创建10个地理标志产品。”黄南州州长乔学智表示。

据了解,黄南州下一步将立足“青字号”品牌优势,着力建设、扶持发展青海雪多牦牛、泽库藏羊、同仁犏牛、尖扎生猪养殖“四个万头”规模养殖基地。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6月15日,黄南州启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尖扎县圣航农业科技园区、河南县雪多牦牛、泽库畜牧产业等企业出产的各类产品获得了第一张标明了名称、数量、出具日期、生产主体、承诺内容等详细信息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合格证的启用,为黄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开了新局面,对推动全州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圣航农业科技园蔬菜基地,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引人瞩目。“我们蔬菜基地引进实施了水肥一体化蔬菜栽培模式,是通过现代技术设备将农作物所需营养按比例直接供应到根部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其特点就是作物生长快,无病虫害,管理便捷。现代农产品标准技术体系的引进,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技术人员介绍。

“启用农产品合格证,我们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自我把关,因而责任很大,今后我们更要将提升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圣航农业科技园区董事长赵永珍表示。

“黄南州严把农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消费的每一道质量安全关口,严格农牧业投入品生产管理,加强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治理,加大有机肥生产经营常态化监管,强化农畜产品质量抽检和例行监测,确保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全面试行食用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建立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推进标准从‘保安全’向‘保优质’转变。”张海渊介绍。

据了解,黄南州出台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农作物突发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有机肥叶面肥喷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工作方案。2019年全州70%的耕地实现了有机肥全替代,增施叶面肥19万亩。2020年可基本实现化肥农药零使用。全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8.8%,地膜回收率达到87%。

今年5月初,玉树藏族自治州也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面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州共有127家企业、养殖场、屠宰场、合作社完成种植养殖生产者名录数据库录入登记,保障了群众“餐桌上的安全”。

海东是青海的农业大市,农产品供给总量占全省份额超过40%,是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主战场。围绕示范省创建,海东市着力健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各县区基本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在重点种养殖基地、屠宰场、农药供应点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从产地保证农产品质量。

“海东市今年已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面积105万亩,建成减量增效油菜、马铃薯、小麦等千亩基地9个、万亩基地3个,化肥、农药使用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1%、39%。建设绿色生产资料获证企业3家,年产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和生物有机肥6.82万吨,有力地支持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保秀萍介绍。

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熊进宁告诉记者,“今年青海省全面推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在试点地块全面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实现绿色防控和农业保险全覆盖,确保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再分别减少40%和30%以上,有效增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给。今年全省农作物农药化肥减量面积扩大到300万亩,既要实现‘量’的增加,更要确保‘质’的提升。”

据了解,青海省农田残膜回收率已达到89%,并在7个县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在1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68%。实现了农兽药废弃包装物可回收。今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达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废旧地膜回收率将达90%以上。

通过示范省创建,青海正在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