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先接个电话。”9月3日,和记者交流不到10分钟,童其权就接了两个电话,“都是同行来取经的。”这位遂宁齐全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员工将一个楼房养猪项目视频传到网上后,他就成了同行眼中的“红人”。
在南充,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平同样“烦恼”:公司在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的楼房养猪场,是8月底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参观点位之一,会后他已接待13个考察团。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会热衷楼房养猪场?这会成为新的风口吗?
纷纷兴建养猪楼房
全省已有64个已建、在建或规划项目,每周都有新项目立项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介绍,楼房养猪,全称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与传统的平房养猪相比,能够节约九成左右用地,同时实现无废处理和日常管理自动化。
这种模式的首创也并非在四川,是2015年广西扬翔股份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共同开发的。但它却在四川“发扬光大”了。2018年底,天兆猪业在南充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布局,去年底这栋7层养猪楼正式投入使用,迄今已经有4000余头能繁母猪。
四川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林胜华说,本轮川猪复产中最突出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就是楼房养猪。据该局统计,截至7月底,各地上报的已建、在建或规划建设楼房养猪项目合计64个。“具体能养多少猪,我们没统计,但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是没问题的。”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6月以来,几乎每周都有一两个楼房养猪项目立项。全国其他省份也陆续公布了一批楼房养猪项目立项和投产的信息。
“有企业直接要求把平房改成楼房。”成都一家环评机构负责人李杰明介绍,过去3个月来,“临时改图纸”的事至少已经历三次。为了修改方案,他们不得不直奔已经投用的楼房养猪项目考察取经,“参照人家的样子修改”。
作为四川的“吃螃蟹者”,余平的感受更深。重庆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的他,是大沟头村楼房养猪项目的设计者之一。今年他收到不少同行抛来的“绣球”:求购养殖场的图纸和资料,或担任技术指导。“有的出价非常高,所以卖了一部分。”余平说,能够被业内迅速认可,这让他很是意外。
楼房养猪强在哪
节约用地且避免占林地,环保设施同步兴建同时投产
楼房养猪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主要还是市场、政府考核、用地和环保四块。”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赵勇说,前述两大原因好理解:猪价保持在高位;各省都明确有出栏任务和奖惩举措。
后两个因素,则是楼房养猪“遍地开花”的深层次因素。
“拿到用地指标、过环评,想养猪都得过这两关。但不容易过。”提到选择楼房养猪的初衷,养了25年猪的童其权来了精神,说楼房养猪更省地、环保配套更便捷。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上均出台了一系列养猪用地保障政策,但多为简化审批流程层面,各地并未把生猪养殖用地纳入用地总体规划。用地指标仍然紧缺,在四川,突出表现为林地占用难。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邹利勇介绍,考虑到全省林地分布现状,想要修建规模化平房养殖场,占用林地几乎无法避免。但在现行管理制度下,可占用林地不仅少而且手续繁琐。省林业和草原局巡视员骆建国说,今年中央下达给四川占用林地指标为6900公顷,65%左右已明确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全省各地上报的生猪养殖项目占用林地申请已达1500公顷,很难满足。
据现行法规,单个项目占用林地超过35公顷或占用一类公益林等,须经国家部委审批。占用时,还要经历修复方案审定、主体确定、修复成果验收等多个环节。“全部整下来,往往要一年。”骆建国说,楼房养猪就规避了占林地这个难关。环保红线,则是养殖户、养殖企业必须直面的另一个问题。
长期研究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晟之介绍,规模养殖场的污废水达标处理,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前提,养猪场修起来不能立即投产,还要过环保设施建设、验收关。环保设施与楼房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营,就优势尽显。
“一对比,效果很明显。”童其权介绍,公司占地不到20亩、9层楼的养殖场,就能容纳8000头能繁母猪,同步建全程智能化的排污设施。而平房养猪模式,养5000头就要占地400多亩,配建的环保设施还要经历3个月左右的验收、审核才能投产。
去年12月17日,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给楼房养猪再添一把火。两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允许并鼓励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且对楼层高度不限制。
运行集约化智能化
两个人管千头猪,人工费用省六成,每头猪至少多赚200元
楼房养猪项目运行起来怎么样?
“成本节约,产出增加。”8月26日,当着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代表们的面,天兆猪业南充项目部经理李晓东算了一笔账:节约一个人工,一天就少开支120元;少用一立方米自来水,至少省3元……
成本为何能节约,产出又怎么增加?童其权给出答案:楼房养猪,更容易实现饲养管理的集约化和智能化。
“这里类似于我们的总控室。”8月31日,走进遂宁安居区齐全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体养殖大楼,迎面是一块硕大的显示屏,每个猪圈的动态和相关数据尽收眼底。童其权介绍,大屏幕不简单——集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与数字化管理于一体。这让养猪场尽可能减少了人力等方面的开支。
记者看到,通过“总控室”来控制的自动投料系统,管理者只需要点击手中的按钮,根据每头能繁母猪的年龄、体重和受孕等情况,找到饲料配方、投喂量和投喂时间,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五至十分钟内就完成整层楼上千头猪的饲料投喂。日常的猪圈清理也靠“点击按钮”解决。“整个过程,人工参与的很少。”童其权说,楼房养猪项目是满负荷运转,每层楼上千头猪,只需要两名工作人员,“他们更多的任务是防止猪儿打架,检查设备线路。”
综合算下来,楼房养猪比平房养猪至少节约六成人工成本。“我们九层楼才用了10多个工人,平房养这么多,起码要30多个人。按照每个工人每月开支3500块算,一年节约近50万元。”童其权说。
产出效益也较高。李晓东介绍,楼房养猪可以为生猪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菜谱”,并通过控制湿度、温度为生猪提供相对标准化的生长环境。因此,同一批次生猪个体生长差异不大且生长速度较快。“我们的监测显示,楼房养育肥猪,五月龄体重都在210斤左右,生长很均衡。”李晓东说,这个生长速度,比普通养猪模式下单头重10斤左右。按照当前的市场价,这意味着每头猪至少可多赚200元。
是否适用所有养猪户
楼房养猪投入高,防疫要求也高,投资须冷静
不少业内人士把楼房养猪当成今后的潮流和趋势。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正邦集团四川片区总经理曹正宝等,均在不同场合力挺楼房养猪。
但担忧者也有。首先是成本。“修楼房养猪贵多了,基本是巨头们的游戏。”四川省畜科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调查显示,川内单个养猪楼房与智能化设备的综合投入在5000万元上下。
高投入,意味着回收周期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朱砺介绍,即便是眼下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各楼房养猪项目仍然以能繁母猪的饲养为主,“因为仔猪效益比较高,能够快速回本。”业内测算,保持眼下的利润空间,养殖育肥猪的楼房养猪项目也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本金。因此,朱砺提醒,企业在布局相关项目时,要注意市场变化,强化研判,及时规避风险。
其次是疫情防控。“密度太大了,一出事就不得了。”李晓东说,为了防范非洲猪瘟,大通镇大沟头村的楼房养猪项目设置了四道防线:外勤区、隔离区、内勤区和生产区。外勤区每天在固定范围内消杀,还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协调,在邻近的交通要道设置卡点,严防外来生猪和猪肉制品运入,“连饲料运输车都是在外勤区卸货,不准进来。”
猪场内的隔离区、生产区和内勤区,“我们还引进了红外体温监测仪,每个猪圈都安上。”李晓东说,楼房里的4000多头能繁母猪多半已经受孕,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就连参加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的代表,都只能在外围借助远程视频参观。
业内人士还表达了对养殖企业有可能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方面的担忧。“过几年,养猪利润没那么大了,出栏考核压力小了,这些房子装修一下、土地性质变更一下,转成其他用途也不是不可能。”一位川内养猪企业负责人坦言,此类案例此前已在省外多地出现过。
“对新模式要多一点包容和支持。我们的态度也很简单:鼓励在川猪复产的时候探索新模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总站站长徐旭认为,是否要布局、如何布局,企业应该在冷静思考后再做决策。至于对擅自变更土地用途的担忧,将会强化对楼房养猪项目动态管理,明确土地和楼房“只能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