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字连豫沪。10月11日,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览会在上海开幕。展会期间,河南农产品巨头牧原股份、思念食品、伊赛牛肉与上海本土企业联华超市、拼多多、光明集团等齐聚申城,签约近200亿元。
带动更多“食品豫军”走向更大市场是一件双赢的事。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上海等地菜篮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给,满足当地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打通产供销链条,促进河南农业产业升级。此次展览会就是地方政府、企业主动作为的生动写照,政策搭桥、产销对接、多方合力,共同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如果“触网”推广,则会效力倍增。展会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也是看中了直播平台、朋友圈促销等渠道前景广阔,能帮助农产品销售搭台唱好戏。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就像疫情期间,拼多多加设“多多助农”线上入口,支持滞销农产品优先“出镜”;今日头条、抖音、美团等大力推介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一些知名主播成为带货“网红”。
让“河南味道”走进沪上人家,走向天南海北,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要建立良性互动长效机制,尊重市场规律,实现买卖双赢,才能得以持续。产品质量得过硬,好不容易去一趟,就要冲着回头客去,一定要靠品质拢住客源;政策扶持要给力,比如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地理标志商标、特色区域标识的申报注册和使用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强作为,促进供需两头更高效、密切地对接,进一步加大挖掘市场、维护市场的力度……
凡此种种,都是打造现代智慧农业的应有之义。面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不是降低对农产品进口数量的依存度,而是降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存度。在摆脱国外技术的垄断控制,实现国内替代方面,则大有可为。其中最紧迫也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领域,包括育种、农业机械、智慧农业等。
过去几年,大家渐渐熟知泰国榴莲、澳洲龙虾、新西兰牛肉,进口农产品在国内高端市场“攻城略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某种程度上说为国内农产品打开市场赢得了时间差,但这个机会并不是谁都能抓住。第一个是意识问题,不是我们种不出好产品,而是我们缺乏生产精品的意识,往往是“求量不求质”。即使能做出好产品,也可能欠缺销售意识和销售能力,离客户太远。
河南农产品“智”闯上海滩释放了一个很好的信号,让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真正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咱们定能点燃智慧农业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新腾飞!(刘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