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启幕。几乎所有路过6号馆健康养殖展区的人,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展区中心的一头牛,哪怕只是模型。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不少人凑上去比了比身高。该模型的高度在一米七左右,长度在三米左右。
“应该是放大了的吧?”“真要有这么大,还不得七八百公斤。”“真有这么大的牛吗?”……现场围观的人不禁疑惑。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模型的比例为1:1,是该研究所自主培育的我国首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可打破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牛”的牛。
40年培育体重可达一吨
红色的躯体披毛,白色的额头,6号馆的华西牛模型仿佛一尊雕塑。成年人站在模型旁边也显得有些娇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是华西牛成年公牛的模型。华西牛成年公牛轻的体重大约800多公斤,重的在1050公斤左右;成年母牛的体重在570公斤上下。“就体型而言,应该还有更大的牛。”该负责人表示,就肉牛来说,华西牛已经算是很大的了。华西牛这么大是继承了其父亲的基因。
▲华西牛模型
华西牛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肉用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乌拉盖地区(西门塔尔牛×三河牛)与(西门塔尔牛×夏洛来×蒙古牛)组合的杂交后代为母本,经过40余年持续选育而成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不光体型巨大,作为肉牛,华西牛具有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净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强等特点。其中12-18月龄育肥牛平均每天能增重1.36公斤,最高可达1.86公斤。
“华西牛出现之前,我国肉牛的核心种源基本依赖进口,现在华西牛能占到30%左右。”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和育种企业一起在内蒙古、吉林、河南、湖北、云南和新疆等省区推广华西牛,考察其对不同区域的适应性。“我们的目标打造国产肉牛的种质芯片,国产肉牛核心种源国产率能达到70%以上。”该负责人表示,这次来参加农博会一方面是让更多人知道华西牛,同时需求业内更多的合作。
落地转化的技术成果达到了近100亿元
12月2日到5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同步举行还有第八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2022(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其中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主题为“乡村振兴、科技先行、粮食安全、种业引领”,设置了“科技成果路演推介”等主题活动。
12月3日上午,华西牛登上了在6号馆进行的“科技成果路演推介”的舞台。工作人员就华西牛培育过程以及生产性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国外种公牛以及华西牛第四代种公牛的外貌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看到两者个体相当。“在不同区域推广华西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华西牛和各地本土牛种的杂交,根据不同需求继续培育新的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有很多本土牛种,接下来他们也会考虑相关的合作。
▲“华西牛”模型
据悉,继首届转化大会之后,本次大会也对2019年至2022年以来的最新技术与成果进行了广泛的征集与筛选,并对评选出的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和1000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了发布和展示。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培育出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和白羽肉鸡新品种“广明2号”均实现了我国动物育种的新突破,打破了当前我国畜禽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上述两个畜禽新品种1:1的模型在本次大会上首次亮相,引起了参会者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介和签约环节,优质香型、高芽率、高配合力三系不育系水稻新品种“梦香A”,食品安全及体外诊断智能识别技术和系统,植物照明灯光生物系统解决方案、LED植物照明灯的研发、牧草种植仓的升级优化,生殖道益生菌配方在大会现场进行了重点推介,并进行了正式转化和投资合作签约仪式。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首届转化大会以来,通过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平台的推介服务和会前征集,以科企合作、知识产权转让等方式落地转化的技术成果达到了近1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式,2012年至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4.5%提高到了61.5%,到2025年还将进一步提高到64%左右。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的有效结合,打通了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作为发起于成都、服务于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成果展示交易平台潜力,必将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